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对于历史过程的考察,涉及到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在方法论上,应当坚持从实践与活动的角度对历史主客体作出规定,进而才能统一历史过程中的人性与物性,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以往被分立地看待的认识论主体、本体论主体和伦理学主体,划清历史主体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借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中介作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开始了中国化进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在哲学上主要体现为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反贫困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进一步中国化,就必须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正确处理好历史已然、现实应然与将来必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实现理论抽象、逻辑概括与实践具体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具有严谨理论逻辑和系统理论框架的理论体系。发展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在对发展问题的思考中,实现了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正确认识,是生态文明认识论、生态文明方法论和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生态文明认识论建立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基础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人与人关系上,坚持社会主义属性,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生态文明价值论的最终目标,同时鉴于生态问题的全球性,生态文明价值论还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层面。生态文明方法论以系统思维为指导,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路径。生态文明认识论、生态文明方法论和生态文明价值观从"认识——方法——目标"视角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系统阐释,实现了思想性与行动性、历史性与现实性、个体性与社会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历史虚无主义在近年主要表现为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歪曲和否定,严重危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其历史本体论是唯心史观,历史方法论是形而上学,历史认识论是不可知论,历史价值论是抽象人性论。历史虚无主义无中生有、伪造历史,随意推测、臆断历史,罔顾史实、歪曲历史,孤立、静止、片面地认识历史,从哲学根源上讲就在于其与唯物史观相悖而行。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历史方法论、历史价值论的有机统一,是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正本清源,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从其理论根源着手,以唯物史观作为根本的批判武器,深刻揭露其虚假本质,认清其本真面目,消除其对社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求知》2017,(12)
<正>《实践论》和《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问世至今年正好80年,"两论"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与实践、普遍与特殊的基本原理,深刻地阐释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解决了党内所犯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成功地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了哲学基础;同时,"两论"作为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既是辩证法的认识论,又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发展和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和矛盾的认识。习近平同志强调,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与怀特海把哲学的目光投向现实世界,立足有机论、整体论和过程论,批判传统形而上学及其二元论的实体思维与抽象主体性,诉诸感性活动主体——"现实的人"和"现实实有",重建了新主体性原则。马克思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基于实践观点、关系思维和历史逻辑强调主体对世界改造与认识的能动性与受动性、自律与他律、自由与必然的统一,寻求主体性与客体性原则的统一,最终将主体的主体性之生成与实践、认识以及价值评价内在地协同起来。怀特海则在有机宇宙论立场之下,基于泛经验论、泛主体论,认为任何可感的现实存在都是内在关系下"现实实有"这一终极经验主体的"结合体",而拥有主体形式的现实实有的主体性显现借助摄入与合生,以客体性为前提,互为主客体——客体是曾经的主体、主体必将客体化,进而演进到"主体间性"的主体性原则。因此,马克思与怀特海既在存在论上超越了抽象主体,又在认识论上澄清主体认知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前提,更在价值论上彰显着生态文明意蕴。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由人与自然和社会有机统一的生态要素论、人与自然界物质变换的生态经济论、生态问题与本质的制度批判论、协调人类主体性与自然优先性的生态价值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社会论等理论单元构成的思想体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发展。它在发展阶段论中坚持了"变"与"不变"的统一,在观察坐标上注重"全球视野"与"中国道路"的统一,在解决矛盾上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价值导向上坚持人民利益、民族利益与人类利益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当前和未来相结合的哲学意蕴。而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我们大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凝聚人民大众的力量共识,并提升"中国方案"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思想继承并发扬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联系中国革命语境使之中国化,从深入认识论与方法论纠正当时党内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想,到发现诸种二元对立思维的非马克思主义根源,包括在认识论层面批评理论脱离实践的错误认识,本体论层面指出整体与局部的对立统一,深入历史现实指出分离历史与现实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背离。毛泽东思想在对二元对立思维的批判中维护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论的正统地位,其实践论、整体论、矛盾论以及辩证历史论的观点对于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提升处理复杂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马克思教育哲学不仅有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领域,深化对人的本质和发展理论的探究,而且对坚持教育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实现教育公平,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分离。必须从马克思学说的整体视域中,从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有机结合中,实现教育的人本价值取向和教育客观规律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