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绿肺”,指城市中间或边缘地带的森林。把它比喻为城市绿色的肺,是为了强调城市森林绿地对于城市能否成为人类适宜的生活环境的极端重要性。惟其重要,世界上许多城市才把“绿肺”造得又大又壮。法国巴黎市10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3000公顷绿地,占市区面积的35%。其中“东部绿肺”万赛尼森林占地995公顷,“西部绿肺”布劳涅森林占地  相似文献   

2.
自产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人类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活动几乎达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同时,环境恶化的趋向也日益显著。目前人类已经面临着十分严重而紧迫的环境问题,这个问题已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首先,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已面临威胁。全球45亿公顷可耕地中,草场的84%、旱地的59%、水浇地的31%已明显贫瘠化。每年约有600万公顷土地变成沙漠,2100万公顷土地严重退化以至完全拋荒。土壤侵蚀导致每年耗失沃土近260亿吨,其中约有240亿吨进入海洋江河。严重的土地沙化与流失问题已经给许多发展中国家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3.
沈颖 《瞭望》1989,(13)
人类在地球上已生活了数百万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然而,人类活动也给这个星球带来了空前严重的困扰:大气严重的污染,水资源空前短缺,森林惨遭毁灭,可耕地不断减少,大批物种濒临灭绝……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千世界正处于生态环境的危机之中,日益恶化的环境向人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保护大自然,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当今最紧迫的、举世瞩目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生物圈在地球上已存在35亿年之久了。经过生息繁衍,优存劣汰,留存下来有竞争能力的动植物品种不下数百万个,其中以人类最为出类拔萃。而从猿人以至人类在地  相似文献   

5.
森林资源减少,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严重后果。这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而令人十分担忧的问题。然而,近一个世纪以来,日本的森林却受到保护并有了发展。 日本目前森林面积达二千五百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六,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少数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08,(2):18
人类似乎已征服了整个地球.但地球上还有未受人类影响的地方吗?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我们仍能找到这样的地方.可是,再过许多年,这些"最后的地方"还会存在吗? 最后一块探险者没有到过的地方 如果你认为在地球上已没有人类没到过的地方了,那么你错了.地球上还有很多高峰人类没有爬上过.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人们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对生物资源过度和不恰当的开发利用,作为人类生存最重要的基础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无法再现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正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们将面临着能否继续以其固有的方式生活的挑战。生物多样保护和持续利用,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目前物种消失与地球历史上的生物灭绝事件惊人地相似, 与以往不同的是,人类在这次生物灭绝事件中充当了“总导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太空蕴藏着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茫茫太空为人类提供了高远位置、微重力、高真空、无污染、太阳能和其他丰富的物质资源,概括起来包括轨道资源、环境资源和天体矿物资源。这些太空资源的探测和开发利用,将带来人类文明的新进步。从太空观测地球是太空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高远的太空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观测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可以快速地追踪地球的变化,监测和预报台风、飓风、火山爆发、森林大火、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可以穿云破雾观测大气地表的变化,对大地和海洋进行高精度测量,成为气象预报、地球资源勘…  相似文献   

10.
对地球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人。从中国的万里长城到埃及的金字塔;从比比皆是的高楼大厦,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到象征人类古老文化的王宫寺庙、琉璃陶瓷。无不是人留在这个地球上的标志文明的痕迹。几千年来,人类一直是这个星球上的主人。但是,人类未必就是地球的真正主宰。  相似文献   

11.
世 界自然基金会(WWF)近日公布的1999年度全球环境指数报告显示 ,从1970年到1995年 ,全球环境指数约下降了30 % ,这意味着在短短的25年间 ,人类拥有的自然资源骤减了3成 ,消耗数量相当于过去一个世纪的总和。该报告还表明 ,在这25年间 ,全球森林面积减少约10 % ,每年消失的森林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希腊的国土面积。100多年后 ,天然森林有被采伐和消耗殆尽的危险!鱼类等水产品 ,是人类动物蛋白和脂肪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 ,由于人口剧增后的大量需求 ,人类的狂捕滥捞、过度开发乃至“竭泽而鱼” ,以…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08,(4):18-18
人类似乎已征服了整个地球。但地球上还有未受人类影响的地方吗?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我们仍能找到这样的地方。可是,再过许多年,这些“最后的地方”还会存在吗?  相似文献   

13.
花卉在全世界是最具活力的产业。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花卉消费持续升温,以超过30%的速度逐年递增。最新统计显示;中国花卉种植面积现已超过25万公顷,成为世界上花卉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已跻身世界花卉生产和消费大国行列。  相似文献   

14.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拥有地球上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最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目前人类已知的天然和人造化合物大约有200万种,并且每年还在以500种以上的趋势递增,这些化学物质最终都归入海洋。地球上所有的污染物都在以各种途径污染、损害海洋环境,从引起人类患病到促使藻类过量繁殖,从溢油污染到沿岸自然环境的破坏,从海上倾倒废弃物到海平面的上升,到处都可看到人类不良开发活动引起的海洋环境变化和生态破坏。  相似文献   

15.
人类历史是一部走向文明的历史。然而,自人类社会生成以来,剑与火总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脚印。战争,作为人类自相残杀的怪物,在原始状态就已发生。20世纪到了空前的高峰,第二次世界大战,卷入了地球村的大多数“村民”,千百万生灵涂炭,无数英烈的抗争与牺牲,成为人类历史永恒的悲壮之歌。人们也欣喜地看到,20世纪又是一个从战争走向和平的时代,倘若说,本世纪前半叶是战火笼罩、硝烟弥漫,那么,可以说,本世纪下半叶,尽管局部的战争并没消失,但世界性大规模的战火已不再增起,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认识本世纪的这种“变…  相似文献   

16.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我们拥有多少森林? 森林作为地球上可再生自然资源及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提供木质原材料及一系列其它林产品方面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保护生态环境、减免自然灾害和满足游憩需求等方面的重大作用,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特别是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发大会之后,对于森林在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作用,包括它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大气成份  相似文献   

18.
姜岩  毛磊 《瞭望》1994,(5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以空前的力量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一场全球性的、全方位的产业革命正在到来。 如果说以往的科技发展使人类从宏观上认识了地球、太阳和宇宙,从微观上了解了分子、原子和电子的话,那么目前的科技发展正在使人类的目光投向生物,投向人体,投向宇宙最神秘现象之一的人类智能。如果说以往的科技革命解放了人类的体力的话,那么目前正在进行中的科技革命将解放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大规模、群众性植树造林,在世界上都是很有名的。几代人,坚持了几十年,在我们广袤的国土上,形成了地球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群落;破值得自豪。但是,这大片的人工林病虫害接连不断,每年的发生面积达800万公顷,占了全部人工林面积的接近六分之一,而且不少病虫害昌毁灭性的,防治十分困难。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局面?林业专家反思的结论是,大面积的人造纯林、单一树种是森林病虫害严重泛滥的重要原因。 听说记者要了解森林病虫害的 情况,原林业部副部长、著名 林学家董智勇满口答应。见面后的第一句话,就是“虫害猛于虎”。用…  相似文献   

20.
1992年是国际空间年。35年前苏联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揭开了人类征服宇宙的新纪元。至今,人类在探索和开发宇宙空间方面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现在,参加开发太空的国家已接近60个,而应用航天成果的国家和地区遍及世界每个角落。 在未来的30年里,世界的航天活动,无论从广度、深度和发展速度都将远远超过过去的35年。后30年,除美国和独联体外,欧洲、中国、日本、印度、巴西以及大批新兴国家都将以较大的力量发展太空技术,从而形成国际航天事业的新格局。预计90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