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年以上的空气质量监测站和流动监测车,见证了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点滴变化在北京,共有27个固定的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子站,它们均衡分布并覆盖了北京的18个行政区县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此外,北京还装备有空气质量流动监测车,进而使空气质量监测更加机动灵活。  相似文献   

2.
所有的奥运食品从生产到加工、运输、贮藏的全过程,已进入一个完全独立的控制系统。2008年,北京的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8月17日,"好运北京"综合测试赛空气质量测试正式拉开序幕。覆盖全市污染源的27个空气质量监测子站、3个空气质量固定监测点、2个流动监测车,开始对北京市的空气质量进行全方位监测并持续至20日。在此期间,北京市政府同  相似文献   

3.
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了西部民族地区开发需要法治保障和良好的法治环境 ;在对西部民族地区法治环境作出客观分析的基础上 ,全面、系统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法治环境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经济环境事关经济发展大局。经济环境不优 ,制约了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欠发达地区必须转变观念 ,统一思想 ,形成筑巢引凤的共识 ;必须突出重点 ,多方并举 ,形成优化经济环境的全力。  相似文献   

5.
促进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有序的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论述了政策创新及政策创新环境的概念,分析了欠发达地区所面临的经济政策创新环境制约问题,对如何优化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创新环境提出了几点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6.
李玲  周敏 《学理论》2014,(1):53-54,62
随着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全球性议题,环境外交已经成为外交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安全已经纳入我国新安全观中,也是我国建立生态文明的重要因素。理论和现实告诉我们,军事手段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良好手段。通过对话、协商、合作的外交手段成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有效方式。我国在环境外交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应根据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环境外交政策;二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推动构建新型南北关系;三是抵制环境殖民主义,推动建立全球环境合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创业环境评价及区域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创业环境界定为催化创业活动的服务供给能力,通过创业者对企业创业活动中具体障碍的评价,表明创业环境体现为社会支持、政策调控和资源获取3个维度.区域样本的比较表明,东部地区的创业环境评价明显优于西部地区,突出地体现在社会支持和政策调控方面.  相似文献   

8.
石头 《求知》2013,(6):58-60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被雾霾所笼罩。截至1月14日零时,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监测站点,监测数据都超过了300,悬浮颗粒物浓度急剧超标,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严重污染程度。雾霾天气导致了道路管制、企业停工、机场关闭、港口停运等,患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大幅增加,部分中小学的体育课甚至改在了室内进行,市民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受到了很大影响。雾霾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对雾霾的治理也有多方面的举措。为此,本刊编者特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摘录了伦敦在上世纪50年代治理雾霾的一些经验和有力举措,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苏坤 《公共管理学报》2012,(2):24-32,123
将政府控制内部结构与制度环境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深入研究了政府控制内部结构对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制度环境下政府控制内部结构对信贷资源配置发挥的作用是否有所不同。研究表明:政府行政级别越低,越有动机干预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帮助其所控制公司获得银行贷款,公司银行借款水平就越高。与通过实业主体控制的公司相比,在政府通过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制的上市公司,政府通过干预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帮助公司获取银行贷款的行为更为便利,该类公司具有较高的银行借款水平。与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相比,在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政府控制内部结构对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信贷资源配置行为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10.
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要努力创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境.这就是要解放思想,营造良好的环境;从实际出发,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强化运行机制,构造有力的保障环境.  相似文献   

11.
如今,PM2.5空气质量标准的规范有效性实施面临着其自身法律规范强制性缺位、监测权力向社会化如何过渡及跨区域联合执行难等诸多问题的考验。为克服其法律体系规则形式合理性、社会认同价值及利益共同保障制度等方面的不足,应从法律规范的规则有效性、价值有效性及事实有效性角度入手,在完善PM2.5空气质量标准法律体系化构建,强化其法律规范地位的基础上重构现有空气质量标准立法价值内核,提倡以商谈交往理性促进区域合作利益共赢,最终实现PM2.5空气质量标准法律规范有效性从应然立法目的向实然社会管理目的的必然转换。  相似文献   

