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翠华 《学理论》2014,(6):262-263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考察其形成原因有二,一是辅导员队伍本质职责的弱化并呈现无限扩大化的趋势,辅导员社会身份定位模糊,工作内容泛事务化。二是辅导员的自我认同及社会认同度较低。造成职业倦怠问题的原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解决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的必然出路在于辅导员专业化培养、职业化建设的创新性路径。  相似文献   

2.
林玲 《学理论》2012,(31):224-225
高校辅导员,已成为易患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鉴于其在人才培养上担负着重要职责,这将对学生、自身及学校产生许多消极影响。在梳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内涵和表征、深入探究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根源的基础上,提出缓解和改进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建设,以实现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校园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3.
陈雁 《学理论》2013,(17):330-331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的组织者、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服务者,在高校人才培养上肩负着重要职责,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产生具有广泛的危害,包括影响辅导员自身的心身健康和职业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辅导员自身对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危害性应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规避。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因其工作职责、工作性质、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文本的角度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内涵具有特定性,影响因素具有多维性,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多种人文关怀策略予以解决,才能实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35)
根据对江苏省本科高校中五所不同类型高校的编外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发现高校编外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在性别、年龄、婚姻、学历、职称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导致这些差异的可能原因主要是生活压力、家庭压力及职业倦怠等。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困境与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化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的基本走向,而当下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处于困境,主要表现在职业化的文化困境、组织困境、职能困境三个层面。产生困境的原因主要是:理念认识的偏差、角色定位的偏差、管理机制的滞后、职业化通道的堵塞。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困境消解的路径: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辅导员职业化理论体系、完善辅导员职业化的组织架构、营造辅导员职业化的文化氛围、建立与辅导员身份匹配的职能体系。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净 《学理论》2010,(16):187-187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一直存在着数量不足、素质不高、职责不清和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为此,必须构建以认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严格规范的辅导员选聘机制和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为主要内容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于承杰 《学理论》2010,(20):253-254
当前,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特殊性地位日益凸现。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则成为当前各高校积极落实16号文件精神、提高自身德育工作质量的切实举措。但是,随着高校学生工作内容的复杂化、辅导员工作职责的泛化以及现有保障机制的不健全,越来越多的辅导员对自身所从事的这份工作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迷茫与困惑。职业的认同危机成了当前辅导员队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研究始于2000年前后,至今一直是辅导员队伍建设讨论的热点与焦点问题。但是,无论从何维度研究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从生命观教育的论域中梳理出解决职业倦怠的路径是:从生命观教育的内容来看,积极拓展生命的内涵与意义;生命价值的传递是追求幸福的重要途径;树立积极的、建设性的"向死而生"生命观;应追求一种豁达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0.
王惠 《学理论》2013,(24):261-263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长期的压力积淀,中学语文教师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职业倦怠感尤其突出。从社会因素、学科因素、制度因素、教师个人因素四方面来阐述造成中学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不可避免的外部压力使语文教师找不到职业尊严,缺乏成就感,疲倦工作。语文教师个人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解压,不注重个人能力发展,加重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1.
高校辅导员执行力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提升高校辅导员执行力必须全面调查分析目前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现状,探讨影响高校辅导员执行力主客观因素,并提出增强辅导员执行力的途径、方法,才能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刘超  冯海婧 《学理论》2010,(23):256-257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倦怠现象,对辅导员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心理契约失衡是导致高校辅导员产生工作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此,从心理契约三维结构入手,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缓解高校辅导员工作媸怠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尧传虹 《学理论》2012,(27):160-161,214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近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本综述涉及三方面:一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内涵;二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问题与对策;三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24)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因扩招而快速发展的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工作经验缺乏、人岗不匹配、胜任力不足等问题。招聘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起点和可控环节。高校应该努力科学构建辅导员招聘机制。本文通过研究基于人岗匹配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分析目前上海市地区辅导员招聘公告现状,找寻辅导员招聘的要求和问题,并对辅导员招聘机制提出建议,从而把真正适合的优秀人才选拔充实到高校辅导员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2)
高等教育进入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式发展阶段的转变,高校教师面对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职业倦怠日趋明显,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也有高校内部小环境的因素,更有个体自身的因素。要有效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一是要社会支持:为教师减压;二是要学校关怀:为教师减负;三是要自我调节:为职业喝彩。  相似文献   

16.
张承安  隋莎莎 《学理论》2010,(12):196-197
高校辅导员是一种历史以及现实的存在。新时期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要注重运用历史的延续和科学的继承去面对机遇和挑战。高校辅导员制度是一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制度创新;高校辅导员制度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途径。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意识形态,必须解决好待遇、出口问题。我国目前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健全的考评与激励机制尚未建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机制与模式还不够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育事业发展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内外因形成的三对矛盾:强压力与弱自我、高期望与低成就、强烈民主要求与缺乏科学管理.高校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自我效能感对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具有调节作用.从教师自身、学校和政府三方面进行干预,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是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刘晓  侍旭 《学理论》2012,(13):243-245
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高等教育的整体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确保人才培养高质量的重要前提。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简要介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探索,探讨了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宁  许纯 《学理论》2011,(32):205-206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团队的重要组成群体,对学生培养、学校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普遍出现的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高原现象,对辅导员自身的职业发展及其本职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应对策略是:高校为辅导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辅导员个人要更加努力。  相似文献   

20.
闫小磊 《学理论》2014,(23):286-287
大学生信仰教育是一系统工程迫在眉睫的是教育者"体系"问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给予关注和介入。改进高校"两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评价(考核)机制,加强对这两支师资队伍工作实绩的考核,减小科研在职称晋升中的权重。改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工作制度,厘清和界定"辅导员权责清单",科学制定辅导。加大投入,提高高校"两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待遇,建立工资与物价联动的增长机制。优化高校"两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结构,建立对这两支队伍的督导机制,引进和建立不适格教师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