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国家认同是困扰多民族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新时代边疆治理应将强化国家认同建构作为重要使命。在边疆治理中,公共政策作为基本治理工具,建构着国家认同的利益、政治、文化以及民族团结基础。公共政策对国家认同建构的作用具有二重性。审视边疆治理中的公共政策,存在着政策模式中稳定与发展关系失衡、族际主义政策取向、政策执行力不足、政策冲突、政策创新乏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边疆地区民众的国家认同。新时代边疆治理应不断优化政策,促进国家认同的持续、稳固建构。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6)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法治建设,在制度建设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法治文化的认同还有待提高。目前,阻碍法治文化认同的主要因素有:传统文化、各地文化水平的差异、法治精神文化的忽视。所以要实现法治文化的认同,就需要从主客体方面进行。在主体上,培养法治文化认同的小团体,共分为法律职业群体、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知识分子、其他人四个小团体;在客体上,从行政、司法、法治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三个方面来完善我国的法治文化,以期增强法治文化的认同度。此外,再借助法治宣传教育这一手段促进法治文化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发展、文化融合、受教育程度提高和社会动员增强等因素的影响下,政治参与的机会逐渐增多,基于云南、广西、贵州三省部分地区的实地调研结果,得出了边疆多民族地区政治参与是最为有效而直接的一种利益表达方式的结论,因此,对边疆多民族地区的利益分化、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作逻辑分析和特点探讨就具有了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是国内最早设置专栏研究民族政治问题的刊物之一,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设置的“民族政治与行政”栏目。2015年,为更好聚焦民族政治与边疆特色,栏目更改为“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先后聘请周平(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方盛举(云岭学者、博士生导师)担任栏目主持人。该栏目因独特鲜明的办刊特色,不仅引起了全国政治学和行政学界的广泛关注,更在边疆政治学研究领域擎起了一面鲜艳的旗帜。为积极探索边疆地区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规律,认真总结我国民族地区边疆治理的经验教训,有效探究促进民族地区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措施和新办法,深化社会各界人士对边疆民族地区在我国治理现代化建设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吸引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和发展,《云南行政学院学报》将“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栏目列为刊物重点建设栏目,现面向全社会诚邀优秀稿件。  相似文献   

5.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是国内最早设置专栏研究民族政治问题的刊物之一,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设置的“民族政治与行政”栏目。2015年,为更好聚焦民族政治与边疆特色,栏目更改为“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先后聘请周平(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6.
我国边疆概念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的边疆概念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秦汉的时候,随着王朝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边疆的概念逐步形成.到18世纪中叶,我国开始有了确定的边界,边疆的概念也随之获得了新的内涵.在民族国家构建的过程中,依照国家的边界来界定边疆的概念逐步确立.新中国以来,边疆的概念又添加了新的内容,但边疆的范围却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而呈逐渐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情感认同是人们对法治建设满足自我需要而对其产生的满意、喜爱以及肯定的态度,情感认同一经形成,就会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道德论证、理性认知和行为实践产生巨大的强化作用。就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育而言,人们对法治的情感主要包括对法治的信任感、敬畏感和责任感,这些情感因素,是法治文化认同的主观意识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育需要强化人们对法治的信任感、强化人们对法律的敬畏感和强化人们对法治的责任感,需要每一个公民增强践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使命感,从而养成高度的法治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是国内最早设置专栏研究民族政治问题的刊物之一,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设置的“民族政治与行政”栏目。2015年,为更好聚焦民族政治与边疆特色,栏目更改为“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先后聘请周平(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9.
边疆牧区是我国传统牧业生产区、少数民族聚居区、低收入人口集中区和草原文明发源地,其幅员辽阔,战略地位显著。推进边疆牧区振兴,实现牧区现代化,对稳边戍边维护国家安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进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新征程上推进边疆牧区振兴,要加强和完善党对边疆牧区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引导和促进牧区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推动牧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用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支撑实现边疆牧区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看,文化安全包含四重维度。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主体、民族个体主体、国家主体和类主体(人类社会)的文化安全都带来了挑战,对此,应从培养少数民族主体文化创新人才,保护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处理好开发利益分配和加强多学科实证研究等方面化解之,以期促进边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家疆域之边缘性部分的边疆,是在客观现实基础上经过主观认定而确立的,是构建的产物。边疆的构建、调整和治理都受到既定边疆观念的深刻影响。边疆观念是国家总体治理中地理空间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国家政治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自秦汉之际确立边疆之后,便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边疆观念。边疆观念不仅对边疆的确定、调整和治理发挥着重要影响,而且自身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形成了一个边疆观念演变的过程。今天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内部状况和外部形势,需要对传统的边疆观念进行重新审视和相应的调整,构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边疆观念,进而形成恰当的边疆战略,从总体上规划国家发展的地理空间格局,促进边疆治理和国家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过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现状,使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表现出特殊性,决定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能同步走,必须认真考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渐进性,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层次性和不平衡性,确立符合实际的目标,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一个历史过程性来考察,走由“率先进入”到“逐步进入”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现代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边疆多民族地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差别扩大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表达公开化,利益冲突明显化的问题日渐突出,对边疆多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课题组组织调查组到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民族地区进行了专题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课题组对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开展了专题研讨,找出了突出的问题,提出了应对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利益分化问题的思路,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边疆研究不仅仅是传统学术话语所定义的国家"地理空间"的问题研究,而应该上升到"时空统一体"的问题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对边疆的研究尤其是提升到边疆学层次的研究,不应自设"地理空间"的隐含前提,也不应局限在"地理空间"的断面研究上,而是要把边疆研究尤其是在边疆学层次的研究置于多层多维的把握上。"边疆建构论"与"边疆实在论"的争鸣,有助于学人对边疆理论的进一步探讨,以形而上的方式切入,对边疆研究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3,(31)
生态文明理念的认同过程是一个由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再到行为实践的动态过程。因此,要提高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同,一是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知认同;二是开展丰富的校园生态文明活动,培养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情感认同;三是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时期,合法性问题异常突出,而合法性概念在中西语境中有很大的差异.法治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成就,是西方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社会虽然缺乏类似于西方那样的法治环境,但当代中国同样面临合法性的诉求.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尤为重要的是公众对于法治的信仰和认同.  相似文献   

