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邹庆国  王明慧 《学理论》2013,(19):117-118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以先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多网融合为依托,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形态。建设智慧城市对于加快哈尔滨产业转型升级,幸福哈尔滨、低碳哈尔滨建设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意义重大。哈尔滨建设智慧城市具有很多有利条件。我们要以全新的理念和积极的姿态去加以推进,积极参与建设智慧哈尔滨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城市治理是一个复杂系统,事务密集繁杂,城市智慧治理的研究视角也是多维度、多层次的。技术创新对于治理有着双重效应,在擘画城市蓝图的同时,也蕴含着诸多技术幻象;城市治理结构与技术创新存在互动关系,呈现出“组织吸纳技术”和“技术重塑组织”的演进逻辑;城市发展所表现出的集聚效应在为智慧治理提供场域支撑的同时,也加剧了城市治理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基于此,引入TOE框架,进一步构建出城市智慧治理研究的整合框架,可清晰展现当前研究进展,启发未来城市智慧治理研究。  相似文献   

3.
物联网产业发展对智慧城市建设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产业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相辅相成。通过构建测评城市智慧水平的七要素指标体系,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层面出发,分析物联网产业发展对智慧城市的交通建设、市政建设、医疗建设、小区建设、服务建设、文化建设和农林建设等七个方面的影响。进而给出从广度、深度、稳定性、通用性等视角多方位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对策建议,以推动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治理形势的复杂化与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影响,智慧城市的治理问题关乎其效能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智慧城市治理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与VOS viewer,对2010-2020年间国内该领域的研究演进趋势、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国内对于智慧城市治理的研究可分为三阶段,从关注智慧城市新形态到研究城市主体的应用实践,再到探索智慧城市的全局规划;第二,国内智慧城市治理的研究内容可分为智慧城市的建设途径、技术支撑以及实践应用三大类。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新型智慧城市、城市治理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公共安全管理智慧化等未来研究方向,为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与模式对政府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笔者通过考察郫县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从政府治理的角度探讨适合现代智慧城市的治理理念,提出相关建议:从整体出发,推进行政体制和机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管理职能,适应城市智慧化要求;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改善企业投资环境;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行政监督和问责;深化审批制度的改革,激发社会活力;以人为本,改善智慧城市治理理念;公众参与,拓宽智慧城市的多元途径;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智慧城市的综合水平;建设电子政务,推动政府治理走向智慧化时代等对策建议,从而推进国家以及政府在城市治理领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智慧社会是继狩猎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之后的"社会5.0"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次全方位和系统性的变革,它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作为智慧社会的驱动引擎和治理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智慧社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生存条件和技术基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智慧社会的主要特征。与此同时,人口变迁、资源约束、环境压力和市场变革也加速推进智慧社会建设的社会需求,构成当下智慧社会建设强大的内在动因。显然,智慧政府走向集成化、智慧城市走向互联化、智慧社区走向精致化、智慧工厂走向虚拟化、智慧教育走向共享化、智慧医疗走向移动化、智慧交通走向便捷化、智慧家居走向物联化、智慧生活走向定制化和智慧治理走向简约化成为智慧社会建设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7.
梅少粉  侯永琴 《求知》2023,(3):52-5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智慧城市及智慧社区确立了由1个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物、数、人”3个综合服务平台、N种智慧应用组成的“1+3+N”智慧城市建设主线。共同缔造文明实践站扎实强化党建引领,聚力服务群众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是践行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美丽滨城发展理念的有力诠释。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环境变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受到各种不确定性风险挑战,城市安全状况能够部分反映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情况。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构建城市总体安全韧性理论体系框架提供了基本遵循,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安全韧性分别是城市总体安全韧性的物质基础、根本保证、精神寄托、重要支点和环境保障,全面增强城市总体安全韧性有助于提升城市安全治理能力和安全水平,应从总体安全韧性的五大领域推进治理提升: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增强城市财政金融稳定性;构建有助于城市总体韧性发展的制度体系、城市规划体系和监督检查制度;树立高度的城市文化自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方位营造安全氛围;构建更加包容、多元的城市社会,建立多元主体合作协商机制;提升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能力等。  相似文献   

9.
