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郭秀清 《理论探索》2011,(5):106-109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国家安全观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体现在安全的内容、主体及实现路径三方面。在安全内容上,由军事安全转变为包括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等的综合安全;在安全主体上,由单一的国家安全转变为包括国家安全、国际安全及人的安全的复合安全;在安全的实现路径上,由同盟策略转变为以平等协商为特征的合作安全。  相似文献   

2.
在21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东亚国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对世界和平和经济繁荣也具有重大意义。但是自冷战结束后,东亚安全形势的恶化和安全困境的出现严重干扰了世界和平的进程。为了探究东亚安全形势变化的原因并建立东亚地区的安全机制,一些中国学者把视线转向了对东亚安全形势的研究。20年来,国内学者通过各种领域发表了300多篇著述,本文将以些成果为依据,对国内关于东亚安全问题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  相似文献   

3.
王成君 《学理论》2014,(11):24-25,36
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的非传统安全出现了国内安全国际化和国际安全国内化的明显趋势,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环境的相互依赖进一步加深,互动关系更加明显。"一方面,使我国在处理国际安全问题和外交事务中,来自国内的压力增大,要求对外安全选择必须顾及国内各阶层和民众的利益,更多考虑社会的反映。另一方面,使我国国内安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国际社会的制约,而不得不更多地考虑地区稳定和国际社会的承受能力。"①  相似文献   

4.
陈丽 《学理论》2012,(35):186-187
以恒源煤矿在建塑煤矿班组安全文化的一些做法为例,综合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理论,结合煤矿企业的自身特点实际,具体阐述了煤矿企业在建塑企业文化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即建塑班组安全文化,以期对煤矿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促进煤矿安全生产、高效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范晓菁 《学理论》2010,(24):79-80
随着互联网的日渐成熟,网络安全逐渐成为一个潜在的巨大问题,而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长期以来对信息安全的要求就更加迫切了,安全隐患也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严重阻碍。针对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进行风险分析,从电子商务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两方面提出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安全问题是我国今后发展电子商务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认识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从国家安全、民族存亡的高度对食品安全重要性达成共识,堵死食品安全事件借口,共筑食品安全的思想防线,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随着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逐步走向了法制化.但在法律法规的具体实施中,还遇到了一些理解和操作上的问题.本文从安全管理体制中的组织机构、施工工艺、安全管理几方面谈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27)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视域、兼顾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背景下提出,它不仅是一个关于安全的概念,更是一种理念,表达了安全事实所可能达到的最好状态,饱含了不同行为体对安全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的期待与追求,是人们对于建立安全共同体所持的一种理想。总体国家安全观正确把握了国家安全形势的新特点新趋势,是一个包含着多种行为体的共同安全。它在更宽广的时空领域内考虑到了国际关系与内政的联系、国际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之间的协调,除了民族国家这一主导性的安全主体以外囊括了个人、团体及全球等单位,实现了国家安全与个人安全、群体安全和全球安全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9.
殷鹤 《理论导刊》2020,(2):57-61,106
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理论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安全思想为指导,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技术、文化、安全的重要论断与中国管网治网经验的融合。互联网传入中国20余年,党和政府通过思想引领、技术支持、人才培养,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网络文化安全治理之路,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点与不足。为此,要不断推进网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加强对各种文化思潮的研判,消除治理的滞后性;总结国际治理经验教训,寻求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科技与人才双突破。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10月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出席第八届东亚峰会时发表讲话,呼吁东亚各国增进安全互信,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李克强指出,在亚太地区建立一个符合地区实际、满足各方需要的区域安全架构势在必行。中方主张推广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新安全观,推动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坦诚对话与合作,让东亚永享稳定安宁。  相似文献   

11.
成松文 《民主》2005,(7):16-17
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安全生产的形势严峻,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生产事故,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很大的损失。广东省的情况也不例外。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已经颁布并于2002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广东省依据“安全生产法”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经常召开安全工作会议,通报事故发生的情况,追究事故责任,成绩也很显著。然而,由于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34)
近年来连续发生的"9·11"事件等重大袭击,东亚、拉美金融危机,"非典"疫情传播,乃至印度海啸等,都进一步引起各国对非传统安全的重视。相对传统安全而言,非传统安全是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当然二者之间也是密切联系的,同时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并不一定是单一存在的,在一定条件下非传统安全威胁可以升级为军事威胁。所以各国政府在谋划国家安全战略时,要通过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的客观判断,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在推动国家安全内涵拓展的同时,亦催生了科技安全的兴起,并且在国家安全的构成中科技安全的作用呈现出越来越突出的趋势。国家科技安全即国家安全的科技化,包含了以科技系统为目的和以科技为手段的综合安全态势。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科技安全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挑战,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思考积极的应对之策,强化我国的科技安全,为我国国家安全提供稳固的支撑和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沈洪波 《理论导刊》2007,26(8):114-117
"安全困境"是国家安全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非传统安全作为新的安全研究领域引发了新的安全研究线索和"安全困境"问题。对于非传统安全重要内容之一的国家文化安全的研究来说,其"安全困境"问题的研究与认识包括文化安全的理论困境、文化安全的主体要素间存在矛盾和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与反对文化霸权的认识误区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东亚安全秩序演变的过程中,中国因素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并成为引领东亚安全秩序变革的核心动力.随着中国和平崛起进程的加速和东亚合作进程的积极推进.中国与东亚安全秩序建构呈现良性互动,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不仅中国崛起是引领东亚安全秩序变革的核心力量,后者也是考验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崛起的重要标尺.面对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国家安全问题,面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与美国的关系问题,我们的态度是:中国应与东亚国家积极合作,确立东亚各国基于共同利益的基本战略框架,并逐步丰富,以奠定东亚安全秩序建构的基石.使中国在东亚安全问题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徐桂花  周慧 《学理论》2009,(26):83-84
本文首次提出了构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较系统地阐述了安全信息、安全信息管理、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安全信息管理平台的架构、功能和特征。核心业务流程包括安全信息的收集流程和组织流程。平台的保障体系则包括组织保障、法规保障、利益保障、资金保障以及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29)
实现高校校园安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合作。预防为主和提前控制,这是基本宗旨;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责任制度,这是保障因素;合理安装校园电子监控系统,这是物资保障;提高安全意识,开展生命教育,这是重中之重;部署综合决策,实施紧急应对,这是核心行动。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31)
主权国家怎样在当代全球互动背景下实现国家安全,有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论,均势安全、权力均衡、集体安全等不同选择。现实中,没有一个国家会单纯执行某种纯粹的战略。我国的选择应该是,在大力发展自身势力的同时,要充分地认清当前我国所处的国际地位,将着眼于外部环境的战略与着眼于内部发展的开放战略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安全策略,只有当国家安全战略的选择适合时代的背景和挑战,国家的安全才会有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世界石油安全走势与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是世界第一大能源和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石油生产地和消费地的不一致性导致了世界范围内对石油的争夺,进而带来一系列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的矛盾和争端。我国能源消费对石油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从国内外多角度构建以石油为主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的中国国家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传统安全威胁是21世纪国家安全的主要战略对手,人民安全的凸现是当今世界安全的根本特征。中国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是兼具中国古代邪教、会党、民族分离主义,以及国际现代恐怖主义基本特征的内生性民间反政府势力,中国的人民安全将面临更大挑战,中国的战略重点将长期在国内。鉴此,结合当今世界安全的新形势,作者论证了树立人民安全观,以及制定和构建相应的国家安全战略、体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