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人的本质界定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并认定是马克思的观点,这并非是对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的准确解读。这种误读实质是经济文化上的群体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应该从整体性和全面性上来理解和诠释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沈健 《学理论》2010,(5):39-40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对人自身的研究只是停留在抽象的层面,以抽象的先天人性来规定人的本质,脱离了社会关系、社会实践和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对人的理解经历了从抽象的人向具体的人的转变,这使马克思深化了对人的认识,把“人”“从天国拉到人世”,从而阐述其与众不同的对人的本质的界定。  相似文献   

3.
"类本质"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帮助我们理解人的生命活动方式、人的价值需要、人生的意义和人对自由幸福追求的一把钥匙.从马克思的"类本质"思想出发,对"以人为本"进行人学解读,认识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克服了西方传统哲学中对人的本质作抽象孤立理解的缺陷,充分显现了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立足于现实的人,以人的感性实践为逻辑起点,使人的一切社会关系成为人的本质之形式规定,并强调人的需要是驱使人的本质变化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人的本质观为我们进一步理解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在历史性的维度上人是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统一,在理想性的维度上人是受动性和能动性的动态统一,在现实性的维度上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完整统一。  相似文献   

5.
国内哲学界对马克思人性观的理解与诠释,虽然抓住了实践、社会、历史等马克思哲学的一些重要概念,但研究往往局限于对概念、文本的直观性理解,忽视了马克思变革人性观的生命根基.人的"本质交换"作为人的"本源性"生命存在方式,对它的生命自我意识是理解马克思人性观的视角之一.在人类生命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人的"本质交换"有其特定的方式.西方传统哲学家运用"实体观点"思维方式将人的"本质交换"抽象化,人与抽象"本体"进行概念性的"本质交换",人性亦被"抽象化".马克思运用"生存观点"思维方式,将人的"本质交换"诠释为"现实的人"社会地、历史地实现生命本性"对象化"的活动方式,从而确立了"具体人性观".马克思立足于对人的"本质交换"的觉解变革人性观的致思理路及其思想成果,是当代中国人在市场经济中形成"个性化"人性观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2,(1)
人类解放学说是马尔库塞哲学研究当中重点关注的领域,在《爱欲与文明》一书中他指出西方的文明一直处于被压抑的状态,人的本能不仅受到"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的支配,还受到来自政治统治者的"操作原则"的管控,人要受到"基本压抑"和"额外压抑"的双重压迫,人的自由无时无刻不处于压抑的状态之中,因此马尔库塞主张建立一种非压抑性的文明。马尔库塞将弗洛伊德的爱欲本质论和马克思的人类解放学说进行结合,将人类解放寄托于人的本能解放,要求去实现人的本质——爱欲的复归。  相似文献   

7.
张楠 《学理论》2013,(24):48-4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的诞生地。在对马克思人道主义的理解存有普遍争议的今天,回到思想发生的原初过程,以《手稿》为文本依据,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这一人道主义的根本问题的变革性理解、人道主义发展中的异化及其扬弃以及共产主义是一种实践的人道主义三个方面,探寻马克思对"实践的人道主义"思想的阐发。  相似文献   

8.
"感性"话语及其蕴含的审美之维,作为西方理性权威的突围者,在近现代和当代具有政治美学的意蕴。从马克思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经由马尔库塞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到朗西埃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民主制度进行的批判,"感性"都被看作理想社会建构的重要维度。无论是马克思的"感性的解放"、马尔库塞的"感性的重建",还是朗西埃"感性的分享",其理论的旨归或是批判早期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劳动而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的审美王国,或是批判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工具理性导致的单向度的人而诉求总体的人,或是批判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倡导审美的民主。由此马克思、马尔库塞与朗西埃为人们呈现出脉络清晰的政治美学发展谱系。  相似文献   

9.
费尔巴哈在反对宗教、反对思辨哲学的斗争中,以人来代替自我意识,以人的本质来代替神的本质,重新确立了人在哲学中的地位。这对早期马克思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这样,由于费尔巴哈未从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理解,他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并未超出以往哲学家的抽象的人的观点。马克思就认识到费尔巴哈理论的这一缺陷,并对此展开深刻的批判,形成了他的人学思想。主要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篇著作中分析马克思的相关思想。  相似文献   

10.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社会批判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存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另一种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前者极力推崇,而对后者则无情拒斥。卢卡奇、马尔库塞、弗罗姆、哈贝马斯、列斐伏尔等都从各自不同角度批判了现当代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认为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个病态的富裕社会。但同时,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等认为机器可以直接创造价值,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已过时了。这样,异化理论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万能钥匙。  相似文献   

