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杨珺 《理论探索》2012,(1):37-40
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论包括自然条件形成的生产力和人自身自然所具有的生产力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通过劳动而融通成一个有机整体。马克思"自然生产力"论包括自然生产力的主体体认性、自然生产力的公共利益性、自然生产力的"应然"自在性等伦理内涵。践行马克思"自然生产力"论应遵循自然自在尺度、动态平衡尺度、整体与个体有机统一尺度、属人的德性尺度。马克思"自然生产力"论蕴含的环境伦理建构条件包括制度、文化、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组织化或制度化过程,公共管理本身具有非常强的伦理意蕴,其管理行为、权力运行、政策制定及制度安排或多或少地都从伦理那里获得了公共治理的道义支持和伦理合法性。公共管理严密的结构性也决定了其伦理诉求的有机性,制度伦理、政策伦理和职业伦理共同构成了公共管理的基本伦理体系,并在效率、正义、责任和和谐等价值准则的引导下,发挥着规范、选择、引导和维系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服务型政府之建构蕴含服务伦理与责任伦理的双重要求。服务型政府建设关键在基层政府层面,而基层公务人员作为基层政府建设的主要践行者,自身的责任伦理状况对政府伦理建构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基层公务人员面对个体私权与社会公权的融合交织、效忠组织与公共职责的冲突、角色身份多元化与行为多样化的选择往往陷入责任伦理困境。为此,应坚持以传统伦理刚性约束为主的路径选择,区分责任伦理中自我伦理与他人伦理、理论伦理与现实论理的不同论域,促进责任伦理的明确化与标杆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如何让未来具有高度自主性的智能机器作出伦理推理和道德决策,成为机器伦理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智能道德机器创造中必须深入探讨智能机器成为道德能动者的前提与可能。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程序员等非伦理学家面临着诸如道德哲学知识缺失可能导致智能道德机器伦理假设偏误,伦理理论多元加大了伦理共识达成的难度,"电车难题"造成伦理决策困境,人工智能的法律应用存在机器偏见,伦理方法论的多元性造成正当性辩护与道德行为选择困难等更为突出的伦理困境。破解这些伦理困境,对创造智能化、人性化的道德机器是非常必要的。有效破解这些伦理困境,需要实现道德哲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需要重新审度伦理自身的合理性,在多元价值中达成伦理共识,最终构建面向智能机器本身的可执行伦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可信任人工智能的构建发端于人对技术伦理旨趣的审度,可信任的存在逻辑在于人工智能创建了基于任务和基于目标信任得以产生的可能条件,并在与人类的交互之中呈现出某种关联性的信任。可信任人工智能应基于信任边界厘清的前提下,兼顾技术伦理学的通用原则和人工智能自身的技术特性,在有效监督和对技术动态的发展与应用的审慎批判中,确保人工智能向善。反观欧盟的"可信任人工智能的伦理框架",其所阐述的技术与非技术两个方面的构建路径、判别标准为可信任人工智能实现提供了有效的实践保障,但其对信任边界问题的搁置或排除则使其有效性遭遇质疑。  相似文献   

6.
"包容性增长"不纯粹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而是关涉经济、政治、社会的伦理理念.建国60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围绕效率与公平关系这一核心问题,经历了从集体主义伦理、自由主义伦理到共同体主义伦理理念的转变以及相对的政策转变.在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上,"包客性增长"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它通过倡导"机会公平"和"发展共享"的基本价值,彰显胸怀全球关怀的理念,凸显"绿色发展"的理念,实现从自由主义伦理到共同体主义伦理的嬗变.  相似文献   

7.
当前,人工智能的广泛嵌入引发了公共行政技术责任问题。可从技术责任的负载主体(谁负责任)、负载对象(向谁负责)、具体样态(负何责任)和落实策略(如何负责)四个维度出发,建构人工智能场景下公共行政技术责任体系。从公共行政的性质看,人工智能场景下公共行政技术责任的负载主体仍是政府及其公务人员,负有"应用者"和"治理者"的双重责任,以确保"人类(公众)不受侵害"为根本目的。政府和公务人员应树立居安思危的责任意识、完善技术责任的相关制度以及运用"商谈伦理"的原则化解冲突,以确保人工智能场景下公共行政技术责任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8.
《行政论坛》2020,(4):46-52
通过1000多个调查样本的数据分析与量化研究,创建了行政伦理制度建设水平评价的标准体系与量表。行政伦理制度建设水平的标准体系,主要包括法理性、科学性、完备性和有效性等4个因子。在4个因子的标准体系中,法理性和科学性是基础,完备性和有效性是关键。对应这4个因子的标准体系,创建了16个问题项的量化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构的4个因子的标准体系及其16个问题项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以应用到其他制度建设水平的评价实践。  相似文献   

