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果 《政治学研究》2016,(4):91-100
网络舆情贯穿于突发性事件的始终,对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生态影响重大。网络舆情危机,不仅严重威胁到国家主权和意识形态的安全,而且极易扰乱边疆民族地区的正常社会秩序,对该地区政治稳定产生影响。边疆民族地区突发性事件的网络舆情传播及影响较为特殊,其产生诱因的多源头性、传播主体的多民族性、传播过程的易爆发性、传播效应的敏感性以及传播态势的不确定性都加大了危机治理的难度。因此,对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危机实施有效治理,各级政府需要树立"网络边疆"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危机治理的特殊性。在坚持"以防为主,及时预判"、"分级应对,分情处理"、"疏截并抓,以疏为主"及"多元参与,协同联动"的治理原则下,构建边疆民族地区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危机治理的长效治理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情正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的政治生态,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政治安全。对于西部边疆民族地区而言,网络舆情传播除了具有网络舆情共有的即时性、开放性和隐蔽性特点外,还具有反映西部边疆民族地区边境特点和民族特点的多民族性、复杂性、易爆发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树立网络边疆意识,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转变舆情管理方式以及培育意见领袖,是维护边疆民族地区政治安全的应然之径。  相似文献   

3.
《行政论坛》2017,(6):103-107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事件的数量和影响力呈上升态势,导致的失控局面将危害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后果。提升网络舆情共同治理,应当把电子参与作为逻辑起点,关注舆情治理中的议程设置环节。公民个体的电子参与,通过施拉姆循环理论的"编码—译码—释码",不断传播扩散,从而汇聚成多源流理论中的问题溪流、政治溪流和政策溪流,打开政策之窗,触发议程设置。各级政府需要开拓网络舆情治理新思路,提高电子参与的覆盖面和有效性,通过电子参与形式增加与公民个体、群体和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同时,高度重视焦点危机事件及舆情的突发性指标变化,对相互作用发酵的各条溪流进行有效切割,排除各类结构隐患,顺畅议程设置过程,加速推进网络舆情处置。  相似文献   

