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初心使命作为党的思想建设范畴,具有重要的廉政价值,可以为构建廉政体系中的不想腐环节提供思想资源和技术支持。初心使命在实践运作中体现为岗位职责,初心使命失守是指党员干部在特定岗位上的职责意识淡化、弱化、异化。对教育系统15个违纪违法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利益诱惑情境—初心使命失守—贪腐行为”是初心使命失守衍生的贪腐行为的内在逻辑链条,凸显了初心使命的廉政价值及作用机制。因此应根据利益诱惑情境的作用机制,构建激发初心使命特点优势与控制利益诱惑情境的双重防腐模式。从初心使命视角研究腐败行为的发生机理,弥补了当前初心使命与廉政关系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反腐倡廉建设内蕴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可以回应"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的命题诉求。反腐倡廉建设有助于公平正义的感性显现,实现从宏大叙事到微观感知的转化,这种显现和转化是通过利益机制和社会机制来实现的,利益机制以利益的侵蚀和匡正为核心来为公平正义感奠定客观基础,社会机制则以舆论、政治生态、价值倡导的方式成为公平正义的彰显路径,两种机制相辅相成,一方面构成"公平的经验事实——比较与内化——公平感"的一般过程,另一方面也成为廉政新常态的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推进廉政新常态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公平正义感。  相似文献   
3.
社会交换论对描述和解释中国社会转型期腐败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对策提供了分析框架。腐败是在交换结构制约下的理性选择行为,交换结构存在的弊端提供了腐败发生的外在机会,刺激并诱发个体的腐败动机,两者结合促成了现实腐败行为的发生,即通过形形色色的资源交换实现了腐败收益,构成了交换动机——交换结构——交换资源三位一体的腐败发生发展的过程链条,从动态角度揭示了腐败的形成原因。各种腐败现象的本质是资源的非正当转移,这种转移的后果是个人和特定集团获益,而公共利益受损。为此,要控制腐败,就要控制腐败交换的动机和交换结构,斩断腐败交换的利益链条,这就需要构建并实施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乡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作为内嵌式结构和根基历史的家族是影响和谐乡村建设的内在因素。家族的当下功能是要为构建和谐乡村服务。实现这一功能的现代性转换,必须实施家族社会参与的表达策略:在法制框架内以和谐为行动取向,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进乡村自治等。  相似文献   
5.
现实发生的各类腐败行为和腐败案件均有公职人员与特定当事人在特定时空进行越界交换的共同特点,用利益诱惑情境来解释越界交换现象具有独特的价值。利益诱惑情境是内蕴于公务情境中的行为活动场景,以其即时性、选择性和感染性形成集成机制,进而使公职人员在场定义发生认知错位、规则变异和取向偏差,在标准、内容和程序上突破腐败与不腐败的临界点,生成腐败事件。控制临界点不被突破也就控制了腐败事件的发生,需要在利益诱惑情境的时间和空间环节加强监督,建立健全制度,重视对行贿人的查处,培育理想信念与信守从政道德,真正建立固守廉洁阵地的防线。  相似文献   
6.
在制度反腐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反腐倡廉制度绩效偏低的情况,直接体现为高校腐败形势的严峻性和反腐败任务的艰巨性,因此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制度绩效的视角来看,反腐倡廉制度绩效偏低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反腐倡廉制度对高校权力制约的不足与外部环境的不良诱惑共同作用降低了制度执行力,进而导致制度功能丧失或低效。因此,要提升反腐倡廉制度绩效需要以体系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各项制度,以权力制约为核心增强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以廉洁文化为主题营造反腐倡廉制度运行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7.
高校廉政智库是新型廉政智库的重要内容与组成部分,其本质是开放言路,建立制度化的"政-知""政-产""政-媒""政-社"意见交通渠道,由此构成高校廉政智库的桥联功能定位。桥联功能是高校廉政智库的核心功能,是智库本源意义及现实思想市场结构缺陷的必然要求。桥联功能在高校廉政智库运行中存在低效、失效、负效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思想市场结构中的利益疏离。因此重塑利益联结机制是有效发挥高校廉政智库桥联功能的重要保证,具体对策有:构建人与人相联结的旋转门机制;构建组织与组织相联结的协同机制;构建信息与信息相联结的共享机制;构建资源与资源相联结的开发机制;构建文化与文化相联结的互补机制。  相似文献   
8.
项目扶贫是项目治国在精准扶贫领域的重要体现,是以项目为载体的精准扶贫形式,承载特定的价值目标和实践功能,但在以项目为载体的精准扶贫过程中出现了贪腐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把扶贫项目衍生的贪腐问题放在项目扶贫场域中观察和分析更能够呈现其内在实质、发生机制和演化过程。项目制把主体、内容、运行等要素集成而构成项目扶贫场域。多元主体的多元利益诉求、运行过程的多元规则并存、资金政策的多渠道投放共同作用建构了项目扶贫场域的碎片化特征,诱发部分扶贫干部价值取向偏差,扶贫项目成为追求私利的机会,构成"项目扶贫场域碎片化-价值取向偏差-贪腐行为"的逻辑机制。弄清项目扶贫场域与贪腐行为的关联对通过项目扶贫场域治理来抑制贪腐行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日常生活世界视域下的腐败成因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常生活世界是人们的第一活动空间及互动交往的文化世界,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重情感,其运行的基本规则是人情。日常生活世界是腐败发生的情境因素,其结构和规则直接影响公职人员对腐败的认知和行为取向,对腐败情境定义的认知偏差和对日常生活世界的操纵策略共同促成了腐败的发生。端正日常生活世界的态度、匡正腐败的情境定义、强化制度的执行力能有效治理公职人员日常生活世界中的腐败问题。保持日常生活世界的纯洁性是公职人员忠诚履职尽责、切实维护党的纯洁性的实际体现。  相似文献   
10.
采用成都地区的调查数据从期望价值和实际效应两个层面探讨了公众网络反腐倡廉价值观的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公众网络反腐倡廉价值取向强度总体上属于中等。公众对网络反腐倡廉的积极作用具有较高的期望,但对其实际作用还不满意。男性、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具有网络举报倾向、知晓政府网络举报平台的公众对网络反腐倡廉具有更高的价值期望。政府明确的态度和政策有助于增强公众网络反腐倡廉的期望价值。文化程度、举报人责任、政府网络举报平台知晓度以及举报人安全制度对公众网络反腐倡廉实际效应具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升网络反腐倡廉实际效应的对策应从两方面进行:政府层面,要鼓励公众有序参与网络反腐倡廉行动,制定公众网络反腐倡廉行为规则,营造网络反腐倡廉的积极氛围。公众层面,要增强责任感,规范网络反腐倡廉行为,提高网络反腐倡廉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