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高深 《党政论坛》2009,(4):50-50
我国有句俗话:“穷在街前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解放前,这几乎是社会常态,大多数人见怪不怪。因为生活中确是如此,有钱有权有势者,“朋友”多,“亲戚”多,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也会拐弯抹角地套上关系,认个什么亲。而贫穷人家,寒酸穷苦,躲之不及,哪里还有人来认亲?  相似文献   

2.
赞“高官”结“穷亲”江苏彭辰阳据1994年11月7月《报刊文摘》载:辽阳市城乡的1000多个贫困户,如今都有了一门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亲戚”,他们交往密切,感情越来越深。短短几个月。这些“穷余”在“高官”“亲戚”的帮助下,或危房得以修缮,或孩子有了...  相似文献   

3.
一位市委领导在某乡检查工作时,问这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里有多少人,上年人均收入有多少,全乡有多少个党支部、多少名党员,在乡里工作多年的党委书记竟张口结舌,答不出实数。 由这位糊涂的乡党委书记,笔者想起了一则笑话:古时候有个叫笼统哥的人,生于浑沌国含糊省糊涂县囫囵村。一次,笼统哥来到京都,谈话间,有人问他:“多大年纪?”,答说:“几十岁了”;“有几个儿子?”答说:“好几个”;“一个月赚多少钱?”答说:“不多”;“一顿吃多少饭?”“答说:“不少”;“贵国离这里多远?”答说:“很远很远”。 笑话当然是夸张…  相似文献   

4.
于晓玲 《党政论坛》2011,(14):22-22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徒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的徒弟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四季了!这个连小孩子都知道,还用问先生?  相似文献   

5.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倡每日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显然,这种“每日四问”与春秋时期曾子坚持的“吾日三省吾身”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充分体现了可贵的自省意识,至今仍不过时,尤其值得领导干部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6.
1987年夏,被锁在千峦万嶂之中的粤北深山穷县南雄,独力举办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南雄山区经济发展研讨会”。来自北京、广州等地的数十名专家学者,沿着弯弯山道,来  相似文献   

7.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河北省阜平县“探贫”,盘腿上炕手拉手,细问冬煤够不够,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并鼓励困难群众“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李克强副总理冒雪探访深山农户,问需于民、问计基层,倾听百姓心声,共谋发展之计。这些深入基层、访贫问苦的亲民之举,赢得广大群众的赞誉与拥护。  相似文献   

8.
黄小平 《党政论坛》2013,(18):42-42
有一个小山村,十分闭塞,这里的人,世世代代都没有走出过这个小山村。一日,一位旅人来到这里。旅人问村民:“你们知道你们的村庄在哪里吗?”村民们笑了,心想,自己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怎么不知道自己的村庄在哪里呢?“你们说你们知道,那就说说到底在哪里呢?”旅入问。可轮到大家说时,都说不上来。  相似文献   

9.
今年1月 11目11时许,河南济源市交警五大队接到报警,说是距此地约15公里的207国道太行深山山西境内,两辆车相撞,交通严重堵塞,300多辆车和400多名群众被困在山上。五大队民警们赶到现场后,立即组织被困群众疏散,经过4小时奋战,路面通了。一司机问五大队队长苏建忠:“你们济源市交警还管山西路上的事?”苏队长用嘶哑的声音回答说:“区域有界限之分,但为人民服务不分区域。” “为人民服务不分区域”,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但也是一句能体现精神风貌的话。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是一条基本的工作原则,也是对其他辖…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则故事:西汉时候,有一天,汉文帝在召见群臣以后,向右丞相周勒提出了一个问题:“全国一年要判决多少案件?”周勃说:“不知道。”汉文帝又问:“全国一年要进多少钱粮?”周勃又支吾着回答不出,满脸羞愧,急得汗流泱背。汉文帝转而又向左丞相陈平。陈平回答说:“皇上买了解这些情况,请询问具体管理这些事的官员。”文帝问:“那么到底去问谁呢“’陈平说:“是上要知道全国一年判决多少案件,可以问廷尉(中央司法官);关于钱粮的事,可以问票内史(中央主管钱粮的官)”。文帝紧接着又问:“按照你说的,各个方面的事都有…  相似文献   

