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村民自治”是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治理方式。目前,人们对这一方式的研究主要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侧重于对村民自治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合法性的研究,其回答的是“为什么要实行村民自治”问题——村民自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因此,立足于这方面的研究对现实的指导性实在匮乏,有“绕道而行”之嫌;另一派则是侧重于对村民自治的实践及其相关理论的可能性、可行性及其可操作性的研究,其回答的是“如何实行村民自治才能带来良好的效果”问题——而相比之下,对此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立足于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就“如何实行村民自治”问题,对农村自主治理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分析,主张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的治理过程中,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给当前农村的治理带来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有学者认为,村民自治作为一种"基层群众性自治",无论是在马恩列斯著作中,还是在毛泽东全集里,均找不到它的理论源头.本文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人民自治理论和毛泽东大力发展农村民主建设的思想,为我国实行村民自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村民自治又是当代中国领导人根据中国国情所进行的巨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自治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吕伍 《学理论》2012,(24):9-10
村民自治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治理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新农村和谐秩序必不可少的选择,对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发挥着积极的影响,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足。文章尝试以村民自治的内涵为依据,对现阶段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剖析,并进一步从基层政府、村民自治能力和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出完善村民自治在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浅议村民自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的20字要求既是衡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的五条标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点基本要求。“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体制保障。然而在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村民自治依然存在许多不适应性,如思想观念问题、规范操作问题等,我们必须从多方面不断完善村民自治,才能适应建设新农村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利益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新农村建设必须实现利益机制与实践动力在时空、组织、制度和文化上的契合.基于对村民自治组织的利益诉求机制、利益动力机制、利益导向机制的分析,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组织的参与功能、发展功能与整合功能,并构建了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发挥的实践动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其次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及挑战的措施与对策,再次阐述了深入推进村民自治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战略任务,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政治保证,也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条件。但现阶段农村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总体上偏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有待提高,村民委员会建设、村民自治制度有待加强。为此,必须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和农村居民教育,提高农村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民主保障。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机制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发挥的利益机制,通过村民自治组织的参与机制、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实现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1999年6月22日至25日,由中国政治学会、江苏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省政治学会、徐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和市政治学会在江苏徐州联合组织召开了“基层民主建设理论研讨会”。来自国内的七十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基层民主建设特别是当前村民自治实践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其对策建议等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一、村民自治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与会同志认为,村民自治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由于村民自治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事务的管理,因而它是民主的实现形式。由于村民自治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  相似文献   

10.
殷玉明 《学理论》2010,(3):15-16
推进农村管理民主,完善乡村管理体制,为农民当家作主提供制度性平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自实施村民自治以来,农村基层逐步形成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体系,农村基层管理民主的氛圈日渐浓厚。但管理民主仍处在起步阶段,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不仅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一项基层民主制度,使村民和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但这种制度在新时期下仍然存在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意识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即村民自治自主管理能力与村务实践发展需求形成矛盾,这些矛盾的内在根源在于村民自治意识没有形成一种内在的"条件反射"或习惯。通过对村民自治意识及其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探索和完善现存村民自治教育的实现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了手段,如推广远程教育站点、设立村级农家书屋、扶持村民自治组织等来提升村民的自治意识,这些对于推动社会化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向前发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权益问题,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应成为维护乡村社会权益的组织依托;当前在我国乡村治理的实践中,乡村自治性组织的维权性功能存在着缺位、错位和异化的现象,这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着力构建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根本的乡村治理新机制,推进乡村自治组织的社会性复归;通过政治环境的发展、制度机制的重构、文化观念的培育,挖掘和塑造村民自治性组织作为村民群众维权性组织的组织资源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乡规民约与新农村伦理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规民约是我国历朝历代实施道德伦理教化的重要力量。乡规民约突出乡民的自我教育、自我劝诫和自我约束;村民自治要求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两者的先天一致性充分表明,村民自治组织形态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伦理道德建设离不开乡规民约的重要支撑。制定和执行乡规民约,发挥乡规民约不可或缺的作用,必须在国家法律的框架内进行,不得违反国家现行法律,必须符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必须符合村民意愿,必须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必须彰显社会主义新农村伦理道德建设的新气象,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政治民主发展的前景及困难:制度角度的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首先回顾了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尤其是村民自治的发展进程。随后运用诺斯关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论证了我国民主发展进程以农村村民自治为突破是正确的。文章还运用制度供给理论,论证了我国的民主进程从村民自治向更高一级推进时所面临的困难是制度短缺,从而指出我国的民主发展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乡村自治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实现基层民主的手段和途径。随着城乡发展改革日益深化,面对繁杂的乡村事务,乡村自治日益面临"弱治理"的困境。村民自治活动在维护乡村秩序、管理乡村事务以及乡村公共服务过程中的成效并不明显,"三农"问题的长期困扰更是使乡村自治遭受质疑。突破乡村自治的发展困境,才能为建设新农村发挥积极效能,开创良好局面。一是重点加强村民政治教育、培育自治主体;二是保障乡村自治良性运行的环境条件;三是继续完善乡村自治制度建设,使乡村自治实践不断制度化并形成理论经验,从而为发展基层民主打牢根基,为乡村社会治理转型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治理模式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为实现良好的农村治理而选择的多元治理主体的权力与权利结构、互动合作体制机制和治理方式.新农村治理模式具有生态系统、现实问题和合作网络等三种特性.新农村治理模式从统筹城乡多元合作治理、县乡政府主导治理和乡村治理三个层面展开,基本模式包括民主协商式、行政主导式、村民自治式和能人导向式,这四种基本模式的有机结合是实现我国农村善治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17.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村民自治已经遍地开花,新农村建设提出后,村民自治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民自治中政府功能主要体现在农村民主制度的供给者和创新者、农民利益的整合者和农村公民社会的推动者等角色.在政府正确发挥其功能的同时,政府不但要克服急躁心态,稳步推进村民自治;而且要克服改造心态,高度重视农民首创;还要克服垄断心态,树立多元治理观念.  相似文献   

18.
村民自治的空壳化根源分析和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自试行至今已经近20年,与国家的法律制度不断推进相伴随的却是“三农问题”的日益突出,我们看到,这一制度预期的目标确实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不仅可能遇到无法实现的矛盾,而且其自身的成长空间也愈来愈小。村民自治有自治形式而无自治内容,沦为空壳化的趋向须得到高度关注。而村委会组织的准行政化角色、现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立法缺陷、村委会职能与村民自治功能的有限性、农民流动等因素导致的乡村社会发展的空心化这一宏观社会背景是造成空壳化的四条主要原因。但在当前的中国只能实现这一制度,因此必须实现思路的转变,由政治维权转向组织农民,相应以能否促进农民生产生活的改善和新农村的建设作为村民自治形式的标准,创新村民自治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赵婵 《学理论》2014,(7):56-57
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基层自治的创新型形式,其基本形式是以行政村为单位而建立和运作的。1987年11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为村民自治提供了法律保障。虽然这是一部试行法律,但这部法律也是试行我国村民自治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开端。经过这二十多年的发展,有过很多成果,但其中也不乏一些问题,本文就以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郑之问在《理论动态》1677期刊登文章提出了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走向。一是推进乡村两级体制创新是新时期农村改革的基本要求。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走向,应该从关心农民需要什么,如何满足农民的需要来研究乡村体制改革及其相关的一些问题。二是高度的村民自治是新时期农民群众民主政治生活的必然追求。我国村民自治实际上实行的是村民大会制,但是,在我国实行村民大会制又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实际运行的效果往往难以符合充分自治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