王丹华 《团结》2008,(4):34-36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从事各项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重要枢纽。城市公共交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也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市建设区域化中心城市和大银川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不断发展.人口的集聚和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等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制约了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15,(4):44-47
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风险分析是针对特定社会因素不足引致智慧城市建设失败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当前,影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成败的社会风险因素主要有三类:一是社会主体风险,包括市民素质培养力度不足、人才基础薄弱、管理者决策偏差;二是制度因素风险,包括组织协同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政策支撑体系不完整;三是非制度性因素风险,表现为技术伦理失范、道德体系滞后、社会信任机制缺失。管理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风险需要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能力,完善制度内核,优化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技术治国”的理念下,智慧城市已成为政府化解应急管理困境的战略选择。它满足了应急管理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发展需求,有利于形成智慧性、集成性与弹性的创新场景。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模型由“技术—平台—沟通—决策—过程”等五个维度构成,从理论上看,智慧城市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无疑是有益的探索,但还需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全球已出现了一些典型案例。与传统平台相比,智慧城市平台结合了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是多种数字技术的集成与深化,它倒逼政府与民众进行合作,促进了“政府主导”向“应急共治”局面的转变。政府规划是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关键,政府需要将智慧城市纳入应急管理变革的政策范畴与行动纲领之中。尽管智慧城市建设为应急管理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但也可能存在技术潜力、网络风险、个人隐私、弱势群体与社会风险等“悖论性”陷阱,管理者需要规避其陷阱,尽力挖掘其政策含义并制定相关政策,才能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数字平台是智慧城市的业务架构、信息枢纽和决策中枢。平台模式的选择与智慧城市治理的有效性紧密相关。当前,智慧城市治理面临着数据共享与数据风险之间存在内在张力的问题。基于类离散结构的分析框架,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的数字平台的优缺点都非常明显,而处于中间状态的政企共建模式则有助于平衡二者之间的张力。通过对深圳S区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证研究,发现具有国企背景的平台公司在政府授权下,拥有对职能部门提供协同数据需求清单的考核权力,倒逼职能部门提供协同数据,进而提高了数据共享程度。与此同时,国有平台公司又通过专业技术力量降低了与智慧城市项目供应商之间的技术不对称,从而极大地规避了因供应商机会主义行为而导致的数据风险。兼具政治属性与技术属性的国有数字平台打破了政府部门的利益窠臼,消解了商业平台的数字垄断,有效地解决了数据共享与数据风险之间的困境,为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智慧养老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城市社区智能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有利于提升老年人的体验感和幸福度。分析城市社区智能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构想的运行目标、机制以及样态,能够为提升养老服务认知、增强养老服务理念提供新的思路。当前,城市社区智能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运行面临着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制度不健全、未形成智慧养老产业链、智慧养老产品创新不足、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短缺以及老年人接受能力弱等制约因素。为此,应从制度建设、产业链完善、人才队伍培训以及对老年人宣传教育等方面着手,保障城市社区智能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4.
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是事关上海发展全局和长远的一项根本战略,是城市发展的底蕴和根基。城市软实力的基本内涵包括制度体系、价值文化、生活服务、市民素养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可以从制度、文化、生活和主体四个方面着力推进城市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代表一种生活、生产方式的扩散过程,代表一种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转化的历史行程,简单地说,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扩展过程,就是城市化。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自然条件、交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但对城市发展最为明显和重要的还要数经济因素,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市区危陋平房改造工程,从1994年初正式启动,到1999年底超额完成任务,历时整整六年。经过六个春秋的艰苦奋斗,共拆除危陋平房836万平方米,新建住宅2073万平方米,30万户、110万居民喜迁新居。六年的危改,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强了城市载体功能,拉动了城市经济的整体发展;创造了全新的社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全新的城市文化,凝聚了民心,提升了民气,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现实生活,开辟出一条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19世纪“早期工业城市”的空间形态联系起来的现代城市批判路径,其所确立的现代城市观集中于资本积累、产业革命、政治变革及日常生活四个维度进行逻辑展开和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现代城市批判认识的历史意义就在于对主宰现代城市生活的资本逻辑的根本扬弃,对人作为城市价值轴心的根本复归,对资本主义城市现代性的超越以及由此生发出对未来城市社会的美好展望,并在方法论上为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陈柳钦 《学理论》2008,(16):16-19
健康城市从概念的提出,到指标质量体系的确认,以及健康城市建设的过程无不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体现出城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现。健康城市:城市发展的新追求。健康城市的内涵是丰富的、动态的。建设健康城市,需要从实际出发,不断发现、认识和控制健康影响因素。持续开展健康促进行动,从而不断提升市民健康素质和整个城市的健康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设立城市现代化指标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化作为一个特定时代的历史范畴,是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变这样一个历史过程。现代化实现标志主要是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结束,并包括生活质量、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内容;设立城市现代化指标,一个重要原则是注意城市与国家的区别,同时还应注意指标的可比性、城市中心区域与边缘区域比值的大小、城市自身的特点、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指标的可操作性。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和非农化水平是反映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中的三项基本指标。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以《努力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为题,提出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瞄准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让深圳发展成为更为开放、更富活力的高技术、高增值经济体;成为“五大中心”,成为“市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平安和谐、发展模式体制机制、文明法治更加完善并具有较强辐射引领作用”的先进城市;成为“多元文明和谐共生”的东方魅力都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