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阿尔都塞: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阿尔都塞提出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历史科学 ,但哲学并不是科学。马克思所开辟的历史科学新大陆 ,最重要的理论基石就是生产方式理论。在反对线性因果观和机械决定论的同时 ,阿尔都塞提出了以科学面对历史的结构因果观和多元决定论  相似文献   

2.
面对德国兰克学派对历史学的重新解构,作为新康德主义西南学派代表的李凯尔特提出了以"价值"为核心的新的历史学阐释。借以通过质料与形式对自然科学与历史的文化科学进行区分,通过自然科学与历史科学的比较,从而为历史的文化科学的客观性进行正名,建构起以价值为核心的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5)
综合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HPS)是科学哲学沉寂近三十年来科学哲学界诸多核心人物共同关心的主题,代表了科学哲学的一种突破。其意在将科学哲学中的哲学分析与科学史所提供的历史解释结合起来,立足于相关科学史材料和当代科学哲学中所广泛讨论的问题,通过自然主义路径、科学思想史路径、科学知识社会学路径、补充科学路径,以及整体概念路径达到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相综合的目的。对国外的研究现状加以梳理、分析与整合,而且也是对国内在这一领域研究空缺的弥补,有助于丰富国内科学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人文的互动——论怀特海的科学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特海的科学文化观揭示了人类历史上科学与哲学、宗教、艺术等人文文化之间的积极互动.它充分表明,科学的发展需要人文,人文的发展也需要科学,在科学与人文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科学与人文的积极对话和融合,将有助于科学与人文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历史哲学之于人类有何价值?19世纪英国实证主义代表人物密尔(Mill,旧译穆勒)如是说:“历史哲学一般被认为同时是社会进步哲学的证明和雏形。”(《西方思想宝库》第900页)照此观点,历史哲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如何科学、理性地对待历史,更有助于人们认识现实观照未来。衣俊卿博士的历史哲学专著;《历史与乌托邦──历史哲学:走出传统历史设计之误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以下简称《历史与乌托邦》)以独到的哲学视野,通过对历史上的乌托邦的剖析阐述,通过对历史、现在、未来交会点的人的分析;通过对人与乌托邦历史的分…  相似文献   

6.
科学思想实践史方法从科学实践角度出发,探讨了实践史方法产生的来源、结构及其意义。实践史方法的产生主要受社会因素、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实践哲学、科学思想史研究方法的影响,主要有历史维、理论维、权力维、社会维、话语维。科学思想实践史方法融合了科学思想史和科学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实现了科学实践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学与科学思想史的辩证统一,拓宽了科学思想史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徐才 《理论探讨》2001,2(1):25-28
"俄狄浦斯效应"是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特有的哲学之谜.因此我们应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规律的范畴来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不但不排除"俄狄浦斯效应",而且有着科学的表述和最具哲学智慧的理论延伸点.把"俄狄浦斯效应"作为一个历史规律的范畴来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历史规律的完整把握,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 ,与邓小平“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 ,有着历史的内在联系 ,两者的理论前提就是科学的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从"哲学"到"实证科学",实质是反对从哲学原则出发,反对以"哲学"代替"实证科学"研究来获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实证科学"研究立足于对"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进行研究。以这种方法来考察社会历史而形成的历史观理论即"实证科学"。马克思从"哲学"转向"实证科学",清算了最后的"哲学信仰",开创了从"人们实践活动""人们的存在"出发去解释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最终实现了其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10.
朱蔷薇 《学理论》2011,(35):60-61
斯特恩从历史主体的内心体验出发,提出一种苦难体验型的历史哲学观;马克思立足于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认为历史是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客观生成的。斯特恩的历史哲学将人类的主题局限于苦难,忽视了生活实践的丰富性,这是不科学的,但是其注重对个体心理层面考察的思路可以成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1.
以往哲学教科书将哲学理解为关于世界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知识体系 ,不仅混淆了哲学和科学的关系 ,而且也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事实上 ,哲学是出于关心人而关心世界的。哲学对世界的领导 ,目的在于对人的理解。所以 ,哲学的真正主题是人。这正是哲学与科学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真实奥秘。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13)
马克思从"哲学"转向"实证科学"贯穿着一条内在逻辑:自身世界观思想未成型之前,以他人的哲学原则为前提来研究现实问题;随着对现实问题尤其是对政治和经济问题的研究,他发现哲学原则的荒谬和无用,就离开"哲学的基地",转向"实证科学"研究。在马克思的"实证科学"中,"实证"强调研究"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基于实证研究历史而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就是"实证科学"。实证研究的思维方式的确立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诞生,历史唯物主义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最终实现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13.
历史科学,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在党校开设历史课程,让干部学习历史学,是非常必要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校教育的基础理论课。党校学员只有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才能提高自己的原则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为了学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党校学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科学哲学根源于全球化科学.正是全球化的科学知识及其方法,不仅为全球化科学哲学奠定了基础,而且还为全球化科学哲学确立了研究范式.全球化科学哲学的最大问题在于,切断了科学的文化之根及其科学同全球多元文化的深刻关联,来抽象地研究“科学的逻辑”,结果却是面临越来越大的困境.要走出这种困境,全球化科学哲学须实现根本性的范式转变,即从科学哲学向科学文化哲学的转变.所谓科学文化哲学,就是要对科学的哲学研究从知识和方法扩展到整个文化,并揭示科学的文化本性及其科学同全球多元文化的深刻关联,从而不仅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论和方法论问题,而且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的根源、动力、目的、意义和价值.科学文化哲学将为全球化科学哲学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尼采认为,哲学是科学的前提和价值基础,哲学应考虑科学的发展并确定价值目标。科学"规律"是人类权益的建构而已。在权力意志的尺度下,没有一切真理,只有某种真理。  相似文献   

