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是日益走近人类最高理想社会的世纪。马克思主义把共产主义认定为人类的最高理想。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极大地发展,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已经消失,劳动成了人的生活的第一需要。教育要面向未来,因此在现在的教育中,不容忽视劳动。本文建议,在小学开设“公益劳动”课,中学开设“家务劳动”课,大学开设“专业劳动”课。  相似文献   

2.
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人类最理想、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实现这一社会制度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子?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去设想这个社会的具体蓝图,只是根据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勾画了一个大致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把实现“人类同自然界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确立为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最高价值目标 ,并为了这个目标提出了人类要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必须联结“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道主义” ;必须尊重和掌握自然规律 ,深入地支配人们的生产行为以及预测可能引起的比较长远的社会影响 ;必须协调物的生产与人的生产的关系 ;必须认识到私有制是生态危机产生的社会根源 ,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在全球性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向人们提供了认识环境问题的基本途径 ,从而为当今人类走出生存困境、摆脱危机 ,指明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4.
共产主义理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如何认识共产主义理想的崇高价值,如何认识当代青年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评价,如何把共产主义理想转化为青年内心的信念,这是理想教育的根本归宿。共产主义理想的崇高价值理想,俄文为,转自法文ideal,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它表示思想或某事物的最初形式,雏型,是决定人或社会阶级思维和活动方式的完美表象,也就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中国古代叫做“志”,“立志”也就是树立理想。人的理想包活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社会理想是指对未来社会制度和社会面貌的预见和向往,是人理想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和发展的高级阶段。道德理想是指人们所向往的理想人格和做人的标准。职业理想是指人对未来所从事的工作的向往。生活理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是整个社会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这就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社会开拓了前进的道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最进步、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其宗旨就是要实现生产资料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采取“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分配原则;彻底消灭阶级和三大差别的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要消灭贫困,达到整个社会共同  相似文献   

6.
徐炽 《瞭望》1984,(48)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憧憬美好的未来,并为之奋斗。革命导师马克思在无产阶级伟大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中,科学地预见了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未来。而把未来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则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 本世纪四十年代初,柏林大学教授O·弗莱希特海姆首先创造使用了“未来学”这个词。他把未  相似文献   

7.
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 ,是对未来美好生活和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回顾人类走过的漫长历程 ,奋进着的人们总是沐浴着理想的光芒。理想与信念是密切联系的 ,信念是对理想的执着 ,理想是以信念为基础的远大价值目标。在通常的情况下 ,我们讲理想、信念 ,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邓小平所强调的理想信念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邓小平提出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四有” ,其中他“最强调的 ,是有理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0页 ,以下引文出自此卷的只注页码)。“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 ,尤其是我们的青年 ,要有理想”(第110页)。在邓…  相似文献   

8.
理想,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有根据、合理、有实现可能的想象和希望。我们通常所说的“理想”则是共产主义理想,它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中国工人阶级,当然要把共产主义当作自己唯一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和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中国工人阶级都不会放弃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都不会拒绝接受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早年的恩格斯借助于文学思考人类自由,具体考察了人们争取自由的斗争形式,对现实的不合理性和虔诚主义进行了批判。1841年前后,恩格斯把自我意识看作是人类自由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并以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为主题切入关于德国社会的思考。1843年前后,在考察英国、法国和德国共产主义流派的基础上,恩格斯肯定了德国"哲学共产主义",强调共产主义是德国社会走向自由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冯婉玲 《学理论》2009,(19):139-140
当今时代,面对日益加剧的人与自然的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日益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人们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研究不断兴起。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在在生产劳动实践中是历史辩证的统一的这个唯物主义观点,首先实践是理解“人-自然-社会”关系的关键;其次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最后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这些理论至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平和效率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从古至今,人类始终不渝地追求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力图使社会各方面实现公平,同时又有很高的效率。在中国,人们向往着“大同”社会,将“大同”社会视为最理想的状态。然而,公平和效率是一对很难解决的矛盾。有时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却导致了社会不公平加剧,贫富差别加大。正像有的学者所看到的,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以人类道德堕落为代价的。同时,社会的极端公平(绝对平均),反过来会使效率下降。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在公平和效率之间摆动的过程,公平和效率之间…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是在批判旧世界的过程中发现新世界 ,在揭露和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揭示未来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方向的。列宁说 :当他们“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的时候 ,不能不非常自然地“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即将崩溃的问题 ,去考察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发展问题。”① 所以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 ,有不少地方对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预见和设想。但是 ,从思想方法上来说 ,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强调 ,他们丝毫不想制造一个乌托邦 ,丝毫不想从理性原则出发来预定未来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一、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马克思把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而建立起来的新的社会叫作共产主义社会。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并且第一次科学地预见到在共产主义社会将  相似文献   

