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月球 《学理论》2013,(3):184-185
根据新生教育的目标以及"90后"大学新生社会性、特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以科学的学生观为前提,提出大学新生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人生新起点的教育、培养习惯的教育和针对新生现实问题的教育,并提出以正确的自我认知为起点;以建章立制,培养骨干为组织手段;以活动为载体,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团队观念,为优良班风级风的建设坚定基础;以立志成才、全面发展为阶段教育目标为新生教育的实施原则。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4)
自Jon Bergmann和Aaron Sams在美国的科罗拉多州洛基山林地公园高中利用"录屏软件"录制讲课内容、音频并通过网络让学生自行下载、观看、学习以来,"翻转课堂"已成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引起了全球教育界的广泛研究和关注。但是,目前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方面,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及心理层面的研究。以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中的"身份认同"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理论梳理与导入、实例分析与证成,提出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置与实施应以身份认同理论为基础,学生与老师在认知层面的"身份翻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  相似文献   

3.
陆广峰  于国良 《学理论》2011,(2):323-324
新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面对"90后"大学新生,通过调查研究,分析"90后"大学新生的特点,把握独立校区下大学新生集中教育管理的规律,科学合理地构建起以"德育导航工程、学风建设工程、生涯规划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等四项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新生教育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基于90后大学新生心理特征的入学教育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娟  王浩  朱大伟  冯杨阳 《学理论》2009,(31):255-256
新生入学教育是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相互衔接的过程。90后大学新生的诸多特点有别于以住的大学新生,根据90后身心发展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大学新生的目标导学和养成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尝试从新生心理特征入手,采取诸如教授校友导航等途径,探讨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为高校90后新生入学教育:睫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5.
孙芊芊 《学理论》2015,(6):81-83
从"自我意识"的概述出发,以社会标签理论、符号互动理论及社会比较理论等作为理论支持,解析在经济发展尤为迅速又面临转型期的现代社会大部分青年陷入自我身份迷失的原因,以及在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角逐中青年又该如何进行社会身份认同到自我身份认同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26)
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发展质量。在高校,使大学生党员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形成对党员身份的高度认同是保障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任务。针对目前大学生党员中对"党员身份"存在的部分思想动机不纯、理论认知相对肤浅、社会实践能力较为薄弱以及高校对党员身份认同的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高校应当建立包括理论认知、实践认知、激励关怀、党建工作队伍以及网络培养平台在内的"五位一体"的党员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刘涛 《学理论》2013,(15):218-219
"90后"大学生深受网络影响,其认知行为碎片化、视觉化,认知途径网络化、移动化,针对这些特征,对大学新生图书馆入馆教育工作提出学习内容设计单元化、形式视觉化、教学沟通方式网络化、教育学习方式实践化等与"90后"认知特征相适应的创新性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生初进入大学,要面临一段艰难的心理适应期.如何做好新生教育,为新生指明方向,是值得我们思考与探讨的重要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新生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对我院新生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新生存在的心理落差大、适应能力差、对专业缺乏了解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帮助大学新生较快的完成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因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而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维权群体——"农嫁女"。本文研究对比分析了主流媒介的形象建构与新媒体建构身份认同之间的差距及背后的机理,发现在传统媒介中"农嫁女"被建构为消极的"受害者"形象,而新媒体却为"农嫁女"形成新的身份认同——积极的"反抗者"提供了平台。本文认为,如何协助"农嫁女"更好地利用新媒体促进社会变革尚有待研究者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四川理工学院黄岭精神为例,认为大学精神具有立德树人、感召激励、人生导向和凝魂聚气的德育价值。大学精神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加强奉献敬业精神教育的价值诉求。实现大学精神的德育价值,要求加强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实现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统一;构建思想政治教育、选修课和讲座三位一体的大学精神教育体系;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着力推进新生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1.
张易 《学理论》2010,(8):145-146
新生步入大学生活后,思想和学习方式是逐渐调整并不断适应环境的转折历程。通过辅导员与大量新生谈话中发现,多数新生还处于思想迷茫,行动未动状态里;首先建立他们对大学教育目的的认知,更多从心理辅导开启新生的目标感;并引发思考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落脚点在哪里?这样,辅导员从新生入学就有预见地掌握会遇到的问题,对新生引导培养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2.
鲍曼阐述了以消费主义为主导,消费的性质、态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消费社会。鲍曼的消费主义思想分析了以市场为中介的生活,通过诱惑而非强制手段来实现社会的整合。消费主义无不充斥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价值、身份认同、自由空间中,转变着社会成员的认知倾向和价值判断。同时揭示了消费社会中自由的欺骗性,并强调集体的保障以及恢复公民身份的重要性,突出社会权利和政治权利共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logit模型分析了城市流动人口流入地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原户籍"农业-非农业"的城乡身份和现户籍"本地-外来"的区域身份对其身份认同存在显著不同的影响,以获得当地住房为代表的经济融入水平有助于流入地身份认同的实现。除制度因素和经济因素外,流动人口的家庭团聚也是影响其流入地身份认同的关键因素。在使用倾向值匹配法消除样本选择性之后,家庭团聚对流入地身份认同的净效应依然存在,因此增加和完善促进流动人口家庭团聚的公共服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知识分子群体之于社会主导价值认同的问题发展轨迹呈现为分层"问题流":认知逆反化—情感淡漠化—意志软弱化—行为自由化。四大层次相互递进、相互包含、相互转换。群体价值与社会主导价值间"伦理普遍性"的理想形态,因无法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领域获得实践层面的满足,由此导致的"思维—存在"分离催生出群体价值认同的"问题源"。问题的解决必须诉求于"国家—学校—家庭—社会"诸层面的伦理正义建构,以知识分子群体价值观、社会主导价值观及社会伦理正义三者间"预定和谐"为目标,达到"思维—存在"的现实和解。  相似文献   