17.
陈仲 《行政论坛》2012,(2):12-15
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成果,民主更多地体现着人类社会的正向价值。作为植根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理性文化和社会文明的法治,是近代以来各个国家的法律实践过程和追求目标。以民主的内在属性以及法治的内在需求为视域,民主蕴涵着极大的法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法治建立的"奠基"功能、法律至上的"定位"功能、法治立法的"良法"功能、法治实现的"宪政"功能、法治司法的"公正"功能和法治认同的"守法"功能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发展把边疆问题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的事实,促成了我国社会科学的多个学科对边疆研究的介入。然而,各个学科对边疆的研究都有自己特定的视角,于是便带来了一个始料不及的后果,那就是不同的学者对我国边疆的看法并不一致,甚至在同一场合讨论我国边疆问题的学者各自所说的边疆都不同一,出现了严重的认知冲突。我国的边疆研究要实现对国家需要的有效回应并健康发展,首先就必须在我国边疆的认识问题上形成基本的共识。这就把"如何认识我国边疆"这样一个基础性的问题推到了边疆研究者的面前。总结世界各国的边疆研究,以及我国边疆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只有把边疆置于国家疆域的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边疆,对我国边疆的各种形态和相互关系进行整体审视,并结合边疆治理来看待边疆,才能对我国的边疆形成客观、准确、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悉心研读周平教授领衔新著《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1,收益良多,愈感作品研究精深、见解精湛、论证精当。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作品积作者经年心血,从历史与逻辑、规范与实证的有机结合,系统梳理学界边疆治理理论和观点,构建国家治理和发展意义上的边疆治理理论体系,丰富了国家治理理论研究,推进了边疆治理研究,实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的精品力作。一、边疆是国家之边疆在国家治理的叙事和研究中,  相似文献   

20.
暴力恐怖主义是隐藏在黑暗丛林中的政治瘟疫。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边疆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矛盾的凸显,以及境外因素的诸多影响,边疆暴力恐怖活动进入持续高发的活跃期,对民众安全与社会安宁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边疆暴力恐怖活动持续高发与防恐反恐活动不断升级的拉锯中,边疆恐怖主义活动出现了一系列令人警惕的新的发展趋势。当前边疆暴力恐怖活动的滋生与蔓延,客观上要求我们对其展开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