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观浅见     
张欣 《理论导刊》2002,(2):64-64
值此社会转型的世纪之交,价值观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之一。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是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它着重解决人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因而是人类世界行为活动的重要的风向标,也是“地球村”各民族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价值观作为人对自身生活意义的反思和追求,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随着社会时代的变化而变迁。随着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价值观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其形态是传统价值观向现实价值观转变,由一元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转变,而其核心之一是…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国的社会管理应当适应形势与任务的变化进行理念、体制和方法的创新,逐步实现社会管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变、社会管理向度由线性向互动的转变、社会管理服务由垄断向竞争的转变、社会管理绩效评估由一维向多维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价值观变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原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发生的变迁具有两个最明显的特征,这就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了一定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与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这些变化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体制的转轨、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以及主体意识的觉醒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献所反映出的政治价值观,本文试图通过内容分析方法来研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社会关系演变脉络及特点。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积极致力于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建设、控制减弱、服务力量提升,与此同时社会自理能力显著增强。此外,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从普遍意义上探究国家和社会关系特点,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和社会关系中国家主动性一直很强、社会积极性逐步提高、国家以管控为原则向管理服务并行转变、社会以服从为宗旨向规范自主兼备转变,以及国家控制模式转向社会服务模式的五大特点。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价值的变迁呈现出多元化、民主化、理性化的趋势,表现为从一元政治价值到多元政治价值共存、从义务本位价值观为主导到权利本位价值观为主导、从感性到理性、从封闭保守到开放创新。这种变迁的社会基础包括经济的市场化转型、政治文明的进步、社会利益的分化及网络政治的兴起等。法治理念应成为新时代中国政治价值发展的主要趋向,法治社会是当代中国政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到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国家与农民的关系由同质化建构向现代化演进转变,与此相适应,制度策略由集体化向开放性转变,价值取向由集体主义向多元化转变。现阶段农村存在的诸多价值分化冲突和行为失范现象,客观上要求优化政府与农民关系,加快推进多元价值整合。推进多元价值整合,需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中求一、异中求同的根本性价值引领作用,需要借助国家、社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整体提升农民的价值共识和价值境界,增强农民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7.
正构建政府和社会关系的新内涵是中国社会管理体制转型或创新的方向。从主体上讲需要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变。这个转型的方向其背景就在于改变社会管理体制的政府一元核心格局,就是增加政治决策中社会力量的参与,公民参与到涉及需求、利益等日常社会管理事务的讨论之中,  相似文献   

8.
李晓恒 《学理论》2012,(20):274-275
改革开放以后,青年价值观发生深刻变化:主体意识觉醒、幸福意识萌生、消费意识确立、市场意识生成、法律意识增强、科技意识高扬;在社会层面,经济取向成为普遍的价值取向,并从整体上呈现出以伦理道德及其理想人格为中心的价值观,向以人为本价值观转换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周帼 《学理论》2013,(22):148-151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权的一项重要工作。从经济法的角度出发,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完成四个转变。一是理念转变,从"控权"向"以人为本,保障人权"转变;二是主体转变,从一元管理向多元管理转变;三是方式转变,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四是手段转变,从偏重法律治理手段向多种治理手段综合运用转变。  相似文献   

10.
翟鑫月 《学理论》2012,(28):90-9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婚恋价值观不断变迁。总体说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传统婚恋观向自由婚恋观的转变;六七十年代政治化婚恋观居主导地位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婚恋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青年婚恋价值观的变迁也对他们的自我认同产生深远的影响,社会应尽其全力帮助青年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现代化全面启动的新时期,无论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还是体制、机制、观念——社会的层层面面都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故转变,从相对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从同质的单一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转变,从伦理型社会向法理型社会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在社会学上被称为社会转型。 从逻辑的角度讲,行政系统只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而社会的转型应包含着行政系统的转型变迁,这自不待言。事实上,从改革开放走过的实际历程看,中国行政系统随着改革开放的每一步深入都在发生着调适性变化,我们把这些变化仅仅从社会调控的角度做如下概括:(1)从单纯的政治式调控走向社会式调控。过去只局限于有限的政治事  相似文献   

12.
伴随时代主题的重大转变,自1978年开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开始发生重大转向,其主要内容包括:一、从革命斗争型向社会合作型转变;二、从计划经济型向市场经济型转变;三、从一元同质型向多元异质型转变;四、从封闭内敛型向开放发散型转变;五、从单向传播型向多重传播型转变;六、从农业文明型向工业文明型转变。  相似文献   

13.
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使现代中国开始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它的逐步实现,已经和正在带来人们价值观念的相应转变。这一深刻变化,使得社会普遍价值观与军人价值观原本存在的差异,更为鲜明地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刘致丞 《学理论》2010,(25):118-1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持续向前,中国进入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405期。社会的转型带来民众价值观的转型,进而对党的组织建设、执政方式提出前所未有的全新要求,社区党建和区域党建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以上海市闵行区虹桥镇为个案,分析区域党建由社区党建发展至今的主要特点、思考问题等。  相似文献   

15.
执政六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不仅实现了由革命党的地位向执政党的地位的转变,而且在理念、结构和功能方面逐渐实现由革命党角色向执政党角色的转变,即党的意识形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逐渐实现从神圣性向世俗性,从斗争性到包容性,从封闭性到开放性的转变;党与国家、社会的权力结构逐渐实现从高度集权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转变;党对社会的功能由逐渐由冲突的力量向整合的工具转变.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这与长期以来高效的政府治理密切相关。在各个发展阶段,政府治理层面表现出的特点和积累的经验教训也有所不同。改革初期,依靠政府的强大动员能力,聚集全部资源和力量,使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改革全面推进时期,治理主体开始由一元向多元转换,新的政府治理理念逐步确立,治理手段也由管制向服务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政府治理要走向现代化。其基本路径就是,顺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建立多元主体协同的治理结构,最终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8)
文化价值观的本质是意识形态,是以经济为基础,同时也会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从传统与现代视角透视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社会文化价值观的深层变化。中国转型社会价值观的冲突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来引领当前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探索和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民生建设思路从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向提升人的幸福感转变,从追求"国强民富"向实现"民富国强"的转变,从改变"金字塔型"收入分配结构向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转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建设整体战略思路,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民生改善的进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政府转型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引发了政府的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实现政治主导型政府向经济建设型政府的转变,第二次转型实现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政府转型推动了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国家事业向公共事业转变、“文教事业”向社会事业转变、国家包办向多元参与转变、管办不分向管办分离转变、政事不分向政事分开转变。  相似文献   

20.
价值观教育是对人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自觉的教育,"现实的个人"是价值观教育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人的本质的揭示为价值观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观照,对"为什么教育""教育什么""如何教育"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价值观教育应当坚持一元主导,站稳中国价值立场;用真理的力量说服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切中中国社会现实,培养主体的价值责任感与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