11.
近代自然观克服了古代自然观的直观猜测,但最终却没能突破形而上学的束缚而把自然作了抽象的理解;马克思的自然观从人的、历史的实践活动来理解现实中的自然界,是实践的人化自然观;人与自然的矛盾在本质上是人与人的矛盾。马克思的自然观为我们指明了通向生态文明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2.
田瑜辉 《学理论》2009,(19):190-191
马克思对人的理解的深刻之处在于,他能够从人的最根本的活动——实践活动出发,将人的本质理解为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这样他既与唯心主义的教育观划清了界限,也与形而上学的对人的理解划清了界限。在人的生成过程中,马克思强调了人的个性发展与环境改变的辩证关系,论述了人的个性化发展与社会化发展的对立统一,并且深刻地阐明了人的个性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虽然马克思的理论已经产生了一百五十多年,但是马克思的实践入本学思想对人的理解仍然是深刻的。因此,其对于探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与入的个性化发展之间的内在冲突的解决方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汤建龙 《理论探讨》2006,1(5):55-59
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有一个从经验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笔记本Ⅰ”中,马克思对社会关系的理解是经验实证主义的,而在“笔记本Ⅱ”、“笔记本Ⅲ”以及以后的《神圣家族》和《评李斯特》中,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则是经验历史主义的;同时,在上述文本中,现实社会关系的线索在马克思的思路中是处于次要地位的。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开始,现实社会关系的线索被马克思提升到了理论线索的主导地位,但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仍然是经验历史主义的。只有从《哲学的贫困》开始,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平台,但《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本质内容的理解还不是科学的,只有到《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时期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本质内容的理解才真正科学而深刻。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1)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是学术界一直争论的问题,在文本依据相同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研究得出的不同的结论。对此,我们应该从马克思的原著中选取论述来进行理解和解释,马克思是怎么理解人的本质问题的。以下综述全面综合整理了1998-2012年来所发表的关于实践人本观研究的著作、学位论文及期刊等多方面文献资料,并且利用数字图书系统,在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论文网、万方数据库等权威性文献检索系统中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此研究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5.
根据哲学研究问题的基本环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考察试着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基本方法。通过考察马克思与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的初始关系、问题演进以及研究问题的方法的确定直至问题解决等三个基本环节的分析,发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理论过程是以马克思与传统世界的观念决裂开始直至马克思的死亡为结束的以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为主旨的人的解放和发展的人类哲学。  相似文献   

16.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创造的工业文明进行批判性反思的成果。马克思以工业为实践的核心概念说明感性的人的活动,分别从一般意义和特殊意义上阐发了工业作为实践概念的内涵。在一般意义上,工业是以感性的、异己的、有用的对象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人的对象化的本质力量,是人的文化创造活动;在特殊意义上,工业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历史运动,它从两个方面给予人的本质以历史的形式:一个方面是以它的有用的对象形式赋予人的本质以经济的形式,使经济的形式、经济的活动成为人的本质的表达和自我实现的基础;另一个方面是以资本的形式完成对人的统治。在阐发工业的一般意义时,马克思以异化劳动和异化劳动的扬弃说明人的本质创造的辩证过程,彰显了唯物史观的文化品格;在阐发工业的特殊意义时,马克思提出了两个批判原则,即资本的批判原则和道德的批判原则,彰显了唯物史观的批判品格。因此,对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我们既不能在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框架中,更不能回到前资本主义的传统文化的框架中去理解,而只能联系现代工业的变革,从历史科学传统的继承与变革的角度去理解。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人的解放的角度第一次表达了对共产主义的理解,指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是对人的本质的占有,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包含着丰富的人学内涵,其实质是探讨人的自由和人类解放的主题。马克思早期的共产主义思想对于弘扬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建设人的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国艳 《学理论》2010,(10):58-59
马克思确认实践是人类世界的本体,同时确认实践是人的生存的本体。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延续了苏联哲学对实践的理解。在许多哲学著作尤其是哲学教科书中,实践主要是作为认识论的范畴加以阐述的。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实践的概念。一是把实践概念理解为一个涵盖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统一的概念。二是生产劳动是构成马克思实践的概念中基础性的层面。三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本质是生存论的本体论,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本质上是"本体论解释框架内的实践概念"。最后,对传统实践概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马尔库塞是当代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早年曾师从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 ,后又师承多人并注重汲取先哲们的优秀思想成果。在 2 0世纪众多的人类命运解释者中 ,他以其“勇于批判和富有理想精神”而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文化批判理论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基础 ,关注人的存在和人的命运 ,致力于批判和超越现代人的文化危机和生存困境 ,有其独特的见解和不可忽视的理论地位。对马尔库塞的思想形成有着重大影响的主要有卢卡奇、弗洛伊德和马克思。   1 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继承和批判马尔库塞从事理论研究 ,有着明确的目的 ,这就…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创立科学实践观的过程中,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得出了许多新的结论,为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深入探讨马克思探索人的本质的逻辑演变过程,对正确认识和理解唯物史观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