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已有60年。在这60年里,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共领导集体根据党执政环境的变化和执政实践的发展,坚持继承和发展正确的执政理念,坚持调整和更新不合时宜的执政理念,坚持丰富和创新科学的执政理念,实现了党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
李奋生 《学理论》2009,(20):34-35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在执政理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新发展。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3.
韩义德的“突出重点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一文指出,要增强执政意识,在确立执政理念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明确发展目标,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强化执政主体,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规范执政行为,在加强廉政建设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改进执政方式,在完善制度体系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4.
执政理念是执政主体在实践中形成的并用以规范和指导执政实践的基本观点和基础理论。它集中反映了执政主体的价值取向、基本目标和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从“大民主”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从“发展是硬道理”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执政理念不断演进,逐步南经验层面的模糊、  相似文献   

5.
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大举措,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一方面,只有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抓住了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另一方面,党的先进性,最终必须通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来体现、来检验。  相似文献   

6.
陈家喜 《团结》2014,(1):40-42
一、国家治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转型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不仅为中国未来发展设定了方向指引,同时也蕴含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的重大转变。在新社会背景和执政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开始更加注重从现代治理理念出发重构党的执政思维,注重从一元执政到一元主导和多元参与;从一党治国理政到社会协同参与的执政机制转变。因此,国家治理不仅是中国全面改革的目标定位,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思维转型。  相似文献   

7.
崔健 《党政论坛》2011,(13):14-17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执政理念的科学体系日趋丰富发展。它表明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党的理论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值此建党90周年之际,回望与梳理党成立以来执政理念发展的历史脉络,从最新高度审视与把握它的发展特点,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因此,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两者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必须在紧紧抓住保持党员先进性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结合点上下功夫,必须体现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完成任务上。  相似文献   

9.
《求知》2003,(1):22-23,3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个科学论断,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科学总结和认识的升华。表明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己任,以兴国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  相似文献   

10.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需要全党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理念、形成科学机制、创新科学方法,更需要理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即通过科学的理论创新丰富党建科学化的理论内涵,通过形成了与“执政”相关的一系列概念和范畴,找到党建科学化理论发展的自身规律性和相互联系性,进而促进实践发展。执政形态是对党的执政现状的体制描述和整体表达,执政形态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就是党的建设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树立执政形态的理论和思维,对于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新阶段、新任务对地方党委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通过改革和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保障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从我们最近调查的情况看,提高地方党委执政能力,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应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着重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及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我们党自身建设的实际情况,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时代条件,研究执政环境、执政基础及执政主体,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从增强党的执政意识,  相似文献   

13.
发达国家传统政党地位下降和新的政党崛起在日本,连续执政长达38年的自民党一度失去了执政地位,在意大利,战后一直处于执政地位的天民党被丑闻所困扰,最终分裂:改名,失去了左右政坛的能力。与此相对照,一些新的政党趁机崛起。在新崛起的政党中,地方性政党和极右政党的发展引人注目。二、发展中国家朝着多党制方向发展在非洲60年代有70%的国家实行一党制;在拉丁美洲,则是以家族统治、代表大庄园主和大买办利益的右派政党执政、军人执政为主的寡头政治长期占支配地位。80年代后期,多党民主化风潮猛烈冲击非洲各国的一党制,现在,…  相似文献   

14.
刘学键 《求知》2006,(7):24-25
我们中共天津中德培训中心委员会新一届党委组建三年来,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委全会精神,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围绕发展,集中精力抓大事、抓决策,在改革建设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充分发挥了作用,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成绩,创造了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与执政阶段性目标的发展变化,执政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形成了总体上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文化。这一执政文化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基本理念,以"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为根本方式,在执政实践过程中体现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领导方式转变,是提高领导水平的关键。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党中央及省、市委对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如何结合县情特点,确定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措施,凝聚发展力量,加快发展步伐,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是历届秦安县委、县政府着力研究探索的问题,也是县委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王崇明 《求知》2005,(4):30-31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等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这些变化,都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为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对策和措施,明确提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要“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井建斌  姚胜安 《求知》2009,(12):35-37
一个政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如何不断地提升治党能力,从而以高超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担负起执政的责任、完成好执政的使命、实现好执政的理想,这是一个世界性的执政难题。在这方面,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老党、大党丧失政权的失败,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60年执政的成功实践,也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执政资源是一个执政党所能掌握和运用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包括人才资源、经济资源、物质资源、政策资源等各类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掌握和运用执政资源,是一个政党执掌政权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政党实现执政使命的基本前提。一个执政党对执政资源如何配置和运用,受执政党自身性质、执政使命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我国正突出地面临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基层发展不够的问题,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发展群众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作为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是必然选择和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决定了中闲共产党是一个没有自己私利、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利益的先进政党。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部是为了实现、维护和发展中斟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执政党的执政成本的运作,就应全面体现这样的价值观。执政成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