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产业的兴盛是现代社会的突出表征。本文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以影视产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产生的社会基础:消费型社会的形成所导致的消费转向——社会生产生活重心由"物"转向"人;"社会控制全面展开所导致的文化博弈——社会控制由"物质"深入到"精神"。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网络社会”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网络的普及,一种新的社会存在形态——网络社会日益形成,它在极大地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树立网络社会主体正确的道德意识导向、制定系统合理的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可以有效促进和谐"网络社会"的形成,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运行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将项目化管理理念引入到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教学中,并构建了由"确定主题——合理指导——筹划设计——立项资助——实施实践——总结成果"六个环节组成的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模式,使现阶段社会实践存在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极大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各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任课教师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和良性互动,增强了"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为契合"90后"大学生特点,结合"概论"课授课内容,对"概论"课授课对象——大学二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专业分层社会实践教学,还要进行干群分层社会实践教学。通过分层社会实践教学,一方面能够让本专业的学生更加热爱自己所学专业,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不同专业的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概论"课分层社会实践教学要做到"三个紧密结合":第一,紧密结合"概论"课授课内容;第二,紧密结合学生专业特点;第三,紧密结合学生的政治面貌。  相似文献   

5.
周博 《学理论》2013,(13):41-4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需求却与物质方面的需求开始拉开了距离,是否我们可以反思——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存不存在异化?运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解释当代我国现阶段改革开放中的社会现状问题,即主要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出现了私营企业这一资本主义的因素做出解释,同时探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基于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状况所具有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和处理制度与社会技术的关系问题直接关系着社会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应用以及作用的发挥。为此,很有必要对制度和社会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将制度纳入社会技术的研究范畴,通过制度本身所具有的操作性和实践性以弥补社会技术现存理论体系的不足,从而打通"社会技术——制度——社会应用"这一路径。  相似文献   

7.
《行政论坛》2019,(4):108-115
历史制度主义将宏观的外部环境和微观的政治行为连接起来,是观察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变迁的重要中观视角。推动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从"单位制"向"社区制"变迁的主要变量是:外部环境——城市化与人口流动;新观念——社区复兴与新公共服务;行动者——基层呼吁与政府创新;关键节点——两办转发民政部《意见》。两办转发民政部的《意见》直接为城市基层治理创新提供合法性来源,使其放开手脚,大胆探索和创新,但在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变迁过程中也出现一些因需求增长和行政下沉带来的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意外后果。  相似文献   

8.
鲍贤杰 《理论导刊》2007,1(12):58-60
仅通过理性教育,仅在认知层面上向社会成员灌输道德判断标准,对提升整个现实社会生活的道德水平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解决社会成员"道德不作为"——其症结是人们践履道德行为的动机缺欠——这一问意,当务之急,是要在继续坚持道德教育的同时,下大力气为社会成员提供践履道德的必要社会前提。  相似文献   

9.
反腐倡廉建设内蕴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可以回应"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的命题诉求。反腐倡廉建设有助于公平正义的感性显现,实现从宏大叙事到微观感知的转化,这种显现和转化是通过利益机制和社会机制来实现的,利益机制以利益的侵蚀和匡正为核心来为公平正义感奠定客观基础,社会机制则以舆论、政治生态、价值倡导的方式成为公平正义的彰显路径,两种机制相辅相成,一方面构成"公平的经验事实——比较与内化——公平感"的一般过程,另一方面也成为廉政新常态的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推进廉政新常态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公平正义感。  相似文献   

10.
卢明 《学理论》2013,(14):177-178
阿婆茶"是苏南地区中老年妇女聚会饮茶的一种方式,千百年来作为当地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信息交流,社会公关,文化娱乐的自组织功能。在工业社会的大背景下,生态环境的影像,文化要素的流变使得"阿婆茶"所承载的功能、精神在丧失。工业社会给"阿婆茶"带来的这些变化让我们看到了农业社会的价值观——崇尚经验、自然至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退出历史的舞台,新的价值观信仰——功利主义、效率至上在人们心中沉淀。  相似文献   

