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延安赋     
红色都城,革命老区,千嶂之间,圣土一方。水会三川,流淌延安精神;宝塔冲霄,指引前进方向。大河以西,关中以北,黄土高原以东,毛乌素沙漠以南,三秦之额眉,陕北之腹脐,历史文化名城延安是也。  相似文献   

2.
器小     
器小的人,眼光浅近,肚量猥小,境界促狭。从心灵的格调来看,大气的人像一棵巨树,长在旷野里,苍劲,宏阔,气势雄浑磅礴;而器小的人,像一株植物,一头扎进了瓶子里,无论怎么长,也别别扭扭的,屈曲,琐缩,难见气象。  相似文献   

3.
人生三悟     
人生如赛场。上半场,拼学历,拼干劲,拼权力,拼收入,比的是气势;下半场,看血压,测血脂,验血糖,量胆固醇,比的是健康。人生的赛场,上下半场都得赢。人生如圆。  相似文献   

4.
看过名著《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难,在这八十一难中,可以说诱惑形形色色,杀机重重复复,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稍有不慎,随时都会断送前程、命丧黄泉,可贵的是,他们不辱使命,凭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无畏的精  相似文献   

5.
潘旭澜 《各界》2008,(4):54-56
太平军造反之初,为断绝参加者的后路,财产充公,房屋烧掉,全家参加,自然连同母妻姐妹女儿.于是,男人就都无后顾之忧,个个成了过河卒子.女人也参加,既可增加兵员,扩大声势,又可作为人质;家人之间形成连环保,男人出问题找你家女人算账,女人出问题找你家男人算账;人们的前途,就只能是胜利或者战死.当时就有人看出这一点,认为"计谋甚深".……  相似文献   

6.
花树皆知友     
赵丽宏 《民主》2013,(5):62-64
杜甫在草堂的日子,不感觉寂寞,有田园天籁,有纯朴乡邻,有诗书相伴,还有一批默默无言,宠辱不惊,饱含情趣的朋友。这些朋友,是草堂四周的花树。这些花树,都是杜甫亲手栽种,杜甫为它们浇水锄草,观察欣赏它们成长的姿态。草堂的宅园之中,有桃树、松树、桤树、柏树、柳树、榆树、棕树、梧桐、楸树、桂树,还有梅、李、橘、橙、梨、枇杷、丁香、丽春和栀子。池塘里,有莲、荷、菱,杜甫日日遇见它们,绿叶遮荫,翠枝拂袖,丝丝缕缕的花香如无形纤手,在杜甫身畔挥动,抚摸着他的身心。  相似文献   

7.
走在福建泰宁青石小径上,青砖黛瓦,落落无声,明清的民宅,依然在看护着她引以为荣的历史,在嘈杂和喧嚷之外,淡然地守着一汪清水,一份宁静。泰宁,山灵水秀,蕴育出的古城文化也与众不同。泰宁,地地道道的山城,满目青山翠  相似文献   

8.
阿友 《侨园》2012,(6):54-55
车至秋浦河源头,笔者翻越仙寓山,来到了与黄山市祁门县仅一山之隔、以奇景和富硒闻名遐迩的省级生态村大山村.村子不大,只有五十多户人家,依山而居,清一色小楼白墙黑瓦,整齐美观.小山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古树苍翠,高山险峰.在村口,有一棵奇特的"怕痒树"吸引了笔者.这棵树树干高达二十多米,挺拔秀颀且光滑无皮.让人称奇的是,若用手抚摸树干下部,树梢枝叶则轻轻晃动不已,仿佛怕痒,手一松开,则晃动停止.据村主任介绍,这是一棵紫薇,如此粗大的紫薇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9.
晏建怀 《侨园》2013,(10):49-49
<正>"苏门四学士"中最著名当数黄庭坚和秦少游,黄庭坚以诗见长,而秦少游则以词著称。秦少游生于江苏高邮,父亲秦元化师从"宋初三先生"之一的胡媛,习经多年,家学深厚。不过,秦少游没学其父亲,在儒学典籍中埋头苦读,皓首穷经。他喜欢诗,更喜欢词,晏珠、欧阳修、苏东坡,都是他的偶像。这些偶像中,秦少游最崇拜苏东坡,他曾在诗中表露心迹:"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苏东坡曾任徐州知州)为结交苏东坡,他煞费苦心。熙宁七年(1074年),25岁的秦少游得知苏东坡将经过扬州,并游览大明寺,特地从高邮赶到扬州,模仿苏东坡的诗风和笔迹,在大明寺寺壁上题了一首诗,并署名苏轼。这一招很灵验,游览时,"东坡果不能辨,大惊!"后来,苏  相似文献   

10.
万众 《侨园》2011,(11):25
骆家辉到中国上任,轻车简从,不事张扬,下了飞机,自己背包,牵着女儿的手,一家五口都来了。美国驻华使馆派车来接,骆家辉看小车太小,东西装不下,就挤到后面面包车里,与妻子儿女说说笑笑进了北京城。美国大使多么朴实,多么谦虚,多有人情味儿。这位美国新来的骆大使,此前是商务部长,当大使以后,他能拿多少工资?骆家辉从商业部长变为驻华大使,是否降级了  相似文献   

