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在长期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行政化倾向,这是由一系列因素共同造成的,包括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自身治理结构缺失以及制度缺失等。公益性事业单位行政化对组织自身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去行政化改革,可以从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治理结构、加强监管、实现管办分离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工会"去行政化"与"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去行政化是工会成长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改革突破口,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工会去行政化的方向指引。其实现路径是通过凸显工会作为连接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中介作用,回归工会作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属性,完善工会作为支持型组织的服务功能,使工会真正成为具有活力的、能够整合社会资源有效服务职工需求、引导和倡导社会组织良性发展的现代枢纽型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3.
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位,是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场域,如何处理好行政职责下沉与社区自治职能履行之间的关系,成为基层治理实践中的重要命题。以历史发展为主轴,探析建立在政府与社区互动基础上的城市社区变迁脉络和轨迹路径,发现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演变经历了政府主导社区治理的“行政化”阶段、社区自治功能回归的“去行政化”阶段,正迈向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新格局阶段。行政化阶段,城市社区经历了从单位制、街居制再到社区制的沿革,行政功能冗余而自治功能弱化。去行政化阶段以“社区减负”为直接目的、以“回归自治本位”为基本目标,面临社区自治空间建构困境。在“共建共治共享”背景下,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中政府发挥治理优势,凝聚合力,基于多主体形成关系网络,从情感、利益多维度路径助推政社互动。  相似文献   

4.
高校行政化是指高校作为学术性组织的特性被忽视,用行政的手段和思维管理高校,高校去行政化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校改革的重要举措,其本质是按高等教育的规律办学,主要探讨高校去行政化的紧迫性、弊端和路径选择,并指出了在当前时期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要正确区分高校行政化和高校的合理行政.  相似文献   

5.
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典型代表,工会应当成为联结国家与社会的桥梁与纽带。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政治体制及社会现实等原因,工会的联结重心发生偏移,行政化趋向愈发突出,并集中表现为组织设置科层化、组织功能行政化、运行方式机关化、经费收支行政化、人事决定及考核机制行政化等五个方面。这就引发了工会自身的角色冲突,影响了工会作用的充分发挥。为此,必须以重塑国家与社会关系为着眼点,以去行政化为思路,积极发挥政府、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工会的共同作用,切实有效的推进工会改革。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关系着重体现在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与规制、双方的合作与竞争以及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监督和批评等三个方面.双方良好关系的建立应当遵循下述基本原则,即,政府主导原则、职责明确原则以及循序渐进原则.具体途径选择则主要包括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项目合作力度、政府部门给予非政府组织以平等的地位、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互信建设以及改变中国非政府组织领域中存在的行政化倾向等.  相似文献   

