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与主流文化,能否作为人民的信仰进一步巩固就显得至关紧要。过去,党要取得革命胜利,需要马克思主义信仰;今天,党要长期执政,国家要长治久安,更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当前要直面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切实巩固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信仰的地位,切实加大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灌输力度,切实改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生存环境,让马克思主义信仰真正在中国扎下根来。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增长,但与之相对的却是作为社会主导意识的马克思主义遭到来自多元文化和各种社会思想的挑战。社会主义探索中的错误实践动摇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基础,而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弊病更加深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因此,基于我国生产力相对不发达的客观实际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全民信仰的长期性,改变传统权力主导的信仰结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继承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对个人的发展具有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作用。人生信仰的核心是人生观。在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相互激荡,信仰博弈在所难免,而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指引的人生观教育长期低位徘徊,无法穿透触及人们的心灵。面对此情,努力彰显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科学性,引导人们确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指导地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石瑞红 《学理论》2015,(2):249-251
当前,一些社会思潮在相当程度上干扰了大学生的信仰选择。社会思潮的多元性、多变性、隐蔽性,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造成混乱,增加了大学生信仰选择的复杂性;社会思潮的阶级性、目的性,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产生了冲击和抵消的作用,使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怀疑;社会思潮传播的多媒体化,大大增强了大学生的认同度,从而淡化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思潮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高度介入,迎合了大学生思想困惑和迷惘的心理,从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转移。分析这些现象有助于加强和改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5.
浅谈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确保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确保我们国家长期繁荣昌盛,确保我们军队“打得赢”、“不变质”的基础工程,也是当前思想政治建设一项极其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但从这些年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从方向上讲,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江泽民同志指出:“如果在意识形态领域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东一个主义,西一个主义,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搞得五花八门,最终必然由思想混乱导致社会动荡。”面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需要我们通过…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3)
马克思主义理论出自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并受到各种思想流派的影响,结合历史发展中思想精华的启蒙,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扬弃与批判,最终形成的,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想根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是一种引领工人阶级追求自身和人类解放,追求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行动指南。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传播的过程中,列宁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并迅速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中得到传播,其内涵是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最坚定、最科学,理解好这一点,就能从根本上理解他的伟大人生和由他创立的伟大理论。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就要坚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信仰,就要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挑战与回应:意识形态危机与主流意识形态的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娟  习裕军 《理论导刊》2006,1(5):24-28
意识形态是政治权威政治合法性的一个重要源泉。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全面转型,我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淡化、弱化,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严峻的信仰和认同危机。这就需要大力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不断提高其适应力、整合力、引导力、认同度,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持续的合法性源泉。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0,(5)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对大学生、高校以及国家的精神文化与信仰建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网络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会空间,这种社会空间发展状态对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很多的挑战和诸多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务必要主动适应网络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在坚持理论创新的同时,切实做好开发马克思主义信仰网络平台,掌握网络平台的话语主动权,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监控,积极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社会空间;坚持外在教育引导与自觉学习提升相结合的办法,从马克思主义信仰认知、认同与践行等三个层面,增强当代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断丰富与提升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教育与信仰空间。  相似文献   

10.
1.解决好“信与不信”的问题。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这“两个巩固”,关键是要解决好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问题。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更加紧密地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人民群众思想实际,最大限度地增进思想共识。要增强对时代主题的认同,深化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1.
杨欣艳  范晓锐 《学理论》2012,(32):284-285
当今大学生信仰多元化,各种信仰出现在大学校园,马克思主义信仰仍然在学生群体中占首要的地位,但是也出现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天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学生信仰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看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全球化背景下多元信仰的外部冲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及其信仰教育内部缺失两个方面,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多元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信仰心态纷繁复杂,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弱化的趋势,大学生信仰呈现多样化、功利化、世俗化的特点。这与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和大学生自身思想文化素养有着密切关联,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化则是另一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强大学生主流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在繁芜丛杂的信仰中树立正确的信仰观。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1)
铸固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社会的深度转型和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全球化态势下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涌动以及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滋生,铸固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已成为当今从严治党的紧迫任务之一。在治理过程中,要逐渐形成预先防范与从严治理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党内民主监督与广大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迄今人类信仰史上最现实、最合理的信仰,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是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的一项神圣使命。因之,思想政治教育和个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紧密相关。当代哲学以人性理解为主题的转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础,并从哲学维度为思想政治教育澄明了人对人的理解之具体要求。就此而言,实现个体信仰家园诗意的栖居决定了人对人的理解构成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科学信仰教育的隐忧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教育对于当今中国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信仰教育的现实状况存在各种问题,宗教信仰具有长期性,民间信仰复兴,某些迷信观念行为大行其道。科学信仰教育必须积极应对现实难题,认真研究信仰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反思科学信仰教育的不足,提高科学信仰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正>在当前形势下,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维特点,笔者认为,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与弘扬民族文化相结合信仰是人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持有和选择,必须由人们自己来选择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0,(3)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是由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大学生自发形成的学生社团组织,是大学生学习、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是加强、改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有效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堂外实现理论内化与实践外化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抓手。发挥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的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要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要充分重视和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主流意识形态与主导意识形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中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贯通主导意识形态和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部件,是意识形态工作中必须牢牢抓紧和长期建设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作用,统一全党全社会的思想,凝聚力量,画好新时代思想同心圆。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3)
思政课教学是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并外化为行为习惯的过程,需要学生有坚定的发自内心的信仰力量支撑。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出现困境: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基于功利主义,无法将社会对大学生的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外化为品德行为习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为与他们相对立的异化活动,无法对他们的思想道德产生影响。应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体性;发挥思政课教师引导作用,提升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前多元多样社会思潮的出现有着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主体意识觉醒的社会心理条件、社会分层和利益分化的动力因素以及某些社会矛盾凸显的直接原因。这些社会思潮往往自称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以某种西方社会思潮为思想资源,与马克思主义争夺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对此,我们必须保持警惕,把握它们的新态势,重点分析其中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实质,着力解决由社会思潮反映出来的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