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李大敏 《理论导刊》2005,(10):90-92
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于士人自我意识的觉醒,追求个性解放、个体精神自由和艺术表达自我情感便成为一种时代风尚,一种文人风格和文化思潮。魏晋风度既向人们展示着士人独特的行为风范,也诠释着魏晋艺术的精神渊源。  相似文献   

2.
孙晓梅 《学理论》2009,(12):170-172
综观汉魏六朝的文学,越是在动荡不安的年代,生命意识就越凸现出来,而且生命意识的构建必然的融入这一特定时期的文化而铸成了生命的信仰,体现了人类生存智慧在终极意义上的回归。本文拟就从《古诗十九首》、阮籍、嵇康、陶渊明等这几个典型特例来说明汉末魏晋士人生命意识的觉醒,进而论证这种生命意识的觉醒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3.
李谟润 《学理论》2009,(2):68-69
罗宗强先生《读(文心雕龙)手记》是继其《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等学界力作之后的又一大创获,对困扰《文心雕龙》研究学界一些基本问题作了精深的研讨。其学术价值与意义在于推动、学界对《文心雕龙》研究向更细致、更深入方向发展,专著中体现出的学术思想与学术方法具有垂范意义。其学术思想与方法主要可概括为“抉微阐幽探求历史本原”与“圆融博观”的文学思想史式研究。。《读(文心雕龙)手记》必将给《文心雕龙》的研究,甚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研究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4.
阮籍生活在极其复杂的政治格局中,有复杂的思想和复杂的性格.他展现给人们的形象是多重的.他是一个"苦闷者"的形象,"叛逆者"的形象,"理想者"的形象,"徘徊者"的形象.这些形象都是魏晋时代特殊的政治、思想、文化背景造就的,反映了士人的内心矛盾、思想裂变和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4,(34)
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孔子描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并且阐述了自己的一系列道德治国的政治策略。其主要有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强制性的道德灌输,通过著书立说来正己名,立秩序,并要求所有士人阶层遵守礼的秩序。另一部分,则是较缓和地树立道德榜样来进行引导,通过劝说君主和一部分士人阶层守礼,并将他们树立为道德榜样来引导其他人遵守礼。同时,孔子也在《论语》中描述了他希望道德治国能达到的程度,也就是道德治国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6.
杨宪益(1915.1-2009.11),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人们较多了解杨宪益与他美丽的英国妻子戴乃迭的爱情故事,知道他们合作翻译了《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多部中国历史名著,然而却很少有人了解这对翻译大家、恩爱夫妻,在事业、成就背后所承受的不可言说的内心伤痛。  相似文献   

7.
尹福俭 《学理论》2009,(24):54-55
中国古代小说的产生是史传分流的结果。尽管小说已经形成自己的体制与特点,但对史传的师承却不绝如缕。本文拟就《史记》与《儒林外史》在结构模式上的承传与重构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8.
阮籍的五言《咏怀诗》演绎了乱世之时,正直的知识分子灵魂深层的情感冲突,同时也生动地展示诗者的艰难与困境,灵魂无处皈依的悲情。《咏怀诗》的价值和艺术魅力,不是对魏晋易代历史事件的实录,不是给出人生的答案作为指引,而是一种生命之忧最殷深的悲慨,一种生命之美最卑微的追求。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呈现出作者哲性与诗性的生存状态,仕与隐、仙与尘、生与死之间的徘徊,无处安顿的灵魂如岩浆喷薄出血泪的诗,千古绝唱,万年流芳。.  相似文献   

9.
栾莉舒 《学理论》2013,(18):208-209
顾恺之现存画论著作主要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以及在《世说新语》、《历代名画记》、《太平御览》中载录的某些片断。将就其保存记载于唐代人张彦远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中的三篇较为完整的画论——《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来分析顾恺之的形神论以及其绘画理论对于中国传统山水画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三国》、《水浒》、《西游》、《红楼》,被称为四大古典文学名著。这四大是如何评选的,我不知道,在我看来,至少《金瓶梅》、《儒林外史》、《聊斋志异》比之"四大"是或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然而,近些年这些名著被频频  相似文献   

