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和尚一心想修行成佛,可是一个魔女却想勾引他,使他破戒。每当和尚在蒲团上打坐修行的时候,魔女就来搔首弄姿。起初几天,和尚不为所动。后来,魔女就改变了战术,她对和尚说,大师的意志力如此坚定,小女子实在钦佩。不过,以你现在的修行,还不是佛学中的高境界。你现在不敢接近我,就是怕一旦接近我破了戒,  相似文献   

2.
取经这件事,表面上看历经千辛万苦,这罪没有人愿意受,这活也是没人愿干的苦差事.但仔细一琢磨,又似乎不是那么回事.你看,悟空十几年前还在五行山下服刑,后来给了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结果放出来后,经过十四年就己成佛.唐僧被如来贬下界去,经过十世修行,也成了佛,这个过程不超过五百年,因为镇元大仙让弟子好好接待唐僧一行时,曾说过这样的话,"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孟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可见那时金蝉子还在天上,并在重要会议上做过端茶倒水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05,(5):44
郑板桥为政清廉,留下许多勤政爱民,为民请命,不畏权势的佳话。然而,郑板桥还有另一段佳话,说来也令人敬佩。传说郑板桥在淮县做县令时,他的故交好友白云寺住持一村和尚在白云寺建寺百年之际,请他题字。郑板桥推辞不得,拿起笔正想在白纸上落笔时,猛抬头看见一村和尚书写的唐代大诗人崔颢的传世之作--《黄鹤楼》。一村和尚书法造诣极深,条幅上的字,  相似文献   

4.
高荣伟 《侨园》2012,(9):26-27
洪森,1951年4月4日出生于柬埔寨中部磅港省栋德朗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因家里贫穷,小时他曾出家当过和尚。离他家乡不远的地方,至今还有他当和尚化缘的雕塑。出家的经历对洪森的人生影响很大,托钵化缘使他广泛接触到了下层社会。  相似文献   

5.
王磊 《党政论坛》2010,(2):60-60
常听人说:人多力量大,连三个臭皮匠都能顶个诸葛亮。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然而,在有些时候,事实未必如此。就拿三个和尚吃水的故事来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而三个和尚却没水喝。不是人多力量大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谁都不愿吃亏,谁都在推卸责任。  相似文献   

6.
他生于法国,父亲是一个裁缝,家里很穷。但他却疯狂地喜欢上了舞蹈,他想成为一名舞蹈家。他家里的条件,根本没有钱供他上舞蹈学校学习,所以父母就不让他学习舞蹈,想让他学一门将来可以  相似文献   

7.
初访韩羽     
早就想拜访韩羽先生。 长期以来,拜读他的别有意蕴的戏剧人物画,拜读他的独辟蹊径的杂文,观赏由他造型而多次获国际奖的动画片《三个和尚》,听文坛师友们放谈他的为人和治艺,早已心向往之。 古城初夏,羁旅匆匆,带着这般心境,叩开了韩羽的家门。 果然是印象中的那个韩羽! 几句寒暄之后,但见他赶忙将正在饮中的半杯啤酒倒在一只碗里,又紧  相似文献   

8.
法海的悲剧     
王重旭 《各界》2011,(1):36-36
法海原本是镇江金山寺的一个和尚,在民间故事《白蛇传》中,他是邪恶的化身,阴险狠毒、冷酷残暴,因为破坏白素贞和许仙的幸福婚姻,制造悲剧,所以万人痛十艮。  相似文献   

9.
心静好读书     
周佩红 《慈善》2020,(2):62-62
这是我很久以来想做的一件事:在安静的环境下读自己想读的书,要是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想,就写下来——别去考虑词句的表达和安排,以及别人看了会怎么想。也就是说,自由。自由地读、想、写、说。就像一个终于浮出海面的人,他会珍惜无边的新鲜空气、云朵、天。他会大口呼吸,而不考虑这呼吸的样子是否优雅。  相似文献   

10.
周雅 《党政论坛》2012,(6):46-46
有一个年轻人,因为家贫没有读多少书,他去了城里,想找一份工作。可是他发现城里没一个人看得起他,因为他没有文凭。就在他决定要离开那座城市时,忽然想给当时很有名的银行家罗斯写一封信。他在信里抱怨了命运对他是如何的不公,“如果您能借一点钱给我,我会先去上学,然后再找一份好工作。”  相似文献   

