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村镇银行监管具有特殊性,而现行监管制度存在缺陷,不能适应农村地区特殊的经济金融环境及村镇银行发展初期的特点。主发起行制度虽然几经调整,但能否为村镇银行提供良好的治理基础及确保"支农支小"定位的实现,仍令人疑虑。切实转变监管理念,健全相关立法,完善差别化监管制度设计,突破现有发起行制度,探索监管创新路径,为村镇银行提供良好的监管环境。  相似文献   

2.
屠世超 《团结》2013,(5):38-41
自2003年6月国务院出台《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拉开农村金融改革的序幕至今,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已走过了十个年头,尤其是2006年底,银监会启动了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试点工作,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各种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得以发展,农村金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32)
互联网金融存在巨大的法律风险,包括小额贷款征信风险、中间账户监管缺位风险、财务信息披露风险、欺诈风险、合同诈骗或集资诈骗风险、违约与不履行超出银行四倍贷款利率风险、庞氏骗局风险,而监管中则面临实施困境,如偏重事后追责的低效、刚性监管忽视市场需求、偏重刑事处置忽视商事规则、条块监管的主体乱局。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9)
以某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微小额贷款业务为例,对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风险如贷款人经营信息不透明,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不强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控制风险的方法就是核实营业额,调查客户软信息,汇总信息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5.
安瑛晖 《学理论》2011,(6):60-64
从某种角度上讲,银行就是经营管理风险的金融中介机构。在监管国际化以及入世的前提下,我国银行业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是当前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从银行经营管理、银行监管的国际化、西方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等方面分析入手,针对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把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用"四维概念模型"指导我国银行现代风险管理体系再造,为管理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着眼于我国村镇银行的起步与发展,通过分析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村镇银行这一特殊商业银行的运营机制阐述了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从而对其发展前景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在微观层面村镇银行的问题可以归纳为资源、能力和绩效三类问题,提出RCP分析框架,从寻找、比较、定位、选择、实现五个过程分析村镇银行问题的解决过程,提出RCP框架在解决村镇银行问题中的诊断、引导和评价作用,提出基于RCP框架解决村镇银行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小额信贷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户融资困难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农户信贷市场上,目前的小额贷款公司一般面临着两类风险:主观违约风险和农业系统性风险.平遥模式的实践证明,对于主观违约风险,小额贷款公司可将社会资本引入金融交易,依赖其类抵押担保和节约成本的功能规避风险,具体可通过规范贷款流程、建立严格的内部防控机制、探索有特色的贷款方式和实行会员制等方法进行控制.而对于农业系统性风险,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国家或地方财政的最佳代理人,通过财政支持实现对农业系统性风险的控制,同时也根据自身的运行绩效获得相应的补偿.  相似文献   

9.
村镇银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瑞娟 《理论探索》2012,(4):69-72,90
针对农村金融空洞化现实,中国银监会推出村镇银行,从而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发展面临的金融制约。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是:发展极为迅速,投资主体多元化,注册资本明显超过最低限等。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厌农问题突出,资金短缺问题严重,主发起银行制度导致股权结构失衡且独立性欠缺等。解决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需构建支农与逐利之平衡机制,多方筹资求解资金短缺问题,扩大民间资本投资比例,构建完全民有民营银行等。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银行业风险问题日益突出,集中表现在频繁爆发的银行业危机。通过对世界各国银行业危机成因的考察发现,银行监管当局的外部监管不力是造成银行业危机的一个共同的重要原因。我国自80年代以来虽未发生大规模的银行危机,但银行业的风险因素却大量存在,尤其是不断积累的大量的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直接威胁着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追逐盈利将成为银行经营的最主要动力,但是,银行对盈利的追求很可能导…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两线三区"法剖析了当前省级地方政府的债务构成,发现政府间接债务和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存在比较明显的影子银行化问题,而且债务负担率较高的省级政府非信贷渠道的影子银行融资规模更高。在分析省级地方政府债务影子银行化成因的基础上,为了控制省级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子银行化程度,需要从财政和金融风险交叉传染的路径中斩断风险传播的链条、从风险传导的前端和末端链条加强对省级政府及其融资平台公司和开展影子银行业务金融机构的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12.
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从一个新的视角——影子银行体系来分析现代金融体系,并重构现代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影子银行体系的有效监管必须具有翔实的微观基础,比如体系边界、风险特征及表现形式等.国际上对影子银行体系并无公认的定义.影子银行证券化程度高、信息不透明、杠杆率较高,容易滋生一系列内生性金融风险,国际社会倾向于通过“类银行化”的监管路径对影子银行进行金融盗管,这对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特点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企业的兴起、发展及改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经济社会的内在需求,催生并推动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的外部压力,迫使乡镇企业改制并为统筹城乡发展艰难试水。在农村经济社会的内外因素影响下,乡镇企业的发展受制于国家与农民在政策取向上的一致或分歧。  相似文献   