11.
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关键因素在于人的能动性 ,在于人力资源的有效使用。因此 ,一个组织或一个管理者是否会合理有效地甄选和使用人才 ,是其事业成败的关键。1 .坚持任人唯贤 ,避免任人唯亲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无不推崇、重用贤能 ,所谓“治世之本 ,唯在得人”,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楚汉之争 ,弱者刘邦战胜强者项羽 ,就是刘邦重用人才的原因。他说 :“夫运筹于惟幄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 ,抚百姓 ,给饷馈 ,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 ,战必胜 ,攻必取 ,吾不如韩信 ;三人者 ,皆人…  相似文献   

12.
朋友家里虽然简陋一些,窗子前摆放的几盆菊花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我的朋友喜爱写写画画,交际很广。他屋里有几盆菊花点缀,顿然有了文雅的气氛。我说,老兄,你的屋子除了菊,恐怕没有值钱物了!他矜持一笑,含蓄地说,知我者,老弟也!他送给我一本据说某位官员的诗集,翻阅起来,满纸玑珠,豪情满怀。  相似文献   

13.
全球金融海啸,经济疲软,在寒意逼人的各大行业,众多民营企业正筹划如何过冬。而此时,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却热火朝天,产销两旺,以其独有的另类态势引起了外界关注的目光。今年1~9月,新昌制药销售收入24.9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利税10.76亿元,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共信息服务有利于激发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有利于拓展民主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提高政府效率,有利于提高政府能力.从实际情况看,当前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是: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内容十分有限,方式较为单一,法律有所欠缺,类型不够多样,机构存在不足.为此,有必要扩展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内容,完善其服务方式,健全其法律和机构.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11,(12):45
寻根溯祖出自赢姓,形成于西周,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伯益为颛顼帝裔孙,被舜赐姓赢.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驭马车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而正在这时听到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周穆王传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到战国初年,叔带的12世孙赵襄自联合魏氏、韩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其王室贵族和平民百姓纷纷以国名为姓,称赵氏.  相似文献   

16.
靠谱,口语,说起来简单,落下去复杂;听起来像感觉,做起来是原则。靠谱不是法律,法律在官方,靠谱在民间。靠谱虽在民间,却有十足的威力。日常里,人们对人对事,观其举手投足,听其说长论短,第一时间,几乎都用是否靠谱来做判断。你靠谱,你就容易被接受,你就讨人喜  相似文献   

17.
许平江 《侨园》2015,(4):49
一个姓氏,一个家族的历史,都有许多不同的故事。生活在鞍山太平村和大营盘村的胡氏家族先祖有着悲惨的史迹。远在宋代,有一门呼姓忠良呼家将,呼家将忠心保国,得罪了当朝太师庞文老奸臣,庞文假造罪名,嫁祸呼家,可惜呼家三百余口死于法场,这一悲剧,后人怎能忘记。可喜的是,呼家三百余人死于法场时,呼家有两位少妇正在娘家走亲戚,一位王氏带着小儿在娘家未被害,为了保全小儿的性命,孩子改为王姓,称外祖母为娘,妈妈为大姐,孩子七岁时得知大姐是生身之母,是呼家后人,这才引出呼延庆上坟拜祖,七岁呼延庆打擂等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人,要穿越沙漠。这个人带着一个行囊,行囊里装满了食物和水。一开始,他一直向着沙漠的北方走着,但是,夜里突然起了一场沙尘暴,第二天,这个人从沙丘中钻出来后,望着苍黄的天空,不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9.
滑落井底2010年10月28日,两天后就是万灵节了,在英国,这是个最重要的节日。19岁的我,为了给母亲一个惊喜,从伦敦的牛津大学一出来,就踏上了高铁的归家之路,我要在爱丁堡度过这个星期日与万灵节。我刚到爱丁堡的家,母亲却不在家,我想用手机与母亲联系,可手机没电了,我就接上充电器插在客厅电源的接口处。然后,我决定去看看我家祖传用来避暑的小别墅——它坐落在  相似文献   

20.
林长华 《侨园》2011,(12):43
人喜则笑,遇悲则哭,此乃渲泄思想情感的常态.天真活泼的女青年,无忧无虑,应该有泪不轻弹才是.然而,在闽南乡间,女孩儿遇到出嫁这一终身大喜事时,却要长哭直到男方家门口时才强行敛"哭".那如泣如诉,独具浓郁色彩和乡土气息的哭嫁歌,深情委婉,感人肺腑.尤其是句末那拖腔的"悲调"更是凄婉动人.姑娘出嫁本是大喜大庆的事情,为何要大哭大唱呢?原来,旧时,妇女无婚姻自由,由于"三从四德"的束缚,自己的终身大事全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摆布,姑娘对夫君的容貌、为人、家况一无所知,未免伤心落泪.在封建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的桎梏中,姑娘对婚事不如意,只有通过哭嫁才能渲泄心中的苦楚和愤懑.于是哭嫁相沿成习,演化成有一定调式和韵律的哭调,成为一种婚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