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看,必须脱离单一主权货币作为世界货币的格局,世界货币发行需要有实体经济的支撑,需要有自己的“锚”。  相似文献   

2.
郝慧泽  席林 《学理论》2015,(8):37-38
白银货币体系下中国货币制度乃至金融格局具有对外依赖性,由此得出了重视货币独立性和金融产品定价权利的启示如下:货币发行的独立和币值稳定是金融体系独立的重要保证;控制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在实体经济的承受范围内;培育金融主体的风险控制能力;要充分认识金融产品定价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甘当善  王尧基 《理论视野》2011,(2):51-53,56
随着美元的不断贬值,特别是两轮美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人们提出了超主权货币及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构想,虽存在不少局限,但标志着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已是众望所归、不可逆转。为了应对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趋势,中国应在增加黄金储备、调整外汇储备结构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争取使IMF尽快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相似文献   

4.
黄益平 《理论参考》2009,(10):27-29
创立超主权的储备货币是一个长期改革的思路。而在今后十年甚至几十年内,则有可能出现群雄并起的局面,而最可能的格局则是三分天下:美元、欧元和一个亚洲货币。  相似文献   

5.
李建军 《理论参考》2009,(10):54-55
一、中短期内美元强势地位难以改变 首先,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相对平稳。1999年欧元问世以后,世界各国对欧元即将取代美元成为新的国际货币充满了期待,即使保守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于1944年7月,主要内容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钧,实质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1973年在美元危机中,美国宣布让美元贬值,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各国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代替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此瓦解,世界进入无体系状态。但之后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绝对主导地位,是国际清算的主要支付手段和各国主要储备货币。  相似文献   

7.
张加博 《学理论》2014,(11):22-23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国际货币经济机制处于无序状态,各国虽也试图围绕建立新的国际货币经济机制做出过尝试和替代措施,但因由于机制构建面临的制约因素,以及其对策可行性不足,新机制的构建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8.
关于亚洲货币合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鑫 《理论导刊》2002,(7):56-58
本文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以及欧洲一体化的经验为基础,结合亚洲地区政治、经济合作的现实环境,对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及可能形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次危机再次警示我们,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0.
货币是马克思深刻理解市民社会本质的关键范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货币的认识突破了哲学批判的单一视角,通过对国民经济学前提(私有财产)的批判,深刻指出了货币的劳动主体本质及其与私有财产的关系。在“货币”片断中,马克思以哲学批判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深刻揭示了货币的媒介作用、颠倒力量、需要异化和量的规定性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货币思想的理论突破,是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方法论创新的具体应用,对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发展逻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童宇航 《学理论》2013,(11):142-143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信用货币(credit money)则是由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现代信用货币是一种财产,但既非物权亦非债权,而是一种独立的财产类型。  相似文献   

12.
夏斌 《理论视野》2011,(1):36-38
世界增长的中心正在向亚洲向中国转移。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应抓住金融战略过渡期这一时期,加快国内金融充分市场化的进程,以积极姿态从事对外的金融事务。  相似文献   

13.
1999年欧元产生时,许多观察家纷纷预言,欧元很快将成为可以与美元相匹敌的世界货币,并在全球金融领域发挥与美元同等重要的作用。然而,事实却是欧元的成就远远低于这种预期,世界货币的权力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徐洁 《学理论》2012,(32):90-91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固有弊端日益暴露,在分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的三种路径选择。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是改革的最终理想选择,但就目前而言,先建立若干相互竞争的区域货币合作更具有现实意义,之后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形成超主权储备货币。  相似文献   

15.
孙音 《学理论》2009,(14):28-29
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融领域的公共品。本文从公共品供给视角,通过比较纳什均衡总供给与帕累托最优总供给,指出每个国家对于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这种公共品的自愿供给是不足的,需要加强协调和管理,并且纳什均衡供给的结果表明,高收入国家提供公共品,在建立国际货币体系上要肩负责任与义务,低收入国家可搭便车。国家收入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差异及变化是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和变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曹彤 《理论参考》2009,(10):30-32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亚洲人民币”,构建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新格局,既是应对当前经济金融危机需要,更是推动国际货币体系重构,保持国际金融体系长期稳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关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华勇 《理论参考》2009,(10):14-15
现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弊端 第一,美元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与霸权地位。这种垄断霸权地位使得全球流动性的松紧基本操持在美联储手中。在世界主要中央银行中,货币政策的目标绝大多数是单一的,即物价稳定,而美联储仍实行多目标制,  相似文献   

18.
清朝晚期,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国内农民起义频发的状态下,清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不得不参照西方流通货币形制和本国国情,施行货币形制变革。中国行用货币实现了形状、重量、材质和加工工艺等多方面的变革和改进,逐步具备了近代货币的形制,为中国近现代货币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德甫  刘俊  张应梅 《学理论》2009,(25):144-146
决策层及理论界今年3月份提出了一种主张,即针对美元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货币充当世界的关键货币或储备货币,由此引起世界经济动荡和危机,从而这种国际货币体系难以持续问题,提出"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这种设想不无道理。但在现有世界格局下是难以实行的,理由是:(1)货币是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一般等价物,其存在依据是实体经济;(2)主权国家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由实体经济予以支持,离开实体经济的货币是不存在的;(3)特别提款权的性质是记账单位,是人为货币,无法用于实际买卖支付,要改变其性质,使其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公认的支付手段,就必须改变其基础,使之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上,但这是困难的;(4)欧元是一种超国家主权的信用货币,在全世界具有不可复制性。  相似文献   

20.
在香港财经评论员曹仁超看来,过去近40年,美国滥用美元"世界货币"地位,至少发动过三场货币战,打击其他经济体,而美国资本集团从中赚得盆满钵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