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货币是马克思深刻理解市民社会本质的关键范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货币的认识突破了哲学批判的单一视角,通过对国民经济学前提(私有财产)的批判,深刻指出了货币的劳动主体本质及其与私有财产的关系。在“货币”片断中,马克思以哲学批判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深刻揭示了货币的媒介作用、颠倒力量、需要异化和量的规定性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货币思想的理论突破,是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方法论创新的具体应用,对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发展逻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求知》2017,(7)
<正>《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自1939年在莫斯科首次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为题出版和自1953年在德国柏林重印以来,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货币章"中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01《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写作背景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资本论》是以对商品的分析为开篇的,而在作为《资本论》手稿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则是以"货币章"为开篇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之所以从对商品的分析开始,既是因为商品概念是马克思《资本论》唯一可能的开端范畴,而对商品的分析亦是《资本论》唯一可能的开篇之章,也是因为"商品章"作为《资本论》的开篇之章所具有的"外部性",使得《资本论》的整体文本结构与文本逻辑得以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顺序展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资本论》经济学-哲学批判内在统一的哲学底蕴在于其唯物史观性质。唯物史观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开展提供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依据,而在经济哲学批判中唯物史观得以深化。由于《资本论》学科性质的二重性,唯有从经济学-哲学批判内在统一的理论视角,才最有可能在理论上阐明《资本论》及其手稿对唯物史观的深化,从而揭示、挖掘和把握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唯物史观的新的存在方式和新的发展,并为推进唯物史观的再认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于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尤其是对于蒲鲁东的批判,是其在一般方法论上将归纳法和演绎法融合在一起的连接点。对蒲鲁东的批判及其随后进行的更为深入的理论研究,使马克思具备了对蒲鲁东所表述的"范畴"进行历史性剥离的条件,把历史的过程真实地剥离开来,把其活生生的真实地展示出来,由此而取得的思想成果是马克思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思想前提。其在批判的过程中实现归纳法与演绎法的融合,从而进一步发展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经济形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始人都曾有过概括性的论述。马克思在1857年所写的评论庸俗经济学家巴师夏和凯里的未完成的手稿中,已经提到原始“公有制”、“奴隶制”、“农奴制”、“雇佣劳动制度”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等不同社会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4、16页)他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3页)他在《资本论》中讲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还概括了原始的  相似文献   

7.
王俞晓 《学理论》2009,(19):168-169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等作为科学的历史分析方法,不仅在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及其以后的《资本论》等政治经济学著作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及体现,而且在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有鲜明的体现,它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弗洛姆、布洛赫、马斯洛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学家在建构其人学理论时,只是把人性当作一个客观的事实来看待,在方法论上拘泥于非历史性的伦理学或心理学方法,无法进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视域,因而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这也导致他们不能准确地把握人性论的实质。阿尔都塞虽然指出了仅仅从人道主义视角来理解马克思的错误所在,但由于他形而上学地放大了方法论的作用而忽视了马克思重要的思想特质。1844年写作《穆勒评注》时期的青年马克思,由于撇开了对社会历史生产过程的深入分析而直接进入到对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的批判性研究,因而还不具备历史地分析人性的思想基础;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之前所持有的异化式的人道主义逐渐为现实的人道主义所代替;1845年之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和蒲鲁东的抽象人性论进行了集中批判;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发展性间接地阐释了认识人性的科学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早期宗教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对于理解唯物史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宗教批判贯穿了马克思早期哲学的发展及其转向,在《德法年鉴》时期实现了重大转向,马克思在批判以鲍威尔等青年黑格尔派宗教批判思想后,将宗教问题的根源指向市民社会。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入分析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基础上,逐渐将宗教、法律、道德等意识形态指向了物质生产,最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将宗教问题归纳于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范畴中。简言之,马克思宗教批判伴随着唯物史观形成的过程,重新考察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能够深刻把握马克思哲学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动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称黑格尔是站在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从而在《手稿》的最后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并认为这种批判是十分必要的,正是以此为主题,试图阐明黑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家立场”,以及它成为《手稿》中对国民经济学批判的必要部分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诠释马克思国民经济学批判旨在对人的历史的复归.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早期就对市民社会进行过分析和批判,其分析和批判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成果体现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论犹太人问题》这两个文本中,主要是从一种法哲学的角度来看待市民社会;第二个阶段的成果则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一文本中,主要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审视市民社会。马克思早期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尽管存在不少问题,却是一笔重要遗产,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2.
郭士博 《学理论》2013,(7):33-34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跳级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手稿》中的关于人的异化、类存在和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都深深印刻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但马克思在此基础上突破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缺陷,在对"人"的认识上,实现了对费尔巴哈视野中"人"的超越,从而奠定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进行全面系统批判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一、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本质特征何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马克思、恩格斯曾有过自己的表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见解中有决定意义的论点,在我的1847年出版的为反对蒲鲁东而写的著作《哲学的贫困》中第一次做了科学的、虽然只是论战性的概述"。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序言里也指出,"……马克思和我所主张的辩证方法和共产主义世界观……首先在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共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对科学共产主义的论证是伴随着他的经济学说的形成逐渐成熟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资本论》的第一部草稿,它标志着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形成。在这部手稿中,根据唯物辩证法和发展观,结合对资本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研究,他对共产主义的特征作了预测和分析,从理论上预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指明了社会发展的方向。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15.
丁立卿  兰玉艳 《学理论》2010,(29):16-1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哲学与经济学双重批判的方式指出,蒲鲁东、傅立叶、圣西门等主张的共产主义的根本缺陷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现实生存方式的前提下意图实现人类的自由解放,这是一种乌托邦的空想。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解放诉求不仅在于扬弃私有财产,更为根本的是否定与变革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命存在方式,形成新的共产主义的生存方式。在变革生存方式的语境中,此种共产主义的特质是: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从片面性走向全面性,从利己性走向社会性。  相似文献   

