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论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田德举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十多年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长足进步,提高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增强.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只有坚持改革才有出路,并且只有抓住关键性的改革,才能取得改...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面前,如何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力标准与随之而来的评价人们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善恶标准之间的根本性统一关系,无疑是一个需要深入研讨的重要理论问题。一、人民的根本利益:生...  相似文献   

3.
赵紫阳同志在指导思想上的错误,着重地表现在把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对立起来,认为要改革开放就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否则,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就会被某些条条、框框束缚住。这个错误指导思想的理论形态,就是“庸俗生产力标准论”。这是他篡改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思想理论基础。曲解生产力标准的科学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站在历史的高度,立足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基本国情,进一步强调指出,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是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主要矛盾。用初级阶段理论对省情、市情、县倩进行再认识,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十五大文件的重要目的之一。回顾南郑的发展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  相似文献   

5.
近期要论     
形势越好越要增强居安思危意识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改革和发展都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甚至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现在,我们国家总的形势是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但在好形势面前,我们也要居安思危,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看到国外敌对势力始终没有停止对我们进行破坏和捣乱。国内也有一些不安定因素,极少数敌对分子并没有停止活动。一些地方,社会治安还不理想,严重犯罪活动时有发生,群众缺少安全感。干群关系紧张已不是个别现象。这些问题如不及…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改革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九年来改革所取得的成效使我们充满了信心,更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只有深化改革,加快改革的步伐才能巩固改革所取得的成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九年来的改革成就,为我们深化改革、加快改革的步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我国改革的根本任  相似文献   

7.
一、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科学发展观,是全体人民共创发展成果和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统一,是提高效率和促进社会公平的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发展成果上取得的成绩是举世公认的。目前的主要难点在于如何使大多数人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进一步推动经济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改革发展成果共享作为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的幸福尊严、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举措,需要建立长效的实现机制保证其有效推行。明晰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所应遵循的原则,旨在为实现机制提供基本的参考依据和评判标准。具体而言,改革发展成果应该遵循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兼顾、普遍受益与合理差别相统一、发展型共享与补偿型共享相结合等三项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在进入一个关键时期,能否巩固和发展已经取得的成果,并将其推向更高的层次,逐步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对党的各级组织、各级政府的严峻考验。面临这个考验,我们必需遵照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认真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将稳定作为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只有社会稳定了,我国的改革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发展。而社会的稳定,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我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既是社会主义阶段的实践问题,也是马列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客观上要求政府权力结构作出更多的回应,进一步厘清其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并确保政府为其提供高效的管理与服务。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力的角度看.现实状况需要政府权力结构进一步改革。现代政府决策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掌握各方面的信息和科学的论证,政府对决策的执行力依赖于执行部门的精干、专业,也依赖于监督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始终贯穿着一条“发展”的主线。其基本线索是:发展是硬道理,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来解决;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工作重心和根本任务,并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战略目标;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改革和发展需要稳定的内外环境,对内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对外实行和平的外交政策促进建立国际新秩序,同时以“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鉴于改革开放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市场经济会产生某些负面效…  相似文献   

12.
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阶级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级队伍在职工数量、成员构成、文化技术素质、劳动就业关系、思想价值观念以及队伍内部结构等方面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工人阶级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社会群体,而是一个与时俱进、与世俱进的先进阶级。它仍然是当代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仍然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仍然是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巩固党的阶级基础,需要研究解决一系列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以往的理解中,人们常常把实践标准看作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问题,而把生产力标准看作是唯物史观问题,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这种理解是不科学的。诚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命题通常是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讲述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们的社会实践特别是生产劳动实践是认识真理的重要途径,生产实践不仅是检验对自然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也是检验人们对社会认识的真理性标准。    …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工作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是否起作用?人们的认识还不一致。有的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本就没有联系,谈不上起什么作用;有的人认为,两者还是有点关系,但思想政治工作在发展生产力中的作用不大。笔者认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全面、持久发展的可靠保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生产力学说告诉我们,人类的社会生产力是一个大系统,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的自身生产三个领域。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在精神生产领域的地位和作用,论者颇多。下边,主要从思想政治工作在发展物质生产力中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证了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之前的人类必经阶段。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是向现代化社会迈进的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过程。社会主义过程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立论基础,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客观依据。只有坚持社会主义过程论,才能深化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继续认识,把生产力当成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尺度,当成我们当前和今后思考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以及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一、"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集中体现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原因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4,(2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为适应新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有必要进行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既是社会历史发展、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需要,也是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适应性调整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8.
梁晓佳 《学理论》2012,(20):4-5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提出一个总的理论——"摸着石头过河",批判地继承了民族的改革精神,他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发展和完善、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等理论,是对中华民族改革精神的继承、发展和超越。但究竟什么样的改革才是适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正确选择呢?我们并没有可以借鉴的固定模式,这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寻的。  相似文献   

19.
推进和谐发展需要"再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制度的变化与更替,实质上是民众不断对美好社会生活和先进价值理念的现实追求所致。对于不能改善处境、让人失望和缺乏公平正义的社会,置身其中的民众绝不会因过去成就辉煌和所冠予的好听之名而无动于衷。在当今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环境困局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的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要解决现存的各种失衡问题,必须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和转变观念,形成新的再改革的共识。只有启动再改革的征程,重新凝聚人心,才能比较顺利地推进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系列最新理论成果,这就是先后提出的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代表”标准以及科学发展观标准。每一个标准都蕴涵着真理、价值和实践的深刻的内在统一,它们逻辑地展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指引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