15.
新疆安全治理只有超越传统的"国家中心主义"与刚性维稳思维,以和合主义为价值立场、以优态共存为认知前提、以共享安全为共赢目标,以"维心"为本、以"维权"为策、以"维稳"为基,推行"三维一体化"治理,兼顾国家、社会与人的安全,着力解决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社会矛盾,切实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与生产生活方式,营造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打造出经济建设欣欣向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生存生活环境优美的平安新疆,增强各族人民的物质利益诉求的"获得感"与文化心理诉求的"归属感",使各族人民的利益、信仰与认同融合一致,互利共赢,才能使他们从心理上与国家、社会及其他组织产生自觉的认知、认可与认同,才能调动他们和合共建与共享及保卫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最终才能维护新疆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11)
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日语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型日语人才,成为应用型大学日语教学研究和改革的重点。以应用型大学为研究对象,以日语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服务地方经济为视角,通过整合"课堂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以期构建出一套完整的日语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校大学生群体以"90后"大学生为主。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主体,高校针对"90后"大学生进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也相应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90后"大学生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的认知缺乏全面性,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情感认同缺乏稳定性,"90后"大学生认同主体缺乏均衡性等问题。究其原因,既有社会环境、价值观念多元化等客观因素,也有"90后"大学生行为特点、主体意识增强等主观因素。因此,可以通过探究"90后"大学生认同自觉性、增强"90后"大学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参与度,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性。  相似文献   

18.
以上海为例,发现青年白领移民的中产身份认同极低,收入水平成首要判断标准;中高级的管理级别和技术职称及拥有自有住房能显著增加青年白领移民的中产身份认同,个人收入也能显著提升中产身份认同;食品安全和政府信任能显著增加青年白领移民的中产身份认同;居住质量和奢侈品消费能显著增加青年白领移民的中产身份认同;教育程度越高的青年白领移民越不愿意认同其中产身份,而愿意为子女花费越多的青年白领移民,其认同程度反而越高。研究表明,中产身份的主体构建更多是源于社会想象而非现实社会群体的等级序列;他们的中产身份构建更多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地位上,而非生活方式上。  相似文献   

19.
香港特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维系问题可以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身份认同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香港与内地同处大中华文化圈,本不存在文化认同问题,民族认同基础较好;但是,香港因百年殖民统治和国际自由港地位而身处经济全球化前沿,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影响较深,这造成港人对内地政治经济体制存在隔膜,进而影响了他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及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这不利于文化认同的维系。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吸烟不仅是一种健康风险行为,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学术话题。本文将青少年男性的吸烟行为视为一种"过渡期仪式",并从仪式道具、仪式剧本、仪式表演角色和仪式观众四个维度分析了青少年男性是如何借助仪式实践而顺利实现青春期的角色转变和身份认同。文章最后对过渡期仪式实践的起始与终结、男性气质与健康风险行为的内在关联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