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铁路警务、轨道警务、空域警务、水域警务等皆属交通运输警务之范畴,欲发展交通运输警务专业教育,需先建构其基本理论框架。首先,应辨析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产业特征,如交通与运输、交通运输与公共交通和大交通的关系、交通运输业的基本特性和构成要素。其次,应梳理交通运输的法律关系和法律体系。再次,应分析交通运输警务的生长发展基础,包括实务基础、业务基础和共性基础。最后,探讨从"史""论""专"三个维度构建交通运输警务的基本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延伸了法学研究的知识体系和学科范畴。在一定意义上讲,计算法学是计量法学进入大数据时代的产物。从学科构成看,计算法学属于实证法学的范畴,强调以法律事实为研究对象,以"发现的逻辑"和"证成的逻辑"定义学科发展的基本方式,并且在探究行为逻辑、识别因果关系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价值。证成计算法学存在的合理性,可以从本体论、行为论、过程论、价值论的维度展开。方法论设定上,计算法学在兼容并蓄地吸纳了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方法的基础上,呈现出复合式、开放型构造,突出了混合研究方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与逻辑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社会主义本质,从逻辑结构看,贯穿着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体论主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认识论主线,以人为本的价值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实践论主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社会公共安全治理方面的新需求、新问题,这些问题之庞杂、现实和迫切,已非某个已有单一学科所能解决,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警务学科应运而生。任何学科的理论体系架构都必须建基于这门学科的逻辑起点,而城市轨道交通警务学科的逻辑起点应为"运行安全"。从实践角度说,这是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警务实践的认知、剖析、抽象和验证而得出的结论。从理论角度说",运行安全"也满足学科逻辑起点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5.
缉私警务是指海关缉私部门依照法律规定,对涉嫌走私的行为依法查处并予以处罚的警务活动。在缉私警务研究过程中,通过一定方法,按照一定逻辑规则,对缉私警务活动及其规律进行高度概括和抽象,构建缉私警务基本范畴体系,能够从根本上揭示缉私警务活动的本质,进而勾勒出缉私警务的学科专业理论体系。缉私警务基本范畴构成了缉私警务学科专业的基石,它解决的是从什么角度、范围出发开展学科专业体系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必好 《理论探讨》2006,1(1):67-69
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特质,这是一个基本但又存在分歧的理论问题。生存实践论以生存论为本体论的基础,既没能区分马克思哲学与海德格尔哲学的基本旨趣的差异,也没能厘清马克思哲学发展过程中逻辑的转换,因而不能认识到马克思哲学的特质在于为我们提供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这种科学的方法论包括具有递进关系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狭义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7.
科学人权观是宪政文明的价值尺度与观念基础.清末至今中国百年宪政实践陷入进退维谷之窘况的主因即是科学人权观之阙如.确立科学人权观无疑是当代中国宪政文明建设的津要所在.构建科学人权观必须立足国情,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理论立场,批判地吸收西方人权理论的合理成分,从理念论、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四个维度全面展开.其中,科学人权观的基本理念归结为"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本体论主要展现于对"人的本质"所作的历史唯物主义探讨理路中;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则构成科学人权观的价值论内核;就方法论视角而言,科学人权观的实现路径体现为"国家-公民"双重人权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网络生存日益影响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生态结构,对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网络群众路线是网络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开展群众工作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形态。作为理论范式,它生动体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与实践论的时代出场;作为运行逻辑,它注重实现从"逆向性"到"交互性"、从"群体性"到"大众性"、从"务虚性"到"务实性"、从"客体性"到"主体性"的转变;作为实践操作,它强调"接地气""讲正气""冒热气""吐真气"与"炼韧气"的基本要求,开创了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同于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更是与后来西方经济学中出现的几种价值论有着明确的界限。本文界定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古典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和价格论的理论界限。深入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西方经济学各种价值论的界限及其内在的历史逻辑,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代化的不少启发。  相似文献   

10.
服务型警务模式是以人民是否满意为标准和是否满足公众安全需求为本位的警务多元供给模式,通过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三个方面的相互配合,协同供给警务产品来实现社会基本的公共秩序和满足不同阶层民众的多元安全需求。它具有服务性、有限性、参与性、回应性、公开性、有效性等特征。公民对警务的参与,实际上反映了警察职能所经历的后现代解构,政府控制的正式警务不再是公共安全唯一的供给者,警务供给结构完整性仰赖警务服务的多元化与社会化格局。  相似文献   

11.
正一、罗尔斯公平正义观的启示和意义当代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在其名著《正义论》(1971年)中详细地阐发了有关公平正义的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涉及公民的基本自由或权利,其大致意思是国家应该优先保障每一个公民平等地享有尽可能广泛的基本自由或权利;第二个原则所处理的是"基本自由"之外的重要价值(包括收入、财富、机会、权力等)的分配,其大致意思是,分配经济和社会利益的制度安排在符合机会公平这一平等原则的前  相似文献   