9.
政治伦理问题无论从中西政治思想资源还是社会实践处着眼,都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应有新意。政治伦理问题的实质就是基于人类自我关切的政治权力的正当性反思。至为关键的是,哪一种政治权力真正基于中国目前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时代背景和社会基本结构的深层转型,作出了合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责任承诺和社会道义担当。中国政治伦理的当代建构可以从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两个维度说开去。优良政治伦理的真谛,一定是优良制度理性、优雅道德理性和优秀观念理性的三位一体及其长效自我修复机制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民主"的提出和趋热表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本土化转向,这种转向并不以否认民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价值为前提,而是强调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与本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状况的不可分割性。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价值决定了中国式民主的建构必须注重价值维度;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独特性和现实国情的复杂性决定了中国必须创建符合中国特质的民主制度,并同时致力于民主伦理的建构。价值、制度、伦理是中国式民主建构的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4)
杜治政教授是我国当代医学哲学尤其是医学伦理学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将医学人文观和医学技术观有机地统一起来,建构出美德伦理、技术伦理、利益伦理三位一体的医学伦理学理论体系,对我国当代医学伦理学学科建构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权力与利益的关系”是公共行政伦理的基本问题,这一基本问题存在的根据在于:公共行政主体置身于利益矛盾和冲突之中,是形成公共行政伦理基本问题的根本原因;公共行政伦理的基本问题,是历史证明了的;今天我国道德建设的实践,在客观上也揭示了公共行政伦理的基本问题;公共行政伦理基本问题的解决,决定公共行政伦理其他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旅游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旅游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时尚,也是一种消费行为。建构科学的旅游消费伦理是和谐旅游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旅游终极目的的价值选择。因此,从人文、生态、可持续、理性等维度建构旅游消费伦理,不仅是旅游消费伦理的要求,也是和谐的旅游消费伦理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行政伦理建设中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在制度中生活的,制度本身的合伦理性与否对个人的道德选择和行为有着先决意义。制度安排是行政伦理建设的起点,它不仅包括将基本的伦理规范上升为具有国家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更强调行政制度、体制本身的合伦理性。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完善道德回报与激励机制,作为两个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对当前中国的行政伦理建设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5.
仓明 《学理论》2011,(6):28-31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和广泛运用是现代行政的必然要求。在伦理学的视野中,行政行为人是具有一定意志自由并能够运用伦理理性进行独立价值判定和道德决策的行政主体。因此,行政自由裁量权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伦理裁量权。一个健全的行政自由裁量行为至少应符合公正、合理、灵活、诚信、程序等伦理要求。我们应通过加强行政伦理教育,确立正确的裁量观,建构德性伦理,强化行政自律精神,使行政伦理制度化以及设立行政伦理监督机构等措施,实现行政伦理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规制。  相似文献   

16.
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一个伦理维度上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企业家理论在对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诠释上,没有涉猎到企业家精神的伦理之维,这导致了既有的理论对现实中企业家行为缺乏令人信服的解释。企业家精神的效率维度、企业家经济、企业家精神的内在特质和企业家角色都具有伦理意义,因此,必须建构企业家精神的伦理维度以实现企业家精神的范式重构。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政府尚不具备公共管理的公共价值理性的前提下,运用公共服务市场化这一治理工具容易引发行政伦理危机,如责任危机、信用危机、效率危机和公平危机等。而近期改进管理方法技术、中期完善社会治理结构、长期建构法治治理文化是防范和控制这些行政伦理危机、实现公共利益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8)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要重新进行自身定位,重新建立一整套完备的制度体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旧的体制已被打破,但新型的体制和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尤其是原有行政伦理范式具有严重的局限性,各类行政伦理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服务型政府视域下行政伦理的含义、原则及功能价值,提出建构我国服务型政府视域下行政伦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斌 《理论导刊》2013,(9):49-52
对现实世界的道德关注与社会批判,是马克思政治理论的显著特征。因教条化、"科学化"和庸俗化理解而质疑马克思政治伦理的存在,不仅背离了马克思学说的本真精神,更遮蔽了人们对马克思政治伦理的认识。作为无产阶级政治道德的呈现,马克思的政治伦理在本质上是制度伦理。对旧世界政治制度的道德批判、对经验事实的辩证思考和对伦理理想实现途径的谋求,构成了马克思政治伦理的问题视域,也体现了马克思学说"批判旧世界建构新世界"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20.
城市拆迁问题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扩张和旧城改造 ,加速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但强制拆迁引起的冲突 ,使我们看到了在现阶段我国在制度和行政方面的伦理问题。本文一方面从制度的伦理性论及制度的合理性、公正性 ,以及规则的平等 ,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伦理做了一些探讨。另一方面又从行政伦理规范和行政人员的道德规范论述了行政伦理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