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为了收回香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我党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方针。所谓“一国两制”,即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体现了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社会制度的多样性。什么是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所谓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是指社会形态发展的共性、普遍性。即社会形态的发展,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动态的合乎规律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是基于一定生产力之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在社会形态这个矛盾  相似文献   

2.
黄斌 《理论探索》2013,(1):76-79,124
五种社会形态演进理论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演进一般进程的概括,但在马克思的文献中,五种社会形态不是“依次演进”,而是“相继更替”.马克思“五形态论”所揭示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具体图式,既不是单线论,也不是多线论,而是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类”规律与各个民族或国家具体道路的辩证统一.对此,必须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给予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3.
李志凯 《理论导刊》2003,(12):39-41
社会主义是一个劳动力的私有制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历史性的世界性的协调发展的二重性的社会.是既区别于资本主义(二者都是私有制),又区别于共产主义(二者都是公有制)的特殊的过渡的形态.用马克思的社会"五形态"论来衡量,它就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承上(私)启下(公)的社会形态.我们要从一个完整的社会形态的总体考虑中来设计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主义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李志凯1多年前,我国理论界就“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主要观点大体有三种:一是“大过渡论”,即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过渡,它包括整个社会主义时代;二是“中过渡论”,即向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一) 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中包含的系统思想是系统辩证论中的整体优化思想,即整体联系的统一性和整体的有机性。首先,在经典作家看来,商品经济这个系统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组成的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所谓统一的整体即“整体联系的统一性”。它表示:社会商品经济这个系统是由系统——结构——要素组成的一个范畴链,其中,系统的真正含义,就是经过交换(结构)这一中介环节并由生产、分配、消费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在这里,整体性就成为商品经济系统最基本的特性。所谓“整体的有机性”则表  相似文献   

6.
黄斌 《理论导刊》2007,2(9):44-46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历史地解答了社会主义代替或跨越资本主义的问题。但如何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起来,仍是当今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对这个难题的实践解答和理论发展,它确认了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由和谐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与和谐人所构成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证了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之前的人类必经阶段。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是向现代化社会迈进的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过程。社会主义过程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立论基础,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客观依据。只有坚持社会主义过程论,才能深化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继续认识,把生产力当成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尺度,当成我们当前和今后思考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以及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他们社会形态理论形成的四个不同时期,涵义并不相同。本考察的是最后两个时期的思想。笔认为,第三时期(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时期)的思想,与第二时期大体相同。在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尚未放弃亚洲社会特殊论,但已把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放到了人类发展序列中的第一阶段。在第四时期(摩尔根发表《古代社会》一书以后的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明确作出了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是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的结论,并且用原始社会取代了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在人类发展序列中的位置,最后完成了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学术界有人认为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是斯大林创立的。这种主张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理论本身的缺陷,如何看待毛泽东与民粹主义的关系,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不是完整的社会形态,毛泽东是否只把它当作策略等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理论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两种社会形态之间的兼容,符合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人类阶级社会的历史,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出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的现实运动告诉人们,社会形态的更替与发展,是一个必然会出现多种形式的充满矛盾的复杂过程。就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来说,旧社会形态中往往有新社会形态的萌芽,而新社会形态中也往往存在着旧社会形态的因素。这说明任何社会形态都不是纯而又纯的,会有兼容异已  相似文献   

11.
随着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逐步深入,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就提出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我认为有深入探讨的必要。这一理论把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概括为“三大社会形态”或“三大阶段”,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由最初的以原始公有制为基础的原生社会形态向第二大阶段即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次生的社会形态,再向第三大阶段即以高级公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依次过渡。本文就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作一初步探讨。 (一) “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各个时期的著作中,它是随着唯物史观的创立而形成,并在马、恩不断总结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经验,高度概括世界各个民族、  相似文献   

12.
人类必须经历三种社会形态,这是马克思的思想;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论不是马克思的思想 马仲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著文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劳动资料的发展为主要标志,把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手工工具阶段、机器阶段和自动控制阶段(马克思预言的“发展为自动化过程的劳动资料”,就是当前出现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与此相适应,出现三种经济形态:自  相似文献   

13.
政治社会化:涵义、特征、功能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本文试图从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各种不同定义入手,在把握其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功能,力求对政治社会化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文章将政治社会化的各种不同定义归纳为五种观点,即社会教化论、个体学习论、文化传承论、政治传播论、社会环境论,并进而揭示了政治社会化的内涵。将政治社会化的特征概括为政治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内化与外化的统一,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共同性与差异性的统一。认为政治社会化具有传播功能、教育功能、实现功能、变革功能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每一种社会的变革都取决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时,社会革命也就必然会发生。以往的一切革命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特别是近百年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不仅是最好的证明,而且是一个重大的丰富和发展。其中,无产阶级革命在一些经济落后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经验更为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将被比它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资本主义将象它代替封建主义一样,必然要被比它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这是一个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也是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6.
渗透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哲学逻辑:一是主体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实践观;二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辩证法观;三是"创新论"与"治理论"相统一的唯物史观;四是价值目标与价值举措相统一的价值观;五是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世界史观;六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两论"是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产物,是指导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中国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刻理解和把握"两论"的哲学真谛,必须全面考察"两论"形成的时代条件、中国国情和实际斗争需要等具体情况。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是"两论"产生的实践基础。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即帝国主义阶段,中国作为帝国主义扩张侵略的牺牲品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境地,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扼要地展示国内外有关“时代”问题研究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时代论”的新概念。作者以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为理论基础,以国际无产阶级与国际资产阶级斗争格局的新变化为客观依据,以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为历史论证,从“作为世界革命进程的社会主义面临的现时代”和“作为国家制度的社会主义面临的现时代”两个方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发展时代论的本质涵义。认为在革命(包括改革)、和平与发展的现时代,只有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向现时代社会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才能最终战胜以至取代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9.
论思想理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臧乃康一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历程表明,思想理论是精神文明的核心与灵魂,对整个文明存在和发展具有理论支持和方向保证的作用。文明并不是一种永恒不变的东西,文明是一种进步状态。全部文明史昭示,一个新的社会形态之所以取代旧...  相似文献   

20.
宗教与社会和谐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相适应、宗教与其他社会要素相协调统一的观点和主张。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关系包括两方面:一是宗教作为社会子系统与社会主义社会整体的关系,二是宗教作为社会要素之一与其他社会要素的关系。宗教与社会关系和谐论包括两部分:一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简称"适应论",二是宗教与其他社会要素关系相和谐,简称"和谐论"。其中,"适应论"是"和谐论"的基础和前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