1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这种基础性地位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通过揭示人的对象性实践本质及人之存在的历史性,阐明了现实的人及其生活世界的根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了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其二,通过对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关系的分析,揭示了私有财产的人的本质,从而奠定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本框架;其三,是在一般形而上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到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和对共产主义内涵的阐释。这三重基本的理论逻辑贯穿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始终,并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的争论集中到一点,是绝对贫困化问题。在马克思关于贫困化问题论述的发展过程中,绝对贫困化范畴有着两层含义。 (一) 第一层含义,就是指在生产资料的占有上,工人阶级处于一无所有的(绝对贫困)状态,这种状态不断深化的运动直接表现为工人对于资本的隶属关系不断加深的过程。马克思曾经多次明确地谈到“绝对贫困”的这一含义。他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第二篇中,就已经争门论述了“在自由工人的概念里包含着赤贫”。他强调指出:“在自由工人的概念里已经包含着这样的意思:他是赤贫,潜在的赤贫。按照他的经济条件说,他不过是活的劳动能力而已,因而也有生活的需要。……他作为工人能够生活,仅仅是由于他拿自己的劳动能力去换取构成劳动的基金的那部分资本。这种交换本身是同那些对工人来说偶然的、对他的有机存存漠不相关的条件连结在一起的。因此工人是潜在的赤贫。”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赤贫”与他后来干1861年8月-1863年7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中明确提到的“绝对的贫困”是同一含义。马克思在这部手稿的第一章《货币转化为资本》中明确谈到:“劳动能力表现为绝对的贫困,因为整个物质财高世界以及物质财富的一般形式即交换  相似文献   

18.
诸多研究者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的文字当作马克思的思想加以引用。从文本与义理两方面分析,这种引用是对马克思的误读,是把马克思所批判的观点当成了马克思的思想。这种误读是学风问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社会发展阶段论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改变世界的条件和基础,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中运用历史辩证法,从当时资产阶级社会出发,建立了社会发展阶段论.马克思社会发展阶段论并不是通常意义上“五大社会形态”论或“三大社会形态”论,因为它并不致力于社会历史过程的全面考察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具体划分和描述.实质上,它既不是解释社会历史的完美模式,也不是为现存社会辩护的实证理论,而是以改变世界为目的的社会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1)
马克思的对象化思想集中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之中。在《手稿》中,马克思通过批判和扬弃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对象化思想,论述了客观事物对象性的普遍性、人是对象性存在物、对象化是人的本质力量、人的对象化是受动与能动的统一、人的对象性是一个历史生成过程等五个方面的丰富内涵。马克思的对象化思想在人自身的内在能力、外在的物质世界、人的社会关系三个方面对当今人的发展问题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