16.
以往的"科学普及"模式的科学传播,是一种以理论优位为核心的科学传播模式,传播者将科学视为纯粹的知识,而将受众视为千人一面的整体。20世纪末,英国学者对科学普及的弊端做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替代性的"公众理解科学"方案,强调公众与科学的关系的本质在于理解科学。这一模式,依然将科学视作一种知识,而理解科学的目的依然仅仅是知晓科学知识。随着实践论科学哲学的兴起,实践论本身包含了对科学传播新的理解,以及在实践思想下,公众在科学实践中所处的地位的思考。实践论科学哲学认为,公众在科学形成的过程中扮演了形塑科学的重要角色;在科学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在其转译过程中积极地参与了进来。从而为重塑和建构实践论科学哲学视野下的科学传播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社会科学中是否存在规律是当代科学哲学的主要争议之一。规律在科学中所发挥的说明和预测功能,在很多学者看来它关系到社会科学是否是真正科学的问题。同时,复杂性作为一个跨学科前沿领域,随着其在科学哲学研究中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为诸多哲学问题的回答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工具。因此,在复杂性这一全新视角下对社会科学规律存在的合理性、特征、意义等问题进行探究,有助于在社会科学哲学范围内对这一系列问题给予科学合理的回答,为社会科学规律提供新的科学合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18.
市民社会:马克思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 ,发现了唯物史观 ,科学地分析了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 ,改变了以往人们审视历史的思维逻辑和理论框架 ,完成了历史研究范式的彻底转换 ,宣告了以往一切唯心历史哲学的终结 ,实现了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和历史方法论以及历史的认识论同历史价值论、历史审美论的有机统一 ,在历史观领域真正实现了真、善、美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9.
晚年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对这位共同合作40年的挚友思想的权威解释形成了极具影响力的研究范式,他所构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逻辑彰显了科学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辩证统一,其中呈现的思维规律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这种思路后来遭到多种质疑,澄清这个问题,需要理解围绕晚年恩格斯展开的百年论争的实质,在历史语境中解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关系,进而在当代视域中理解晚年恩格斯哲学的广博性和大众化特征。这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通过对其早期文本思想的批判与超越,完成了一系列内在的逻辑转换,进而建构起了科学的社会批判学说。具体表现在:在哲学上,马克思扬弃了人本学的异化逻辑,从黑格尔关于社会关系矛盾分析的历史辩证法中,生发出现实的批判张力;在经济学上,马克思批判了古典经济学的非历史性思维方式,引出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社会历史分析方法,并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分析与批判。这一系列转换,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和逻辑的相关性。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是对实证科学与人本主义的内在整合与超越,有其科学的理论视界和现实意义,那种把马克思哲学理解为一种实证科学或者仅从马克思早期文本出发引申出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批判,都是片面理解马克思的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