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科技创新取得了迅猛发展,取得了非凡成绩。相较于从前,今日的中国拥有更多的科技创新信心。对于当今世界的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只有创新科技文化,才能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和活力。新时代的科技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因此,加快科技文化的发展创新,是新时代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然选择。大力推进和发展科技文化,是新时期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紧密联系我国文化建设实际,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本文论述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及发展文化事业与产业等方面的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成果。党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仅需要物质方面的提升,也同样需要精神方面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也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进行研究,有利于推进中国梦的实现。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观和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是实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新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创新发展:"建设和谐文化"是文化建设在理论上的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建设在实践上的创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建设在战略布局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我国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它关系到各项工作领域,尤其是领导工作。创新是领导工作的灵魂,没有创新,领导工作就无法前进。领导者只有在工作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才能使事业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文化的灵魂与生命,是文化的存在之本和发展之源。明晰文化创新的类型、规律和具体内容,是我们深入研究当前文化创新的基本理论问题。文化创新的类型既涉及到文化创新的标准,也规范文化创新的具体内涵,是对"什么是文化创新"的回答;文化创新的规律,则涉及到文化创新的特点、原则与途径,是对"怎样进行文化创新"的回答;而文化创新的具体内容则是对"究竟要创新什么"的回答。明晰这些基本理论问题,对于在实践中进行文化创新具有前提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袁方 《民主》2009,(6):6-8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兴盛都伴随着文化的强力发展。可以说,文化创新不仅关系纠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12)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努力做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是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所在。"创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大热门理论思潮对高校师生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如何坚守思想阵地,牢牢把握当下真正的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并且不断巩固其在多元化的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打造整个国家和民族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当今时代,世界竞争日趋激烈,提升国家竞争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追求。文化竞争力(包括制度、制度文化的竞争力)将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考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核心要素。中国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决策。我们要研究和吸收中华民族文化创新的历史经验,更要从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塑造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塑造新时代的中华民族精神,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建设与时俱进的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10.
陈锋 《学理论》2013,(19):39-42
意识形态创新是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的现实需要,是永葆科学意识形态旺盛生命力、人民群众利益需求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创新意识形态内容,要求增强普适性和包容性、先进性和开放性、通俗性和针对性、战略性和策略性;创新意识形态宣传形式,要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利用高科技传媒,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运用各种文艺形式,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新中介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资本主义历经重大冲击,渡过多次危机,获得发展的关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历经重大冲击而不亡,是因为它构建了适宜创新的文化环境,确立和健全了激励创新的机制。资本主义国家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机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无疑具有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文化环境及其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文化环境对国家创新系统有两种相反的作用和输入,即积极的、有利的输入和消极的、不利的输入,这两种作用都会在系统的形态、特性、行为、功能等方面打上环境的烙印,这就是所谓环境对系统的塑造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完善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塑造有利于国家创新系统功能发挥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知识经济的灵魂。而人才是创新的主体,没有大批富于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一个国家的创新便无从谈起。但创新型人才的开发并非易事,其面临的难题主要有:传统文化的束缚、社会环境的压力和传统人格的局限。创造活动需要两个自由:一是内心的自由;二是外在的自由;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开发要全方位进行,必须在多方面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吴海燕 《学理论》2013,(23):96-97
在文化软实力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现实背景下,房管局档案管理面临着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创新发展。依据国内房管局档案管理的客观情况,档案管理至少可以在"软件"建设、教育职能两个方面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化立国是世界大国的国家战略。文化立国需要树立新的文化态度和形成文化创新的当代意向。文化立国重视中国文化的价值立场。文化立国的立场不是玄想的立场,而是体现人文价值的立场。以文化新态度、文化创新的当代意向和价值立场为基础的文化立国从而成为中国文化未来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面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文化危机,毛泽东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实践与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根据文化发展的继承性、融合性、创新性与多样性,创造性地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等文化创新方法论原则。毛泽东文化创新的方法论原则坚持辩证态度,注重批判吸收,强调创新创造,推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毛泽东关于文化创新的方法论原则无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求知》2017,(1)
<正>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以经济合作组织发布的《国家创新体系》为参照物,是一个以推动科学技术发展进展为核心目标的创新体系。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国国家创新体系需要进行架构和内涵的变革性扩容,形成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四维并举的综合性国家创新体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开放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构的路径与成就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源起于20世纪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繁荣兴盛的强大动力。在当代中国,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已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了巨大历史作用。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是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9.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从增强文化创新活力出发,在探寻文明互鉴中创生民族文化“新生命体”,增强创新活力则应对接国家重大文化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耦合,再造文化价值;构建有利于文化创新发展的文化生态系统;加强美育美学教育,培育基层“创意群体”;重视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意设计与文化制造业产品的融合,持续发力推动文化实践。  相似文献   

20.
作为政治发展的一种深层次因素,政治文化在政治运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种社会秩序治理模式。然而,创新是政治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不竭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政治文化的创新是社会创新中的首要因素。因此,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下,加强政治文化的持续创新就成为了政治发展的客观诉求。针对目前政治文化创新中的错误倾向,新时期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创新向度: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二是要坚持"信仰需求"的开发逻辑;三是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基本品格;四是要坚持"文化安全"的国家战略;五是要坚持"协同治理"的选择模式;六是要坚持"兼收并蓄"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