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再认识是以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为基础,遵循科学所应有的道路前进再认识本来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列宁说:“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列宁全集》第38卷第208页)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无论是就其作为一种理论、运动或制度,都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往复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列宁在俄国把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随后又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在此过程中,列宁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俄国的具体实践以及当时整个时代发展的特点相结合,对社会主义理论作出新的概括,解决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获得了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伟大成果。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复杂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无产阶级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多次实践、认识、反复探索。首先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俄国无产阶级也是如此。1923年1月,列宁在晚年的著作《论合作制》一文,总结了布尔什维克党关于工作重心转移,对商业、合作社性质看法的改变等重大理论问题的再认识,明确指出:“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这个根本改变就有力地说明了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短短几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有个不断认识,再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列宁立即提出由“夺取俄国”转变为“管理俄国”,并且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他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尊重唯物论,尊重辩证法,努力探索和实行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管理,精心设计建设社会主义的蓝图.列宁不同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地方在于:他不仅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革命的现实,而且有了七年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列宁关于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是在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由于时间比较短暂,它还没有形成完整严密的社会主义科学管理的体系,但它初步形成了这个体系的雏型。  相似文献   

4.
列宁在俄国革命实践中创立了灌溉理论,但马克思、恩格斯、考茨基均较早提出了"灌输"概念,对灌输理论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列宁灌输理论内容丰富,论证了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和革命理论的重要性,分析了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和革命理论的必要性,阐述了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可能性。灌输理论不仅对俄国革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也都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列宁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其理论的探索与贡献是巨大的,而新经济政策则是其中的精华和瑰宝。她包含着列宁对以往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展示了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无论是列...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革命》是列宁在生命最后阶段从总体上对俄国革命道路的回顾与总结。孟什维克与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出发,强调落后的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物质生产力水平和文化条件,指责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十月革命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他们主张先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条件成熟后再搞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在《论我国革命》中提出一种可以概括为“先夺权,后创造条件”的设想,即没有客观条件不能建成社会主义,但是可以先取得政权,然后利用无产阶级政权创造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客观条件。列宁的思想是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对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发展,不仅对俄国革命做了科学论证,而且为一切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这对一个多世纪来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列宁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其理论的探索与贡献是巨大的.新经济政策作为其中的精华,它包含着列宁对经典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内蕴了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主义理论的合理内核.它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东方学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实践创新,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突出特点。社会主义不是圣像而是活生生的实践,不能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抽象地对立起来,在承认错误并纠正错误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与实践创新,重视利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以人民为主体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是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巩固社会主义成果时所依据的基本思想。在实践中深化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以创新了的理论认识来指导实践,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方法,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外理论界对列宁是否具有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一再提出异议。有人认为列宁在世的时候,根本没有提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相反,“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论点是列宁的一贯思想。”有的论者还认为,在联共(布)中央的历次论争中,列宁和托洛茨基完全一致,而斯大林的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的观点,是对列宁主义的修正。本文试就这一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一列宁对于一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关系的认识有一个变化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学习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对社会主义必然性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必定要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念,就回避不了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问题。前一段有的同志提出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对资本主义进行再认识,这个命题本身并不错,问题在如何再认识。列宁在1916年研究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  相似文献   

11.
列宁根据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的发展进一步丰富、发展、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使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第一次真正走向全世界。列宁的意识形态思想启示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原则,培养革命思想家;坚持意识形态的党性原则和阶级性;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制度建设,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在实践中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使其成为治国理政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列宁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在他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短短七年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体现出他对社会主义义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所做的重大贡献。列宁把文化建设看作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反复多次地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提出,布尔什维克党在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应当把重心转移到文化建设方面”来。还强调说:“现在,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了”。列  相似文献   

13.
普列汉诺夫对列宁组织原则的态度,有一个从最初支持列宁,到要求列宁让步,再到激烈对抗列宁的嬗变过程.这同二者的生活经历、理论出发点、革命策略有关,也同当时的第二国际背景有关.双方的争论,对后来列宁改进党的组织原则、对今天共产党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特别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具有一定的反思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列宁在国内战争结束后,随着镇压国内外反革命任务基本完成,及时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把经济建设提上工作日程。与此同时,列宁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文化革命”理论。列宁这一理论是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和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为目标的。列宁把普及教育、发展科技文化事业、提高人民文化素质、培养大  相似文献   

15.
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今天在纪念列宁诞辰13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缅怀他一生革命的光辉业绩,学习他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对推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是大有裨益的。第一,坚持运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研究民主问题。唯物史观是观察一切社会现象的理论基石。对民主问题的研究当然也不例外。早在1912年列宁就指出:“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列宁全集》第2版第22卷第53页)(以下简化为只写卷页)1916年又指出:“民主也是一种国家形式”。(…  相似文献   

16.
列宁关于世界革命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论的划时代发展。其基本理论观点及体系,形成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十月革命胜利的几年间,正是它成功地指导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但十月革命胜利后到一九二○年的一段时间里,列宁在论述世界革命状况、预测革命前景、规定世界革命任务时,却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失误,并对共产国际初期工作和各国革命产生了很大影响。列宁正是通过纠正这些问题,才使这一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所以实事求是地认识列宁这一时期关于世界革命的论述,对于全面认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正确认识问题出现的原因以总结历史经验,对于开展共产国际历史研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包括研究国体和政体,特别是研究无产阶级专政的国体和政体的学说。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列宁在《国家与革命》这些著作中,对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巴黎公社政权形式或者说政体作了深刻的研究和总结,至今仍是我们研究无产阶级政权形式建设的理论宝库,为我们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指明了方向。今天,在我国剥削阶级已经消灭,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中心任务,因而对国家学说的研究应该着重放在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时候,重读列宁《国家与革命》,认真学习列宁对巴黎公社政权形式的经验总结,就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和俄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对于十月革命后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意义,我们可从三个方面加以认识,理论意义:开创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现实意义:重视经济建设,注意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方法论意义: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科学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学习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和理论的探索佳木斯师专历史系于振武从1917年11月革命到1924年1月列宁逝世的6年多时间里,列宁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从苏维埃俄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勇于实践,艰难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理论上...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三大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到多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再到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实践。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三次大飞跃,三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与此相适应,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经历了不断深化和扩展的过程,同样有三次大的飞跃。我们当前正处在对社会主义第三次再认识的时期。第一次飞跃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开始打破理论和观念的局限,直接经受了实践的检验,从而改变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许多固定观念。正如列宁当时所说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列宁选集》第4卷第687页)第二次飞跃打破了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的局限,人们开始在各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相互比较中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多样性和民族特色问题,社会主义建设的多种模式的问题等,被愈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