12.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文化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社会个体都有权并平等地享有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履行文化职能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本质要求。县域作为保证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层级,承担着为公民提供基本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重要职责。通过个案研究,发现县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还存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结构性失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区域间失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需非对称性失衡等问题。解决之道在于树立以"文化民生"为核心的公民文化权利理念、均衡配置县域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文化管理机制和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温建辉 《理论探索》2011,(2):139-141
对于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定义,学者们认为有三大矛盾:定义表述存在的逻辑矛盾,证据与事实的矛盾,证据作为事实与需要查证属实的矛盾。其实,这三大矛盾是不存在的:在证据定义的表述中,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可互换位置,并不影响其词项的周延;任何证据都具有"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功能;证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属于证据本体论的范畴,而证据审查属于证据运行论的范畴,所以,证据的真实性与证据的审查并不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4.
边立新 《理论视野》2012,(4):5-8,59
西方传统哲学占统治地位的是抽象本体论、绝对理性主义和认识中心主义。马克思恩格斯超越了西方传统哲学,确立了现实本体论、感性活动论和主体价值论,实现了哲学形态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5.
交通运输警务专业是基于警察职业需求而形成的特定专业,其存在与发展的逻辑起点在于围绕"综合交通运输体的秩序与效益"建构的差异化特色课程体系。从学科专业意义上说,交通运输警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架构,应有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三个维度。其中,时间维(纵向课程体系)对应专业建设中人才培养阶段及时间需求,比如学历层次上的课程体系、职业培训层次上的课程体系;逻辑维(横向课程体系)对应专业建设中人才培养目标及内容,比如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知识维对应专业建设中课程组织过程应遵循的组织模式与方法,比如工程技术、管理学、社会科学等的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只有解决并实现这三个维度的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交通运输警务专业才能立足于学科体系并获得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权保障包括公民的经济权利保障、社会权利保障与政治权利保障。从和谐社会构建的层面看,民权保障与基层维稳是一对相互伴生的命题。在基层维稳过程中我国公民的各项权利目前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甚至被公权力公然侵害的发展态势,这是造成社会失序的根源。和谐社会构建属于社会管理创新的范畴,社会管理创新不仅仅是基层政府治理方法上的变革,核心应当是通过依法保障民权,使基层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能通过权力与权利的良性互动而相互制约,基层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矛盾,能通过权力与权利的制衡得以消解。要实现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目标,其逻辑起点应当基于维稳与维权关系的分析框架,从"民权保障"入手,谋求建立一个动态的、均衡的"政府维稳与公民维权"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铁道部撤消后,铁路公安机关的领导与管理体制,包括整个交通运输公安机关领导与管理体制如何整合,是完全回归到公安部直接领导,还是由交通运输部领导、公安部业务指导,这是在新的大交通运输部体制下必须进行明确和"三定"的内容。这种交通运输公安机关的领导体制与编制如何组建,以及未来的执法理念、体制、人事、机制等都需要站在铁路体制改革、转变职能、司法独立以及现代警务机制改革等新的视角和高度来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警务(以下简称"城轨警务")是因应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和社会公共安全需求而产生的警务新领域,在实务、理论、方法、工具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复杂性,需要一门新的综合性学科来提供知识储备和理论指导。城轨警务的研究对象,是人民警察在维护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稳定工作中,基于法定职责任务而从事的特有的实践活动。城轨警务的知识体系框架,应以"史""论""专"三大模块进行构建"。史"的方面,城轨警务发展史应以专题为线索,梳理城轨业务与城轨警务的关系、传统城轨警务与现代城轨警务的关系,以及城轨业务现代发展与城轨警务现状的关系。"论"的方面,可以风险、场所、人群与控制为主线构建城轨警务基础理论体系的"四梁八柱""。专"的方面,可分日常警务、应急警务和警务保障三大板块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对"需要"范畴的研究。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需要"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范畴,而且还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从现实的人出发"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从三种不同视阈深刻揭示了"需要"范畴的本真意蕴:从本体论上看,人的需要是现实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的彰显,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内在尺度;从认识论上看,人的需要是自然、历史、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过程;从价值论上看,人的需要的满足是化解特定现实矛盾的价值实现过程,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必须通过主观目的和实现的客观过程二重标准来判定。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一成立就将保障公民基本生存与发展权利的工作纳入了政策保障范畴,开辟了基础教育、卫生、就业、残疾人保障等各类专门事业来分项保障公民权利,但分项模式造成了不同类事业之间的割裂性,降低了保障效率。2001年我国物质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国家开始将传统的保障政策向更为科学的长效机制转变,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推出了平台化、集约化、系统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这项彰显中国"权利保障"特色的事业将社会主义本质落实到每一位公民身上,以"行动的权利"来实现并孵化社会主义公民多向度的基本权利。未来需要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