11.
阿Q的攀比观     
鲁迅笔下的阿Q有两个著名的观点:一个观点是精神胜利法,有人打了他,他说是儿子打老子,用以麻痹安慰自己;再一个观点就是“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当他去摸小尼姑的头皮,被小尼姑责问“你怎么动手动脚”的时候,他便是这样理直气壮回答的,并赢得了掌声。 如今,信奉阿Q前一个观点的人已经不多了,大家都觉得这样自我欺骗多少有些二百五。但信奉“和尚动得,我为什么动不得”的却大有人在。在押的一些腐败分子在悔过交待犯罪动机时,大都陈述了这样的心理活动:眼看别人升了、发了、玩了、拿了,自己心中便产生了严重的不平衡感!他…  相似文献   

12.
接受不完美     
海滩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贝壳。一个小男孩儿每拣起一个,瞧一瞧,然后就随手把它扔掉。就这样,他已经拣了一个下午,却始终没有找到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贝壳。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得到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他却觉得遗憾,因为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除去这个斑点,它该是多么完美呀!于是,他刮去了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拥挤的停车场,当一个叫埃尔达的司机准备把车子停在一个好不容易找到的空位时,另一辆汽车从他后面抢上去,抢占了他想占的那个位置。他们就吵了起来。不料,抢车的那个人身材魁梧,他突施冷拳,将埃尔达放倒,然后扬长而去。  相似文献   

14.
辨析"伪者"     
《佛本生故事选·骗子本生》里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古时候,在一个小村附近,有一个束发苦行者。一位财主在自己的树林里盖了一间修行的树叶屋,让这位苦行者住下,并在自己的家中用美味佳肴供养他,财主把这个苦行者看作"有德之士"。由于惧怕强盗,他把一百金币带到树叶屋来,埋在地下,说道:"尊者啊!请你照看一下。"苦行  相似文献   

15.
慧不如痴     
我见过一个非常聪明的年轻人,做任何事,都能快速上手,表现杰出。但问题是刚熟悉一件事,他就开始想下~个职位,他的期待与要求,总是比主管快,最后在组织中,很难有一个职位适用于他。  相似文献   

16.
木匠和绅士     
英国诗人乔治·英瑞出身干一个木匠的家庭。他在上流社会中从不隐讳自己的出身。有个贵族子弟嫉妒他的才华,在众人面前想出出他的洋相,就高声地问道:“对不起,请问阁下的父亲是不是木匠?”  相似文献   

17.
久居大城市,一有机会就想暂避其拥挤和喧嚣,到郊野山林去寻求幽静和自然情趣。丙于春节假有七日,我在值班之余去了素有“文物之邦”的天台县城小住,所见所闻所感堪称耳目一新,在济公像前的沉思尤为难忘。原来被称为“人间活佛”的济公是天台人,他姓李,名修元,于1130年生于永宁村,少年时就读于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过释道二教的熏染,父母双亡后,先是进国清寺拜师、最后投奔杭州灵隐寺,受具足戒,取名“道济”。然其天性好动,不喜念经,难耐打坐,常和顽童厮混,甚至蘸大蒜吃狗肉……活脱脱一个疯颠和尚。“削发技缁已有年,唯同…  相似文献   

18.
<正>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你的工作环境就是你的道场,你的坛城。修行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脱离生活跑到庙里拜佛念经呢?是不是一定要专职打坐、阅读灵修书呢?当生活出现了问题,我们总感觉是生活的问题打乱了我们的修行。其实修行与生活是一体的,修行的目的也是为了解  相似文献   

19.
刘方华 《学理论》2011,(35):52-53
通过对儒释道三家传承中的修行方法进行理论上的认识和具体修行方法的简单介绍和类比,可以得出修行方法的讨论在宗教学研究中的理论意义和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次去大理旅游,车上刚好遇到一个藏族同胞,我们两个聊得很投机,当我问起他去大理干什么时,他却什么也没说。一路上,我们相处愉快。到大理后,他提出要和我住一个房间,我想他是为了省钱,就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