12.
李昌明 《学理论》2009,(25):124-128
西部地区经济空间结构演进必须要有良好的法治环境。建设西部地区经济空间结构演进的法治环境,既要建立《西部开发促进法》为基本法的法律体系,又要修改完善不适应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更要提高西部地区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只有这样,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经济空间结构演进才会在良好的法治环境中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3.
赵际红 《理论探索》2011,(5):103-105
构建资源型地区环境补偿机制作为人类社会繁衍生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无论从全局发展看,还是从局部发展看,都非常重要和紧迫。但目前在环境补偿机制中,还存在社会各界参与"以煤补农"活动的热情不高,对能源企业缺乏互惠互利的鼓励措施,资金分散及投入不到位等问题。构建资源型地区环境补偿机制,要全方位启动环境补偿机制的推动力量,健全环境补偿机制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合理规划利用环境补偿财政资金。  相似文献   

14.
环境规制降低了重污染行业的投资效率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松涛  肖序 《公共管理学报》2011,8(3):102-114,127,128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经济与环境双重目标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次基于投资效率视角,利用投资支出与投资机会敏感性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重污染行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从整体上降低了重污染行业的投资效率,对非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负面影响非常显著;地方国企存在着投资规模过大的现象;是否为重污染行业、行业环境规制强度与污染排放强度三者之间整体上呈高度正相关,但仍存在着细微的差异,这种差异使中央国企在投资支出上的表现不尽相同;所在地为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投资效率下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关系并未达到波特假设的双赢局面;地方政府对地方国企的支持,使重污染行业非国有企业在环境规制中处于相对不平等地位;设计至少与污染排放强度相匹配的环境规制强度,有利于刺激高环境治理水平企业的投资;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治理水平,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双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从正式制度要素与非正式制度要素的分析视角分析中国环境管理体制的变迁,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环境管理体制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深化这三个阶段,其变迁逻辑可以用"变迁动因—变迁形式—变迁目的"的分析框架进行解释。首先,环境管理体制的治理失灵构成了环境管理体制的变迁动因;其次,非正式制度要素对现行体制的渗入以及正式制度要素从现有体制中的生成构成了环境管理体制的变迁内容,体制环境、路径依赖和改革强度会对环境管理体制的变迁产生影响;最后,提升环境管理体制的运行效率,扭转环境治理失灵,实现体制均衡,最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是中国环境管理体制的变迁目的。  相似文献   

16.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重在优化环境。以解放思想、观念创新为前提 ,优化舆论环境 ;以发展才是硬道理 ,优化政策环境 ;以转换职能、强化服务为核心 ,优化服务环境 ;以依法行政整治环境为重点 ,优化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7.
《民主》2014,(10):24-25
<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我国环境污染的范围越来越广,程度也越来越深,环境污染纠纷随之日益增多,并且呈现出纠纷隐患增多,逐渐趋向社会化、普遍化、民间化,污染源集中地区受污染的环境呈全方位发展,受污染损害的多为群体状,污染调查处理难等态势。环境污染纠纷已成为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治安的重要因素,不仅危害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目前,在处理环境污染纠纷的方式方法上与实际需要之间存在严重的不相适应:一是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忽视了经济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纠纷,对这  相似文献   

18.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后发展地区要着力优化思 想、政务、法制、市场、社会五大环境,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积极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欠发达地区建设生态型政府的必要性及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大部分地区经济迅猛发展,并成功地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西部许多省区和中部部分落后地区经济贫困、社会落后,并由此引起的对自然资源的粗放型利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因此,探讨欠发达地区积极适应行政环境变化,建设生态型政府,对实现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环境侵权的屡屡发生。在环境侵权的救济途径中,行政救济具有许多民事救济所不具有的优势:对环境侵害的防患于未然;对环境民事纠纷做出更及时的处理;使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得到迅速、确实地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