7.
许青云 《学理论》2010,(29):274-276,303
大学"去行政化"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且进一步升温。从阐释"行政化"入手,列举了大学"行政化"的表征形式,分析了大学产生"行政化"的根源,据此提出实现大学"去行政化"几个方面重要问题的意见。概括为:抓住、铲除"行政化"的牛鼻子———政府、学校内部行政化倾向;解决好一个误区———取消行政化等于取消行政管理;要把握好一个度,渐进式推进,不要犯一轰而起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刘敏 《理论导刊》2014,(3):24-27
以广州市F街志愿服务为例,研究志愿服务行政化问题发现,志愿组织行政化主导、志愿方式行政化动员、志愿参与同质化构成、志愿发展空心化困境是目前志愿服务行政化通病。去行政化的根本路径是回归志愿本义,通过自觉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和文化建设,实现行政化向社会化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与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信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政府组织对政府部门的信任非常重要,政府声誉和政府能力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揭示政府声誉和政府能力对政府信任的影响,作者以非政府组织的项目负责人和志愿者为抽样对象,以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为背景,通过对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与信任之间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分析了政府声誉、政府能力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声誉、政府能力对政府信任产生正向影响,政府能力比政府声誉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更加明显.因此,能否树立良好的声誉、培养较高的能力对政府部门获得非政府组织的信任与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影响非政府组织对政府部门信任的因素还包括非政府组织特征、制度特征等;研究模型可以进一步扩展,更全面地考察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间的信任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
基于已有研究,政府与社团的行动空间存在诸多重合之处,许多社团表现出行政化特征。但是,现有研究并未解释社团行政化的内在发生机制,也未能进一步对政府与社团的行动策略进行深入分析。通过个案研究,本文认为:政府采取了"吸纳精英"、"机构渗透"及"项目化运作"的隐性控制手段,社团则运用"组织模仿"策略予以回应,以便争取自身发展的各项资源,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双方在行动逻辑上变得更为趋同,进而导致社团行政化问题的呈现。本文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概念来解释社团行政化现象,丰富和发展了原有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当然,受限于研究个案的类型,本文结论在应用于其他类型社团组织时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资源相互依赖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虞维华 《公共管理学报》2005,2(2):32-39,93-94
从"公共组织间关系"的角度研究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对传统"政府间关系"视角的一种部分超越,因此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但是,绝大多数研究者都将非政府组织作为同质性的整体进行研究,忽视了非政府组织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因此,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从资源相互依赖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资源上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不同的政府-非政府组织关系类型,认为非政府组织在获得资源的途径方面具有结构性的差异;因此,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具有结构性的差异;非政府组织对于政府资金支持的依赖关系并不必然导致其自主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12.
非政府组织的迅速发展,不仅为普通民众参与社会事务提供了平台,而且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缓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新的渠道。非政府组织可以有效地提供非垄断性公共物品;可以反映社会各方的信息,促进政策制定的合理性;有利于促进机构改革;因为它的中立性和中介性,可以在政府和市场之间进行协调。尽管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面临许多问题,但其发展和逐步成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3.
工会行政化现象是工会体制改革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严重制约了工会维护职能的发挥。文章从探讨工会组织行政化的历史根源出发,分析基层工会和基层以上工会组织产生行政化问题的原因及其弊端,并提出去行政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国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改革目标。何谓高等教育行政化?高等教育行政化有何影响?成因为何?在对以上疑问作出解答之外,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将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改革转化为现实的制度设计。在这一过程中,要以政策手段和法律手段做为推进改革的基本进路。毋庸置疑,作为核心视角的法律规制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15.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重点和途径之一,是正确处理党权与政权的关系,还完整管理权于政,努力实现领导与执政的非行政化。这是长期未能解决但又是绕不过的必由之路。本文从革命党与执政党所处方位及与政权机关关系的不同、现代政治文明和全球社会治理模式对执政党的要求、我党领导与执政的本质、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误区和弊端、党与政府的不同职能等视角,论证了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非行政化的必然性和科学依据,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近年来出现的“党政合一”主张不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政府组织和公民行动的角色源自对有限政府和个人取利重要性的强调以及对市场在满足人类需求方面局限性的认识。非政府组织体现着社会"民主"、"自由"和"多元化"价值,是公民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基础元素。作为以服务为导向的组织,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培育着公共服务的精神,使公共行政不再是政府单方面行使权力的治理,而是整合包括非政府组织和民间资源,实现社会善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与社会的格局必须放置在历史中加以观察。工会组织的行政化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但是在当前,作为全国性与行业性社会组织联盟的工会,其去行政化需求显得越来越迫切。通过工会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与项目制运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去行政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社区居委会作为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载体。然而,文章通过对湖北省恩施市社区工作的调查研究发现,社区行政化问题突出比较,居委会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分析了社区行政化的表现及原因,借鉴地区发展模式社会工作理念,提出了社区去行政化的思路和对策、建议,以提高居民的自治意识和能力,让社区发挥其自治功能,从而促进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吴月 《行政论坛》2014,(3):79-82
目前,政府在利益划分与制度设计等方面仍然居于强势地位,我国仍然是"强国家、弱社会"的基本格局。在非对称性资源依赖结构下,政府往往习惯性地将社团组织视为其"编外机构",这也导致社团行政化现象的呈现。然而,在社团仍然比较弱小、组织发展不健全的现实情境下,一味追逐独立性,去除政府对其给予的扶持以及由此衍生的依赖关系并非最佳应对之道。因此,应该强调政府在对社团管理予以适度介入的同时,更加注重其自主运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与社团组织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关于转型时期我国非政府组织社会功能缺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推行政府职能改革的转型时期 ,非政府组织作为重要的民间自治力量 ,并未很好地承接政府职能发挥社会自治作用 ,出现了较严重的社会功能缺位。本文分别从政府、市场经济、市民社会、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四个方面探求我国非政府组织社会功能缺位的深层次原因。最后 ,从制度分析的角度 ,认识非政府组织社会功能缺位的核心原因并分析这一缺位现象将长期持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