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倡导实践网络民主发展的社会价值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民主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手段和模式,主要指人们通过互联网实现价值观和政治立场的交流、集中和反映,实现政治意愿的表达。网络民主是网络时  相似文献   

2.
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迅猛发展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信息化程度的发展对于民主政治的推进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和动力,其中影响最直接的就是政治参与和政治沟通。政治参与和政治沟通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表现,政治参与和政治沟通又以信息化的发展为依托。信息交流方式的变革对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互联网的普及带来的"网络民主"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通过新型媒介进行政治沟通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3.
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手段。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其向人类政治生活领域的渗透,一种新的政治参与方式——网络政治参与勃然兴起,它在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对待这个问题,既不能一味地鼓励推崇或放任自流,也不能简单地强调限制和管控,而应通过规范政治参与行为、拓展电子政务平台、筑牢网络舆论宣传主阵地、健全政府与网民的有效沟通机制等举措,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民主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求知》2016,(12)
正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已经处于一个自人类学会使用火以来最伟大的技术进步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公民反映利益诉求、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网络的匿名性、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为广大公民开启了完全不同于传统政治参与的全新体验,大大提高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推进了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但同时,由于互联网虚拟的特点,网络政治参与也容易失范、失序,亟需寻找妥善的措施来引导公民在利用网络进行政治参与的同时,不侵害他人的合法利益、不影响社会秩序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而这就需要通过法律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进行规制和保护,从而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网络问政:模式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普及和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互联网不仅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社交、娱乐的工具,还成为表达政治观点,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网络问政就是这样一个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政府与网民的双向互动机制。日渐兴起的网络问政正成为我国民主发展的新形式,深刻地改善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从逻辑关联看,网络公共论坛与协商民主具有内有内在契合性,它堪称虚拟空间中的协商民主实践.网络公共论坛努力地实践着协商民主的核心理念,它有利于拓展公共参与的空间,扩展公共参与,为公共参与清除时空和代表性等障碍,还有利于打破权威垄断,更能实现参与平等,推动政府官员与公民之间的直接对话.当然,网络公共论坛也是一把"双刃剑",其消极作用也不可忽视.推动网络公共空间中的协商民主茁壮成长、走向成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四个重点问题需要注意:推动互联网建设和网络知识普及;加强网络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构筑社区网络公共论坛;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7.
充分重视网络文化在发展民主政治中的重要作用。首先,网络文化的发展可以更迅捷地传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信息。其次,网络文化的发展可以提升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素质。网络文化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广大网民在民主参与中潜移默化地增强民主意识,提升政治参与能力。再次,网络文化的发展可以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效率。长期以来,人民群众主要是通过定时定点会议、传递文字材料等途径进行政治参与。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8.
亦谈网络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互联网是大众传播的技术手段,它本身并不能产生民主,但随着互联网在政治生活中的运用,网络民主悄然兴起,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征,有人将网络民主作为实现直接民主的有效形式,但是网络民主自身的局限性使其很难成为一种有效的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9.
玉素萍 《学理论》2010,(23):113-114,261
公民以网络为载体而进行民主政治参与,在现代社会具有必然趋势。与传统的民主政治参与比较,网络问政更直接、便捷和广泛,体现了民主、自由、平等的积极伦理意义。但网络的特点也决定了网络问政必然存在消极的影响,带来了诸多的伦理问题。有效地约束和规范网络问政,既是保障公民民主政治权利的要求,也是国家民主政治生活有序进行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运用带来显著的民主政治效应,表现为打破了信息垄断和旧的话语权力格局,为民意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场所。以互联网为公共载体的网络舆论成为信息时代我国最活跃的民主政治场域。但技术是把双刃剑,网络也不例外。网络舆论的特性决定了它可能造就"优质"民主,也可能带来"劣质"民主。要使网络舆论促进民主政治良性发展,政府需要健全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加强网络舆论监督的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提高对网络舆论的回应能力,正确引导网络议题,培养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11.
徐丹丹 《学理论》2014,(4):65-66
网络技术是现代社会的进步载体,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政治参与也随之应运而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其兴起的特殊背景,也有其不可取代的民主价值,它迎合了公民日益强烈的民主需求,具有践行大众民主的民主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网络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军  姜帅 《美中公共管理》2005,2(11):38-41,67
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对公民政治参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开辟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新范式,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发挥了公民参政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同时,互联网也可能导致政治参与的“参与爆炸”,导致非法政治参与的扩大和非理性参与的负面影响。把握网络给政治参与提供的契机,清醒地认识网络的负面影响,在实践中积极引导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为公民的民主参与和政治诉求提供了新的平台,也对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全面把握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的民意监督,建立网络舆情的快速反应机制,构建疏通民意表达的多元化渠道,建设责任政府,是地方政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考量地方政府政治公信力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诞生与普及激发了人们对现代民主发展的信心,网络和民主的关系问题成为当代政治学的前沿问题。技术乐观主义基于对网络独特的接入建构模式、网络空间的多维发散性和自由开放性、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成、投票网络化变革等问题的认识,而坚信网络就是民主的引擎,网络以其自身的技术优势能够推进与创造现代民主。然而,网络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失真、网络不平等和网络鸿沟、网络政治参与的非代表性和非理性、网络精英主义和网络暴政等现象使乐观主义的网络民主观念陷入了困境。网络在性质上只是一种信息传播工具和中性的技术力量,它无法自我民主化,只能在既有的制度框架内发挥着制度指向的政治功能。因此,网络民主的发展前景取决于网外制度设施的民主化程度,从网络的行政化监管转向公民的网络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的法律保护是推进网络民主的战略之路。  相似文献   

15.
关颖 《学理论》2013,(9):22-24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而作为网络参与的重要主体高校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呈现出新特点和新问题。如何对高校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进行培育,使其满足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4,(36)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政治参与日益成为我国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与传统政治参与相比,网络政治参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网络政治参与的含义及特点出发,分析思考了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为实现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合法、有序、理性的进行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网络在中国的快速普及和民众参与议政热情高涨,网络民主在在中国兴起。网络民主是一种以网络为载体,以民众直接政治参与,官民之间的直接对话和协商为主要特点的民主新形式。中国的网络民主由于实现了民主的广度和深度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可欲行和可行性的统一。得到了官方的首肯和民众的响应,因而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政治民主而言是场革命。网络在中国的民主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无论是网络公众舆论的塑造还是网络议程的设置都凸显出公众的主体地位,使公众更为平等地掌握信息,参与政治决策。网络的民主功能是显著的,然而非理性的话语交往和无视规则的狂热却限制了网络民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网络民主的影响已经从媒体交流、经济发展、商业运行等逐渐延伸到了社会管理以及民主政治等领域,网络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网络民主为民众参与民主政治搭建了新平台,提供了新的互动模式.但是,网络民主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着一系列伦理困境,加剧了人的异化和道德沦丧,导致道德评价标准失衡、道德责任主体难以确定,使得网络民主陷入无序的发展状态,这些伦理困境制约了我国网络民主的发展进程,笔者还针对网络民主发展的对策建议提出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促进和完善我国网络民主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网络政治参与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和政府管理创新,有利于进行政治宣传。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制定完善的网络立法体系,规范公民的网络参与秩序;提高网民政治素质,培育网络公民意识;树立政治安全意识,加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