14.
人们通常将马克思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叫做社会主义阶段。近年来有的同志提出,“社会主义阶段是达到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过渡阶段”,也就是“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问题涉及社会主义的性质,不可不弄个明白。以下提出几点意见,与有关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5.
理想     
理想,指的是人们的奋斗目标。由于人类社会是一个发展过程,由于社会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各人的理想也不尽相同。从纵的方面说,理想是分层次的。对于我们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来说,最高层次的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第二个层次的理想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第三个层次是各个人自己的具体理想。而这三个层次的理想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在这三个层次中以最高层次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主导和核  相似文献   

16.
西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流派中,艾伦·布坎南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代表。他通过对艾伦·伍德"交易正义""先定和谐""虚假的意识形态"以及"偷换概念"的批判,重新建构了马克思正义问题的逻辑结构,并提出马克思的"正义"是"共产主义的非法权评价视角"。人们通常认为,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因为这种制度是"不正义"的,人失去了社会生存的"权利"。而共产主义是最符合"正义",最能够满足人类生存"权利"的社会。然而,在布坎南看来,马克思所提出的共产主义,是一种超越法权框架的评价视角,共产主义社会比资本主义社会优越,不是因为它实现了正义和权利。共产主义社会作为阶级消亡、国家消亡的理想生存方式,根本没有"正义的环境",言外之意,根本不需要提出"正义"和"权利"的要求。因此,可以说共产主义是正义和权利不再是问题的社会。这样,自然就变成了"非法权"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用这个观点来考察人类社会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看作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看作是人类从事其它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科学地论证了人类社会就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阐述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然后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历史过程。这就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愿望,而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8.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为人类解放理想构建了一种“民主的平等”方案。所谓“民主的平等”旨在消解基于“自由优先”造成的社会不平等,特别是试图通过所谓形式上不平等但却合乎正义的分配原则矫正由社会偶然性和自然禀赋差异导致的人们事实上的不平等。不同于罗尔斯把假设的原初状态作为理想社会的起点,马克思主义坚持从社会实然状态出发,在“平等优先”的指导下推进人类解放理想。以马克思主义立场对罗尔斯“民主的平等”进行解构,不难发现,“民主的平等”方案为人们从原初状态的个人自由转向政治状态的社会平等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但因为其并未触及造成社会不平等的真正经济根源,因而只能依托脱离现实处境的分配原则实现政治解放。回到马克思主义的语境,只有立足唯物史观,复归人的本质,把解放扩及全人类,才能在真实意义上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熟知外真知”。对于人们熟知的人类社会的共产主义发展方向和进程,也有必要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是否达到了真知?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共产主义不断被人质疑,特别是上世纪末的苏东剧变后,这种怀疑则更强烈。因此,有必要正确认识分析共产主义及其命运。共产主义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的人类远大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资本主义的研究并不过时,面对大的经济危机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总能发挥理论引领和危机探究的功能。理论与实践之间不是简单的直接因果联系,不能从上世纪的苏东剧变中简单得出"社会主义失败了、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的结论。社会历史长河不能简单用人的生命长度去衡量,且社会历史又是有规律可循的。由于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极大增强和资源发展与人类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导致的人类发展悖论,将使人们不得不选择也能够选择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