11.
《世说新语》单设《容止》一门,专门描写士人的容貌行止之态,使形貌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集中而多元的表现,其中运用各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图形画像、连类取譬与映衬对比等,使人物表现更为鲜明生动,奠定了传统小说人物描写形神兼及、气韵取胜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2.
潘阳 《学理论》2008,(18):81-82
在魏晋南北朝士人的审美主体精神结构中,山水审美意识占有重要的位置。山水审美意识的进一步自觉和成熟。其文化内涵的进一步扩展,是魏晋以来的社会审美文化活动和审美主体精神发展与审美风尚演变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其不但积极地推动了当时的文艺创作之发展,对丰富魏晋南北朝文学、美学思想起到了异常突出的作用,而且对后世山水审美文化的发展更是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具体分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审美观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势、炉火纯青之境的原因和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小说的产生是史传分流的结果。尽管小说已经形成自己的体制与特点,但对史传的师承却不绝如缕。本文拟就《史记》与《儒林外史》在结构模式上的承传与重构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4.
张双田 《理论导刊》2000,(10):35-36
研读中国哲学思想史,常使我深思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秦始皇焚民间藏书与项羽焚宫廷藏书后,经历西汉王朝,至东汉时为何会出现哲学思想的飞跃,以至于出现了三个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家,现就这一问题陈述管见,以求教于诸位专家同仁。一、在经学与谶纬学的斗争中出现进步哲学思想家桓谭与王充春秋时期,鲁国大儒孔丘删定《书》、《礼》、《乐》、《易》、《诗》及编定《春秋》后,到战国时出现了“百家争鸣”,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王朝后,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对士人活跃的思想和以儒家学说评论时政感到恐惧,便采纳丞相李斯…  相似文献   

15.
重温《宣言》,再论共产主义理想张式谷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之际,抚今追昔,可谓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要说的话实在太多了。本文仅限于《宣言》的要旨——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的若干断想。没有共产主义理想就没有一切自古以来,人们无不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  相似文献   

16.
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的《桃花扇》是一部优秀的剧作。无论是作品中的人物还是其中的小物件都透出了浓浓的幻灭思想。作者把这种幻灭感融入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又通过生活在其中人们的理想幻灭,人生虚无表达了出来。  相似文献   

17.
许骥 《党政论坛》2010,(22):8-8
中国历史上最具创新精神的时代有三:一是春秋战国,一是魏晋南北朝,一是民国。春秋时代百家争鸣自不消说,魏晋时期出现过最好的书法《兰亭序》、最好的文论《文心雕龙》、最好的文选《昭明太子文选》、最好的数学家祖冲之,民国年间则是贯通中西的大师辈出。细细琢磨这三个时代,我们会发现一个微妙的特点,它们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一统”格局,  相似文献   

18.
弄臣的启示     
王宝成 《各界》2014,(12):34-34
大凡小人居势,则君子不得其位;君子执事,则小人不得逞其奸。汉文帝有两个宠臣,一个是宦者赵同(《汉书》作赵谈,避司马迁父名。),一个是士人邓通。这两个人都被司马迁划入佞幸之流。  相似文献   

19.
王鹂 《学理论》2009,(20):172-174
文章针对审美情感因素研究了魏晋文学的特点。比较说明了魏晋文学理论与儒家诗教说的不同点是对文学创作活动中审美情感因素的重视,并分析了魏晋诗歌作品中对超乎儒家政教色彩的爱情和生命意识的表现,指出魏晋文人对情感的重视使得魏晋文学更进一步表现出文学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20.
刘绍义 《各界》2014,(2):3-3
我国早在周代,就有疾疫的记载了。鲁庄公二十年(公元前674年)夏天,“齐大灾”,这次“大灾”,按《公羊传》的解释,就是大疫。此后,关于疾疫的记载不断增多,根据邓拓在《中国救荒史》中的小完伞统计,我国古代发生疾疫的次数分别是周代1次,粲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