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田春雷  陈秀珍 《学理论》2012,(10):92-93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高校贫困生心理现状特点的剖析和论述,提出改善其心理健康的方案和策略,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世伟 《学理论》2011,(13):293-294
伴随着经济体制和高校体制的改革,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虽然为更多贫困生提供了进入高校学习深造的机会,但同时也使煤炭高校贫困生比例逐年上升。煤炭高校贫困生本身在思想上、心理上、学习中和生活中都具有独有的特征。在对当前我国煤炭高校贫困生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高校、家庭和个人等三个层面提出了解决煤炭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齐艳萍  高朋敏 《学理论》2013,(15):339-340
在强调对高校贫困生进行生活上关心和经济上资助的同时,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值得我们分析和研究,其中部分物质和精神的双贫困生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从分析高校贫困生心理现状、反映出的心理问题及产生的背景、原因入手,探讨预防和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王娟 《学理论》2010,(10):258-259
贫困生是我国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高校贫困生问题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热点问题。贫困生的思想状况等精神层面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有关贫困生的全面发展问题引起教育者及社会的思考。首先认识贫困生的思想及心理上易出现的问题,详细分析作好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提出了若干对策性建议。通过认真分析贫困生的现状,找出当前贫困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和改进贫困生教育的思路,以努力促进贫困生资助的个体效益、社会效益和工作效益共同增长。  相似文献   

5.
刘振洋 《学理论》2014,(20):289-290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经济资助系统性较弱、精神引导针对性不强、心理辅导具体性欠佳、就业帮助持续性较差等现状。解决对策:完善经济资助体系、树立贫困生的精神支柱、营建贫困生的良好心态、加强对贫困生的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6.
高校贫困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立.为了帮助贫困学生从精神上、心理上解困,高校必须建立贫困生心理健康档案,客观分析了解和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晨光  高娃  宫小淇 《学理论》2013,(12):308-309
随着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凸显,民族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建设愈加重要。以单一经济资助为主的贫困生资助体系难以适应贫困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针对高校贫困生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深入把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以资助体系为依托,积极开展物质激励,情感交流,心理支持,激发贫困学生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资助制度的育人导向功能,完善对贫困资助体系的多渠道构建,以期实现高等教育"育人"和"济困"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8.
于杰  朱爱华  石晶 《学理论》2013,(23):383-384
近年来贫困大学生思想及心理上的问题日益凸显,高校应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为治理和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新理念。学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从解除贫困生心理困惑,提升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校园氛围等方面采取措施,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提升他们的个人发展能力,为他们营造和谐的成才氛围。  相似文献   

9.
王梅 《学理论》2011,(11):307-308
贫困生是当前中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健全其良好的社会心态、心理素质,培养其高尚的心理情操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亟待攻关的课题。从分析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入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徐广洲 《学理论》2010,(19):125-126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对于贫困生个体而言贫困是影响其成长的重要因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掌握贫困生的消极心理及成因,并寻找解决的途径、方法,让这个特殊的群体从困境中崛起,成为国家的栋梁。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妇女工作主题经历了从"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到"全面发展"这一具体化演变,这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贵在落实,崇尚实干"的执政理念高度吻合。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妇女运动与妇女解放"仍然是党的妇女工作主题;改革开放初,强调妇女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而对妇女自身的发展较为忽视,1995年北京世妇会的召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确立,标志主题的第一次变化;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主题讲话标志着主题的第二次变化。  相似文献   

12.
社区结构是行为主体为满足居民需求而选择的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方式及由此形成的相互关系。物质资源对行为主体的相互关系的决定性影响以及主体观念对相互关系的能动作用共同改变着社区的结构,透过物、关系和观念审视社区结构生成和演变所揭示出的内在的规律和发展的逻辑,为解释当前社区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的实质是“党纪”严于国法,即“纪严于法”。党纪的严格性应有一定边界。其本质上是党员特殊身份与公民普遍身份何者为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念与执政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如何协调的问题,是党内法规“姓党”与“属法”如何同时体现的问题。依此,党纪之严,涉及党员基本权利时应与宪法法律相协调,对党员设置更高标准时应根据不同主体分别设计,约束党员内心活动时应配套执纪细则。同时,党纪应限缩绝对服从事项,保障党员权利,并根据党纪的不同类别具体决定党纪“行为模式”的抽象程度,确保其一定程度的明确性和可预期性。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11)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这对新时代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基层领导干部存在着责任感(是否愿意干实事)和领导力(是否有能力干实事)两大方面的短板,解决这些短板刻不容缓。为此,在完善基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要选拔高素质人才,引进高水平人才。在健全基层领导干部管理方面,要加强学习培训,提升领导干部素养;完善激励机制,形成物质精神双重关怀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形成全方位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东方大国从根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且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第二代领导集体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把改革引向政治领域,开辟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第三代领导集体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谭仕荣 《学理论》2011,(7):38-39
领导干部只有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学习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依法执政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才能培育其综合能力,才能肩负起领导责任,才能当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6)
作为执政党,必然有力量。究其实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来自于自身力量,来自于人民力量,来自于国际力量。深入探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对于进一步增强执政党的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英文 《学理论》2013,(13):10-11
当今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四处兜售其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念,给世界带来的不是和平与稳定,而是动荡与不安。从当今世界发展现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出发,阐述了中国发展模式的正确性以及对世界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从实践“三个代表”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时代要求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深刻阐述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辩证统一性,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又鲜明地反映了时代进步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要求,为推进新世纪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污染环境罪主观方面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修正案(八)》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进行了重大修改,罪名也变为污染环境罪.一般认为,修改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是过失犯罪,但对于修改后的污染环境罪是故意还是过失犯罪,理论上颇有争议,存有过失说、双重罪过形式说及故意说等观点.但过失说及双重罪过形式说均不能正确反映本罪修改的实质意义,不利于正确认定污染环境罪,不利于有效打击污染环境的行为,因而不足取.无论从文理的角度,还是从论理的角度,污染环境罪都应当是故意犯罪.将污染环境罪解释为故意犯罪,有利于惩治污染环境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