11.
正"八一"前夕,辽西大地山翠林绿,万物葱茏。这天,沈阳军旅传统研究会一行5人来到朝阳市喀左县,看望、慰问生活困难的抗美援朝老兵夏富银和刘志国。面对慰问组成员,两位老兵泪眼蒙眬。96岁的刘志国接过慰问金、并接受了医生体检,原本卧床的他硬是让家人将其扶起,握着会长高学权的手激动地说:"娘家来人了,我真是太高兴了!党和人民没有忘记我们,这可谓穷在深山也有远亲啊!"慰问组要离开了,老兵夏富银和家人眼含热泪依依不舍,目送他们远去。邻居们也从四面八方赶来,跟他们挥手致意,此时,寂静的小山村充满了浓浓的爱意。  相似文献   

12.
李家伟 《党政论坛》2011,(21):64-64
眼下有两大“热词”,一是“心穷”,调查表明,约1/5受访者认为自己比周围人穷。有专家指出,“心穷比口袋穷更可怕”。二是“怀疑”,怀疑成中国人生活方式,地方政府越来越不被相信,即使有些猜测事后证明不过是一场谣言,但民众仍一边倒的怀疑。今天,这种“不相信”的情绪,已然渗透进多数中国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杨家学 《团结》2011,(2):11+16-11,16
二千多年前.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这样问他:怎样才能让一个国家人民安定、政治平稳?孔子的回答是:“足兵,足食.民信之矣。”也即是说.国家要有足够的兵力来保障安全.要让老百姓能够吃饱.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孔子认为在这几条中间,信仰是最重要的.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相似文献   

14.
寓言四则     
一个人带着对命运的疑问去拜访禅师。他问禅师:“您说真的有命运吗?”禅师点头道:“有的。”他又问:“是不是我命中注定穷困一生?”禅师让他伸出他的左手掌指给他看,并说:“你看清楚了吗?这条横线叫爱情线,这条斜线叫事业线,另外一条竖线就是生命线。”然后禅师又让他跟自己做一个动作,就是将手慢慢地、紧紧地握起来。  相似文献   

15.
“你现在是什么级?”献筹交错之间,久别重逢之时,免不了受到这样的询问;领取福利之机,安排座次之前,又免不了遭遇这样的尴尬。“级”本义是台阶,“拾级而上”也就是沿着台阶向上攀登。可是这含义一旦引申到官场,引申到生活,一旦变成了尊卑序列,变成了价值符号,那景观就“气象万千”了。级别,级别,有“级”就有“别”。一个“级”字,害多少单相思?诱多少寒窗读?引多少龙虎斗?白多少少年头?“妆罢低头问夫婿,画眉深浅人时无?”——是用委婉手段要级别:“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是用“哀兵政策”闹待遇。在…  相似文献   

16.
鼓励诚实     
栾世强 《党政论坛》2010,(20):30-30
几个同学来我家,我下楼去买西瓜。到了市场,随便在一个西瓜摊前看看。一名小女孩对我说:“叔叔,如果你要买西瓜,就等一等,我妈妈回家吃饭去了,很快就回来了。”我不会挑西瓜,这会儿也装模作样地拍拍这个敲敲那个。我问:“你们的西瓜甜吗?”话刚问完便觉得这样问纯属多余,  相似文献   

17.
卞毓方 《各界》2011,(8):22-25
杨绛八岁在无锡、上海读小学。十二岁,进入苏州振华女中。父亲有一次问她:“阿季(注:杨绛本名杨季康),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说:“一星期都白活了。”  相似文献   

18.
佚名 《党政论坛》2011,(16):18-18
一 一天,一只兔子在山洞前写文章,一只狼走了过来,问:“兔子啊,你在干什么?”答日:“写文章。”问:“什么题目?”答日:“《浅谈兔子是怎样吃掉狼的》。”狼哈哈大笑,表示不信,于是兔子把狼领进山洞。过了一会,兔子独自走出山洞,继续写文童。  相似文献   

19.
一个农夫和一个准备远行的水手在交谈。农夫问:“你父亲是怎么死的?”“出海捕鱼,遇到了风暴,死在海上了。”“那你祖父呢?”“也死在海上。”“那你为什么还要去航海,不怕死在海上吗?”水手沉默片刻,他反问农夫:“你的父亲死在哪里?”“死在床上。”“你的祖父呢?”“也死在床上。”“那么,你每天睡在床上不害怕吗?”  相似文献   

20.
刘博文 《党政论坛》2012,(20):59-59
在新加坡的道路上,我看到有一些红牌子的车,觉得奇怪,就问当地人,这是什么车?当地人告诉我,这是新加坡的“特权车”。他们还说,这里的“特权车”是“限行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