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冲突是政治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政治与冲突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因此,如何在冲突中寻求稳定与和谐构成政治生活的主题。而构建有效的政治冲突调控机制就成为政治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网络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小安 《理论探索》2008,3(3):127-129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政治参与是一把蚊刃剑,对政治稳定产生双重影响:既可能缓解政治冲突,促进政治稳定;也可能激化政治冲突,解构政治秩序.因此,在网络时代,在政治参与渠道不断拓宽的情况下,促进政治稳定的关键是:政府和公民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介,并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作为政府,应积极利用和调控网络,与公民良性互动;作为公民,应增强参政理性和参政能力,提高参政质量.  相似文献   

3.
社会稳定是政治生活的价值追求和现实需要。然而,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政治实践所采取过的金部政。体中,民主政治较好地实现了社会稳定。究其原因,民主政治所内含的信任、妥协、宽容和法治理念以及在此理念基础上建构的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机制、权力更替机制、冲突调控机制、协商谈判机制和社会资本增量机制等为其实现社会政治稳定提供了价值基石与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的政治参与渠道,网络政治参与具有传统政治参与方式无法超越的优越性,它有助于人们及时表达政治见解,释放,情感情绪;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调整政策,化解矛盾,从而实现政府与公民的有效沟通,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从而实现社会政治的稳定。但是,网络政治参与也对我溺的民主机制和社会政治稳定等方面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才能趋利避害,保诞杜会的政治稳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谭德宇 《理论导刊》2006,(12):12-14
社会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政治稳定则是社会稳定的关键,只有有序且有效的政治参与才能维系政治稳定。因而深入研究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的关系,改革、完善政治参与机制,创造稳定安宁的政治环境,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6.
政治冲突是人类政治生活中固有的普遍现象。现代化意味着利益的重新分配与调整,将不可避免孕育政治冲突的产生。政治冲突具有不同的类型和功能。不同类型和强度的政治冲突对现代化将产生不同的价值与功能,既构成对政治体系的强大压力,又是实现政治系统动态平衡与稳定的重要动力,推动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张文佳  张坤 《学理论》2014,(8):17-18
政治体制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近几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政治改革作为政治发展的主要途径,与政治稳定关系密切。从经济建设、现代化建设、政治制度化建设、政治稳定等方面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冲突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政治现象.人类政治生活中冲突的客观性注定了和谐社会并非是没有冲突的社会,社会冲突功能的两面性决定了和谐社会是冲突与合作共存的社会,现代化转型的特殊场景决定了和谐社会必然是在不稳定中寻求稳定的社会,构建制度化的冲突调控机制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参与越来越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便捷途径和重要手段,但由于互联网拥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质,其互为主体性、跨地域性、去中心化和去时间性等特质造就了网络政治参与的独特功能。现实中的群体性事件会转化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突发事件有可能催生现实中的公共危机,导致人民内部矛盾可能转化为敌我矛盾,国内问题转化为国际问题。同时,某些国际问题会衍变为国内问题。因此,目前中国的网络参与风险与政治稳定息息相关,只有深入剖析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转变治理结构,才能构建有效的政治稳定机制,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利益视角的社会稳定及政府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利益的视角审视,社会不稳定的最大诱因是利益分化所造成的利益对立与利益冲突.政府维系和实现社会稳定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通过利益调控弱化和消解利益的冲突和对立.当代中国政府控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制度、政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利益调控手段的综合运用,为中国的小康社会建设构筑一个良好的社会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1.
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处置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直接处置手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应急处置突发事件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其功能和作用决定了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处置机制构建的内容是:心理调适机制,包括心理干预机制、情绪调控机制和环境调适机制;信息调控机制,包括信息公开机制、信息甄别机制和信息引导机制;社会动员机制;柔性处置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论坛》2017,(2):12-19
政治是对人们之间冲突的解决。一个理想的社会是不存在冲突的社会,但当冲突不可避免时,政治文明的进步就表现为不断寻求更公平的冲突解决方式。在现代条件下,这就表现为建立和完善集体决策的政治与协议的政治。同时,虽然在某些时候我们的行动可以不考虑公平的要求,但这些行动必须以将我们与冲突者的关系重新纳入公平框架之中为目的。公平意味着冲突中的各方不能自行充当其他人的裁决者,而必须让制度来裁决他们间的冲突,集体决策的政治与协议的政治就是建立这种制度的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政治社会化机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本文从政治社会化的角度,系统考察和分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传播和延续的五大机制,即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机制,排斥异端邪说的强抑制机制,以注经为主线的损益机制,以吏为师的政治教化机制,以儒家为中心的儒道佛互补机制。本文认为,正是凭借着这套政治社会化机制,它得以传播、弥散于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连绵不息地传延下去,逐渐凝结、沉积为稳定、持久、牢固的民族政治思维和政治心理,成为人们共同遵行的政治规范、价值观念和政治生活准则。其影响至今仍不绝如缕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28)
政治稳定是现代国家政治生活的目标追求,政治制度化水平和政治参与程度是影响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政治稳定维系于政治制度化与政治参与之间的平衡与稳定关系。其中,政治制度化水平是政治稳定的前提,政治参与程度是政治稳定的基础。只有使政治制度化与政治参与保持平衡,才能实现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5.
政治源于冲突,冲突是政治生活的内在属性,政治与冲突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无论是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还是从具体政治系统运行过程来看,冲突都是政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冲突与政治如影相随。因此,和谐社会并非是没有冲突的社会,它是成功实现从冲突到秩序转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市场化进程中的制度安排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是指特定的制度变革。而制度变革容易引发利益冲突和政治的非稳定。在推进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 ,政府的制度供给对不同主体利益关系的调控将影响政治稳定。政府通过制度安排来实现利益的合理调整 ,是我国实现政治稳定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政治秩序要求政治系统保持高度的稳定性.政治主体只有通过政治秩序的构建来保障发展的实现,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通过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政治秩序的运转机制;加强公民社会建设实现政治体系全面有效运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权力与权利的有效运转等方面的措施是推进现代型政治秩序实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国家要实现社会和谐,需要具备一套完善的政治机制,而这个政治机制的构建则取决于各国的具体国情。我国作为一个转型期的国家,特殊的现实决定了我国政治机制的构建需要遵循发展性原则、稳定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合法性原则。在此基础上,我国政治机制的构建应包括政治协商机制、政治整合机制、政治调处机制、政治保障机制等主要内容。合理有效的政治机制的构建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特定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民众健康的社会心理是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政治稳定性和民众社会心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影响政治稳定性的良性社会心理表现为理智成熟的社会价值取向,开放忠诚的社会情感体验,求稳怕乱的社会心理需要,较为普遍的主观幸福感受。影响政治稳定性的不良社会心理表现为社会群体敌视情绪滋生,各阶层弱势心态蔓延,社会信任面临困境,社会认知与情感困惑冲突。为此,提出设计惠及全民的公平经济制度,推进化解官民冲突的廉政制度建设,实施切实改善民生的保障政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教化,构筑有效的社会疏导与支持网络等矫正措施,以实现民众社会心理的优化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政治调控是政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当然,不同学者对其作出的解释也不尽一致。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政治控制就是政治组织即国家为了实现共同体共同的价值目标对社会进行规约与调控的过程,在表现形态上体现为权力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双向运动,国家以政治动员、社会重构、利益分配和文化渗透等形式对社会实施规约和调控,而控制的载体则主要有组织、制度、政策、法律和意识形态。从当前中国所面临的现实社会冲突与危机出发,本文认为,政治调控就是国家政权组织为了实现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通过各种组织、制度、政策法律等手段,对各种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