4.
突发事件引发的公共危机治理不仅仅是一个事件技术防控问题,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传播引致的网络舆情发展和变异,在突发事件公共危机演变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大量研究表明,突发事件是源生事件在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衍生的复合事件。衍生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是源生事件、舆情引导主体、舆情传播渠道互动共变的结果,构建和完善衍生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机制需推进相关制度建设、加强信息搜集与研判,并完善应急与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公共危机事件的了解和认识,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论述社会化媒体、网络舆情对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影响。公共危机是指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社会性事件,具有不确定性、破坏性、广泛性等特点。通过对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公共危机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宏观原因进行分析,从落实网络舆情治理、加强公民心理干预机制、改变政府自身策略等方面探索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政策措施,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6.
衍生舆情是近年来网络舆情所呈现的新特点,尤其由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衍生舆情的出现几乎成为一种必然,其所造成的“二次影响”甚至超过原生舆情,给舆情危机的防范和应对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基于此,从传播要素的视角探讨在由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网络舆情中出现衍生舆情的成因。研究认为,突发公共事件是衍生舆情出现的前提,其模糊性、关联性和刺激性会对衍生舆情产生直接影响;政府、媒体和公众是衍生舆情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信息传播中它们基于各自利益诉求而呈现的不同行为逻辑是衍生舆情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何军 《学理论》2013,(22):53-54
近年来,由于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普及,网民数量急剧增加,网络舆情也异常活跃.如果对网络舆情处理不当,不仅可能诱发民众不良情绪,而且还会导致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加强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有助于我们化解网络舆情危机,保持社会稳定,也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移动互联网时代,每逢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必然伴随有网络舆情,有效治理网络舆情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重要内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战役,网络舆情热度、烈度、扩散度、敏感度和破坏度也远超以往。在事件本身及利益相关者、政府、媒体、网民以及网络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病毒式传播、舆论场对冲激烈、次生谣言层出不穷等特点。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启示我们,必须要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纳入国家治理层面考虑,采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和差异化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9.
网络群体性公共危机事件往往始于现实,发端、蔓延于网络,网络舆情的突发性、复杂性、隐匿性和弱规范性等特征构成了地方政府网络治理的多元挑战。应对这些挑战本质上也是个系统的过程,必须建立从战略认识到制度规范和应急机制的系统应对体系,也必须与时俱进地创新政府治理的载体和方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与创新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时代,每逢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必然伴随有网络舆情,有效治理网络舆情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重要内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战役,网络舆情热度、烈度、扩散度、敏感度和破坏度也远超以往。在事件本身及利益相关者、政府、媒体、网民以及网络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病毒式传播、舆论场对冲激烈、次生谣言层出不穷等特点。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启示我们,必须要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纳入国家治理层面考虑,采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和差异化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晨  李平 《学理论》2014,(2):192-193
近些年,随着新兴传播媒介手机网络的迅速崛起、校园舆情的极速社会化以及草根舆论领袖的兴起,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已经被迫纳入社会舆论的关注范畴,高校网络舆情可直接引发危机事件并影响危机处置过程,左右危机管理走向。使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者开始关注,校园危机传播管理与沟通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2.
网络舆情是近年来政界和学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它主要是指网民通过网络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政治安全是指国家政治体系处于结构合理、功能配合、运转协调、变化有序的良好状态。政治安全与网络舆情治理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社会转型期对于网络舆情的有效治理对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有着战略性的意义,即对网络舆情导向能力和信息技术控制力的提升将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独立;良好的网络舆情环境有利于促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有利于促进政治制度创新,维护政治制度安全;透过网络舆情有效解读民意有利于改进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党地位;规范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有利于维护政治秩序的稳定。转型期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变化以及复杂的社会环境变迁,为了确保国家政治安全,必须实现网络舆情治理主体、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治理向度和治理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以此促进网络舆情治理与政治安全的良性互动,进而有效推进网络时代的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当前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地方政府决策和政府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出发,分析网络舆情及其传播新特征以及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府正确应对网络舆情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4.
受传统社会话语秩序的自由张力影响,网络话语失序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必然结果。在突发事件的强力冲击下,话语主体"集群化"、话语内容"失真化"、话语伦理"消解化"成为网络舆情中话语失序的集中呈现形式。结合突发事件和网络话语的结构性特点,话语失序的原因可归结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不同话语群体的身份焦虑与错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对话与表达机制尚不健全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背后的多元利益诉求与抗争。以问题倒逼改革,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话语失序现象进行治理,要求切实做好健全突发事件网络对话沟通机制、规范突发事件网络话语建构秩序以及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话语生态治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新闻媒体已成为继平面媒体之后的又一新兴媒介,它通过网络传播而形成的网络舆情,其在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向上的特有特点,对政府的一些行为起到了特殊的监督作用。对于一些突发性事件或敏感性事件,网络易形成相关舆论,这便于政府的调查,也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知情权,更好地监督政府,使其实现善治。但其同时存在缺陷,需要政府重视网络舆情对其政府管理的作用,加强网络沟通,并妥善应对。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湖北工业大学在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引导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公共事件凸显治理脱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媒体推动公众事件凸显社会治理条件的变化,一些基层干部的治理理念、素质与当前民众、执政环境需求存在"治理脱节"新年前后,辽宁、陕西、湖北等地相继发生了西丰事件、绥德事件、天门事件等冲突事件。这三起事件经网络舆论传播放大,造成广泛社会影响,有关专家认为这等同于新型公共安全危机。  相似文献   

18.
高校公共危机事件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和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目前,由于高校舆论话语权的有限性、事实承担责任的无限性和舆情中身份被网民定义为"强者"的主观性,再加上网络超时空、超地域的无限、即时传播便捷,往往使高校在公共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陷入舆论被动之中。网络舆情应对和引导不当,便会集聚形成具有更大破坏性的负面网络舆情,继而很可能会使网民(主要是本校大学生)从网上走向网下,形成群体性事件。对此,应高度重视并结合实际采取多种举措,积极妥善地加以处置和引导。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社会矛盾凸显,由此而引发的影响社会安全的突发性群体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刺激着公众的神经,并且在数量上呈现出逐年增多、对抗性增强、利益性矛盾突出且更加复杂多变等特点。而在这些突发事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网络舆情与其呈现出相互影响、放大的严峻态势,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因此,如何把握网络舆情,保证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重要领域健康有序发展;如何正确引导和控制网络舆情,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各级政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反应灵敏的预警和舆情监控体系缺失,老经验、老惯例发生选择性效应,导致有关部门对传言生成机制错判,对危机信息传播方式认知偏差,从而在"非典型肺炎"事件中未能及时采取措施,造成被动.政府危机传播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应该培养科学的危机意识,建设完善的预警和舆情监控体系,积极推动和开展危机传播研究,加强危机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