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学理论》2014,(31)
<正>党的十八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形势下领会十八大精神,积极探索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十分必要,高校必须结合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和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落细、落  相似文献   

2.
叶进  王玖珊 《学理论》2013,(13):181-18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文化生态学原理,从全新的视角探讨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对策和途径,为增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郭晓俊  王军 《学理论》2010,(27):81-82,13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旗帜鲜明、极具针对性地昭示了我们党和我国各族人民所崇信和践行的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社会思潮,必须积极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必要性,正确认识和处理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关系,努力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途径,以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年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信仰教育,重视信仰教育的青年维度,科学理解青年信仰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教育,就必须着力构建并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魅力、回归生活世界、拓展比较教育、深化实践教育,进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中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青年的共同信仰。  相似文献   

5.
审美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样态,对于青年价值观的培育、崇高信仰的确立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以“娱乐至上”为特征的泛娱乐主义在青年群体中迅猛传播,成为一股破坏力极强的社会思潮。泛娱乐主义思潮以丑为美,以庸俗、媚俗、低俗作为审美价值导向,对主流审美价值观形成冲击与挑战,是不折不扣的审丑思潮。由于青年群体的审美能力尚未成熟,泛娱乐主义思潮可能引发青年审美认知力、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以及审美创造力缺失的多重隐忧,最终导致青年审美世界的虚无。对此,要完善青年审美教育体系,培育马克思主义审美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凝聚青年审美价值共识;强化娱乐空间监管,主动应对青年审美风险。  相似文献   

6.
杨子 《学理论》2011,(12):225-227
社会思潮是重要的社会意识现象,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社会变迁的风向标。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文化的全球传播、社会思潮的潮涌冲击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从有益的角度来看,能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一个窗口,与主流价值观形成互补关系,并提高青年大学生的适应力和辨别力。研究和把握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积极影响,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教育中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7.
近五年来,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把握逐渐深刻、理性,行为的践行度逐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青年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进一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寻求社会目标与个体目标的最大公约数,坚持目的性和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注重基础性要求与先进性要求的衔接融通。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7)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方向是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之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准确把握核心价值观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科学引领的有效方式和路径,以便使大学生真正实现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有机统一。认知引领、情感引领、品德引领和实践引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青年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主要载体,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与嬗变也越来越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环境日趋复杂,引导培育更为困难,价值目标的实现充满挑战。为此,要积极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建设,切实净化现代媒体的社会环境,强化当代青年的网络观教育,着力增强青年的媒介素养和媒介辨识能力,多渠道多途径地推进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相似文献   

10.
民主社会主义是近年来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社会思潮之一。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种改良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存在着本质区别,因而它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共同的语言。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有效应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为更好地落实这一历史性任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发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功能,应把握好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15,(8)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要求,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我国正经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和各种价值观、社会思潮纷繁  相似文献   

13.
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志愿服务活动本身的价值追求和实践形式,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提供了实践平台,成为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立足现实实践,社会和高校应当通过健全机制、积极宣传和精心组织,继续探索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强化志愿服务活动的育人功能,进而实现大学生认同、内化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责任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保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旗帜,提高大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改善教育方法促进教育载体和教育形式的创新、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构建社会实践教育机制,加强大学生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责任认同,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融思想、理想、道德等基本元素于一体的群体深层信仰系统,在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发挥着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良好社会心态是一个成熟的国家、社会和公民应具有的积极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是良好社会心态的基本内容,其涵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当的契合度。正是这种契合度,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提出对策如下:提高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质量;依靠互联网技术的优势;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和校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2)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其引领社会思潮、铸就思想共识、锻造国民精神气质、提升综合国力的作用,既是一项复杂的"铸魂工程",也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在全党全社会共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党员干部理所应当成为带头人,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群众树立效仿和追随的榜样。  相似文献   

18.
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与体制变革进程中,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出现了结构性与伦理性的双重困境。提高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依托乡村治理实践的优化,提升农村组织凝聚力以夯实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社会基础,倡导新集体主义以重塑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思想基础,培育农村公共文化以固化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人的精神生活是由心理与情感生活、道德与信仰生活、文化审美生活等要素构成的满足精神需求的社会存在方式。近年来,受后现代思潮及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上青年学生自身的特点,不同价值观在思想中产生碰撞,使青年学生出现了理想信仰世俗化、价值取向功利化、精神世界不断"宅"化等不良状态。其深层原因在于市场化的深入导致价值观的物化、日趋激烈的竞争导致教育理念的片面化、自我认同的危机导致主体选择的盲目化等。优化青年学生精神生活需要重塑信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培育青年学生的自觉能力和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20.
青年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其在现代教育环境下的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密切相关.本文旨在分析农村青年的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现代教育环境下农村青年受到不同程度的多元因素的影响,造成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的差异性,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