14.
1949年初,如何把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银行合并为一个国家统一银行,发行统一货币,这是医治旧中国创伤和新中国经济建设迫在眉睫的一个问题。当时筹建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小组由董必武、南汉宸、何松亭、石雷四位同志组成。在筹建过程中,许多关键问题上意见趋于一致,如对货币的命名、发行数额、印刷场地、纸质及幅度,但在票面图案要不要毛主席肖像的问题上则产生了分歧。一种意见认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从来不提倡以伟人命名街道、工厂和学校,票面不应有伟人像;另一种意见认为,美元、英镑都有总统像,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亦应仿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影子银行在2008年之后呈现出体量越发庞大、与银行体系密切相关、增多系统性风险和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态势,对影子银行的良好监管已然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还面对着影子银行界定分歧、监管模式抉择、市场退出监管、缺乏应急机制和司法机构作用不明显、地方监管机制不健全等困境,严重影响监管效果和社会和谐安定,急需从统一认识、机制建构、法制保障、事后监管等四个维度应对困境,更稳妥地建设好金融监管,以期能实现监管目的和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穷人银行家”摘得和平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努斯开创抵押微额贷款模式,让数百万计贫民摆脱贫困,成为各国效仿对象挪威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将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孟加拉国农村银行及该行创始人尤努斯(他们将共享1000万挪威克朗的奖金),以表彰其在世界减贫工作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尤努斯为何能获此殊荣尤努斯是小额贷款的发明者,当他1976年在孟加拉国第二大城市吉大港附近的贾布拉村推出第一个小额贷款项目  相似文献   

17.
许华荣 《学理论》2012,(27):77-78
组建村镇银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竞争活力和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措施.从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理论基础入手,了解认识和剖析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实现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村合作金融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弱化农村金融风险,扩宽农村融资途径。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经历了农村信用社商业化改制、农村合作基金会被取缔和资金互助社防偏规范的曲折发展过程。从各国农村合作金融的演进历史来看,有一些经验值得借鉴:发挥政府作用,由政府扶持规范到逐步退出并进行监管,防止异质化、官僚化和垄断;明确市场定位,坚持合作民主原则,提供灵活的金融供给;实行多元化经营,逐步实行中高层股份制和基层代理制的变迁。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要不断深化"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社的信贷服务体系,探索合作社间信用合作业务的自身联合并与现存金融主体合作,将政策性与商业性信贷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出口商利用信用证打包贷款进行融资,这给许多银行带来了经营风险,风险主要来自于出口商和信用证两个方面。为了防范银行打包放款的风险,应严把信贷关口,给予不同企业一定的综合授信额度,控制好打包放款的比例、期限和贷款担保方式,严格审查信用证,做好贷后检查,加强银行内部监管。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引发的大量风险使传统社会性监管遭遇失灵。为完成风险规制任务,应在传统社会性监管中引入预防监管。内含风险预防、合作监管等理念的预防式社会性监管制度,既有助于政府履行风险监管义务,又回应了风险社会下安全、健康、环境监管的现实需求。考察具有风险特性的化工行业,其风险广泛分布于生产、贮存、运输等环节且难测难治,同时化工行业社会性监管预防性不足,存在风险识别不准、评估不科学、处置不及时、信息沟通不顺畅等问题。因此,构建预防式社会性监管制度,应在风险预防、合作与效能原则指引下,对化工行业法律法规进行"立改废",增强规范中的预防条款,为预防式社会性监管提供依据;平衡预防式社会性监管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将监管范围限定在化工行业生产、贮存、运输等环节的安全、健康、环境风险领域;建立风险监管职能清晰、纵向权力差异化配置、机构独立设置的预防式社会性监管体制;以信息公开、专家参与、监管影响评价程序增强预防式社会性监管的民主性、科学性与责任性;建立复合的预防式监管责任体系,保障监管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