11.
正非营利组织又被称为"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等等,在20世纪发展迅速,成为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重要社会力量。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中心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结构——运作定义",凡是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的组织皆可被视为非营利组织。有些人认为非营利组织不可以有任何的盈利行为,其实"非营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1)
校训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民族院校校训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价值不容忽视。笔者从以下层面进行阐述:国家层面——民族院校校训在"文明"价值观教育中的价值;社会层面——民族院校校训在"平等"价值观教育中的价值;个人层面——民族院校校训在"爱国"价值观教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壹·声音     
《侨园》2015,(1):7
"只有依法治国,才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一个‘法’字,代表了全国上下众望所归,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共识。"——网友评论2014年度国内字——"法"。"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中国和世界"——2014年年末,"汉语热"再度袭来。"汉语盘点2014"年度字词揭晓,"法"、"反腐"、"失"、"马航"分列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榜首。与年度字词同时揭晓的,还有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和"十大网络用语"。十大流行语:依法治国、失联、北京APEC、埃博拉、一带一路、巴西世界杯、沪港通、占  相似文献   

14.
从"人——社会——自然"系统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发展前景,马克思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现实形式上表现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由于社会因素在结构上呈现为技术、经济、政治、观念的相互作用,因此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在历史行程中展现为技术与自然、经济与自然、政治与自然、观念与自然等四个方面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15.
简讯     
深圳转变发展思路深圳市今春"两会"的热点话题是社会建设,主角是"民生",目标是"幸福"。为此深圳在国内率先提出,在"十二五"末初步建成"民生幸福城市"。这意味着,深圳的发展思路出现"拐点"——从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转向社会发展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在社会舆情监测与决策制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舆情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公众对社会现实中带有一定影响力的"焦点"、"热点"问题的主观反映或者有明确态度的意见与言论,是群体性的思想、心理、情绪、意见和要求的综合表现,社会舆情通过一定的媒体方式形成并传播,对社会秩序和公共组织的形象都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往往受到社会的广泛和高度关注。社会舆情生命周期内从生存、发展、演化、爆发到衰退的过程都是以数据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这些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构成了最基本的社会舆情内在机理。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根据过去已经发生的社会舆情分析把握现在、预测未来成为可能。拥有了对社会舆情海量数据占有、控制、分析、处理的主导权,就拥有了社会舆情"数据主权";拥有了社会舆情"数据主权",并将大数据优势转化为预警决策优势,继而转化为应急处置和导控优势,就实现了社会舆情监测、预警决策的科学化,就拥有了应急处置和导控的主动权。因此大数据开启了社会舆情监测分析、预警决策、应急处置和导控的时代转型,以大数据为基础和支撑,探索形成从过去发生了什么(构建社会舆情数据库和案例库)——为什么会发生(社会舆情内在机理分析)——现在正在发生什么(社会舆情监测与分析)——将来会发生什么(社会舆情预警)——如何应对(输出社会舆情导控与营造社会舆情环境等决策方案)的分析路径,必将成为一种新的前沿。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要描述心目中的"理想国",我会说:它就是一个"好人社会"的模样。没有比一个"好"字,更能如此简洁、出神入化地道出人间之美了。天下皆好人、事事千般好,就是一个法度得守、德行天下、爱满人心的美好社会——《好人365》,就是"好人社会"之美景的侧映,它清晰透彻地表明:好行人间日,德满天下时。"好"行人间,就要像《好人365》那样,首先将孝老爱亲奉为人生圭臬。孝与爱,最初产生于社会的基本单元——家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9,(1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地阐述机器与大工业的关系,从机器取代劳动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缩减必要劳动时间的发展路线,阐明人类进入"自由人联合体"社会的现实可能性,为我们理解人工智能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内在关系提供一种新的理论研究路径。基于人类劳动的解放,人工智能促进人机融合,变革社会生产模式,使人的劳动回归到"自由自觉"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增加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且人工智能为人类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社会提供物质保障,为加速资本主义制度的消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于静  刘健  杨惠敬 《学理论》2013,(21):32-33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政治表达亦产生"双刃剑"式的影响。网络激发了大学生政治表达参与热情,提升了政治参与意识,但也存在诸多消极因素。应构建个人——高校——社会全方位的引导策略,确保大学生网络政治有序表达。  相似文献   

20.
常谭 《党政论坛》2013,(7):36+1
常谭的"必须重视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一文指出,对造谣者要依法查处,公诸于众,并在网络上把诚信体系建立起来,要在虚拟社会管理中再出些实招。上海已建立了全国首家网络社会征信网站——上海网络社会征信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