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正确理解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论断,必须把握马克思所说的"先验结构"语境,即从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目标、阶级和国家消亡、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论述中去理解.同时,还要正确把握"个人所有制"与"股份制"的关系,把两者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所谓新社会“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就是建立劳动者个人的自由人联合体所有制.这种个人所有制具有三个特征:一是生产资料社会个人所有制;二是劳动产品总体个人所有制;三是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这是内容和形式完全改变了的作为发展“环节”的个人所有制,因此必须“重新建立”.  相似文献   

3.
我们过去在分析经济问题时,把握的重点往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这和马克思的思路在着眼点上有所不同.在马克思概括的小生产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个人所有制的"否定之否定"中,是把生产资料公有作为未来社会的前提,落脚点却是社会成员的"个人所有制".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小生产私有制的否定,它自身又要被在"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所否定.今天,我们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认真领会这一深邃的思想,进一步感到它对当前改革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的诗论在很长时间内被有意无意地忽视.回到当时的历史现场,需要重新认知其理论产生的缘起、价值和影响.重新梳理闻一多与中国古典诗歌的传承和改造之间的关系,同时考虑其所受的西方文艺理论的熏染,辨析中西诗学的融通是如何通过"格律说"、"戏剧说"而变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对于当代新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家祥 《理论视野》2013,(1):38-40,52
按照资本的逻辑和历史,说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一论断的含义,并且对不同的观点作了评析。  相似文献   

6.
《理想国》以对话的文体形式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关于城邦的极致想象,以某种正义观念为基础,建立一种和谐的城邦政制。最佳城邦的建立需要最好的个人类型,那么这种类型的人柏拉图认为就是哲人。大多数人认为乌托邦是"理想国"的别称,哲人实现统治的难度很大,但柏拉图认为这非不可能之事,从而使我们重新思考"哲人王"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转变政府职能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和关键环节.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解决政府"缺位"、"越位、"错位"的问题,重新界定政府的职责权限和功能定位,最终把政府职能转移到加强宏观调控、搞好市场监管、加强社会管理和强化公共服务的轨道上来.转变政府职能要做到:认真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强化市场监管,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立足公共服务,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建立科学决策机制,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统筹各类机构的设置,增强党和国家活力.  相似文献   

8.
技工学校教学改革是一个势在必行的系统工程,要想真正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必须从教学管理到教学模块再到课堂教学,逐步、系统地进行."行为引导型"教学改革,是技工学校走进现代化发展轨道的必然选择."行为引导型"教学改革,在内容上要打破学科的知识本位,立足新技术、新工艺、新人才发展需求,建立学习领域,形成学习模块,实施模块化教学.在教师职业及教学行为上,要重新定位教师行为角色,教师成为真正的学习引导者.在学的方面,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职业工作的"亲历者".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个以农耕文明为主滋生起来的国度,中国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导致了乡村文化的"失衡",引起乡村社会发生着"四大转变",从而也推动了乡村文化的重新"整合"."文化整合"为中国乡村文化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10.
在苏维埃俄国决定运用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时候,俄共党内、苏维埃政权内部以及在工农群众中有不少人大惑不解.有的人说,"我们刚把本国的资本家赶走,现在又要把外国资本家请进来了",这是在"出卖我们的俄罗斯母亲",让工人"退回去受资本家的奴役";有的人认为,这是"对自己事业的背叛";也有人担心,利用资本主义会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建立资本主义",等等.对此,列宁说对这些反对意见要非常认真地倾听,因为它提醒我们要特别注意实行租让可能带来的危险.同时他认为一些群众的意见和担心是出于一种革命本能,而我们决不能受这种革命本能的支  相似文献   

11.
"虚拟所有权"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国以来我国土地制度历经四次变迁,现已进入土地流转阶段。但由于集体土地产权关系不清晰,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及其"异化现象"。农地"虚拟所有权"的构建为解决相关问题和矛盾及进一步完善农地产权制度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公有制、社会所有制和公众所有制的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有制、社会所有制与公众所有制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时生产资料个人独有的否定,三者之间是矛盾与统一的关系."公有制"概念是作为私有制的对立面而从政治意义上加以使用的,因此排斥私有成分;而"社会所有制"概念则是马克思从逻辑角度否定传统私有制的未来社会发展的产物."公众所有制"是一种个人占有形式,但是却突破了个人占有资本在数量上的局限;而"社会所有制"不可能完全脱离个人所有,但是实现了对个人占有的扬弃."公众所有制"是一种具体共有形式,而"公有制"则是一种抽象共有形式.作为具体共有的"公众所有制"只是反映了作为抽象共有的"公有制"的部分特征,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公有制.  相似文献   

13.
公有制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党的十五大召开以来,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取得很大进展,目前进入攻坚阶段。要完成攻坚大任,必须在理论认识上前进一步,即对所有制问题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要分清资本和资产的关系;正确认识所有制关系特别是生产资料的占有在所有制关系中的地位;不要简单地根据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来划分企业的性质。要正确认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国家所有制、劳动共同所有制、社会基金所有制三大类。  相似文献   

14.
15.
Existing research considers issue ownership to be a positive attribute of political parties, which are seen as ‘owning’ those policy areas where they are particularly competent and engaged. However, for some citizens a party may also be a negative issue owner if it has a particularly bad reputation for its handling of an issu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nd explains aggregate and individual-level patterns of negative issue ownership using a survey-based measure of handling perceptions from the 2013 Austrian National Election Study (n = 3,266). Naming a particular party as a negative issue owner is affected by partisanship, but also by policy preferences and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s. The effects of issue importance vary across issues. These findings lay the groundwork for more research on negative attributions of issue ownership and their empirical consequences on vote choice.  相似文献   

16.
17.
《北京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中提出了经济适用房的“内循环”制度,这一制度的构建标志着经济适用房政策由政策性商品房向保障性公共住房转变。这一转变在实践中将有利于在制度上实现经济适用房的循环使用,切实有效地保障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此外,这一制度创新在理论上是从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的一次回归,有利于政府应对住房领域日益复杂化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Although issue ownership theory – the idea that voters consider specific parties to be better able to deal with some issues – had already emerged in the 1980s, it is only in the past 10 years that the theory has gained prominence in the study of voter and party behaviour. Despite the steep increase in scholarly attention, there is still no consensus regarding the impact of issue ownership on parties and voters. This special issue makes two key contributions: firstly, it provides state of the art contemporary issue ownership research, by focusing on the historical roots as well on recent conceptual,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Secondly, by focusing on new aspects and effects of issue ownership, the special issue offers a look forward and outlines a research agenda for future work on issue ownership.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