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磊 《学理论》2012,(35):105-106
新闻媒体介入到司法监督领域,可以促进司法的公正与透明,形成新闻监督与司法之间的良性互动,但是新闻媒体不当的监督方式,却会影响司法的公正与权威,正确认识和处理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互动关系,合理调整新闻媒体报道司法活动的限度,不仅要加强法律与行业规范的制定,同时也应从法官中立性的加强、媒体自身制度的建设、政府完善相关制度等方式入手,多管齐下,才能最终实现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关于司法公正中的媒体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公正与媒体监督具有各自的内涵与界限,而审判公开制度、法庭准入规则和其他相关法律规定构成了我国目前处理司法与媒体关系的法律依据.理清司法公正与媒体监督的关系,需要把握好审判独立与媒体监督的关系,媒体监督对司法公正的消极影响和促进作用.构建司法与传媒良性合理关系的基本思路是:媒体监督不能越过审判独立的边界,媒体时司法的监督应以事后监督为主.  相似文献   

3.
一方面,自媒体时代民众介入司法活动有利于案件曝光、监督司法活动,也有利于司法机关了解民意;另一方面,自媒体平台乱象会影响法官的裁量,司法机关公信力会受到自媒体言论影响,自媒体营销能力的差异将导致新的不平等。为消除消极影响,法律应规范自媒体用户言论,司法机关应提高人员素质,国家应树立司法权威、提高民众法律意识,以促进自媒体监督与刑事司法活动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4.
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和谐与冲突共存。对媒体监督司法进行必要的限制并且确定司法保护舆论监督的原则,是寻求新闻自由价值与司法独立价值之间平衡的必然选择,并将为最终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和平衡提供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加强执政党的自我监督和外部监督必须从调整结构,创新机制,实现多元互动入手.就中共的自我监督机构来说,应提高纪委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党代会、全委会的监督功能,把党内功能性监督和结构性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就执政党的外部监督来说,应进一步健全法律监督、人大监督和行政监督机制,并与参政党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媒体舆论监督相结合,以强化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互动,实现各个监督主体的多元互动.  相似文献   

6.
厉旖旎 《学理论》2012,(32):112-113
公众传媒与司法之间的关系既有协调又有冲突,二者追求的目标都是公平正义。传媒自由灵活、影响力广泛,司法相对封闭独立,有着权威性和强制性,舆论监督是权力要求,近年来,传媒由于介入司法活动,使二者关系紧张。传媒与司法各有优点又存在不足,应该设置一种能够平衡二者利益关系,既约束传媒活动范围,保证司法独立,又保证司法监督的有效实行。为此,应通过相应法律规范制约媒体;法学家适当参与新闻评论;倡导其他更具优越性的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7.
季金华 《理论探索》2021,(1):108-120
在很大程度上,人们选择何种方式来解决利益冲突是由文化决定的。随着从优先选择调解到优先选择诉讼的文化转型,从信赖共同体权威到信赖国家权威的文化转型,从片面追求实体正义向注重程序正义的文化转型,人们逐渐形成了优先选择司法途径的文化心理基础。司法审判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沟通,司法过程中当事人之间、法官与当事人之间、法官与社会公众之间、法官与法官之间关于事实认定问题和法律适用问题所进行的文化沟通,是寻求司法共识的重要机制。尊重司法结果的过程实质上是从主流价值观角度认识和评价司法结果的价值取向的过程,文化教育、文化评价、文化示范和文化体验有助于人们建立理性认识司法结果的文化思维模式,能够唤起社会主体信任法治、尊重法治的文化情怀,形成尊重司法、信任司法的文化情感,确立接受司法裁判结果的文化意识,是认同司法结果的重要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理念与依法治国的价值目标具有本质上的统一性,依法治国进程中应该将和谐理念作为其核心价值,并以社会的和谐程度来检验法治建设的成效。目前我国依法治国进程中存在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和谐社会理念下依法治国价值目标内容应调整更新。要从构建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完善维护生态平衡的法律机制、推行司法改革、实现司法公正等方面加快我国依法治国进程。  相似文献   

9.
检察监督作为我国人民检察院的主要职能,是实现我国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而司法独立是一项现代法治国家普遍承认和确立的宪政原则与司法原则,但司法独立的确立要以法院的理性化为前提,独立司法必须以制约与监督为要件。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对司法裁判所进行的法律监督亦即检察监督,不仅为司法公正增加了一重“保险”,而且促进了我国司法独立早日实现的前提条件。可以说,检察监督与司法独立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唯物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网络参与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公民实现网民民主、监督公共权力的重要形式。我国网络参与的不同类型主体之间仍然矛盾重重,并且主体的参与理念及其思维方式都呈现出不同的面向,导致网络参与权实现的效度受限。我国公民网络参与权实现的主体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网络参与主体的个性与共性之间的矛盾;网络参与主体平等参与理念的困境;网络参与主体理性沟通和批判能力的缺乏。从司法与网络舆论的关系中,可以发现突破公民网络参与权实现的主体困境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1.
胡峻 《理论探索》2015,(3):110-114
对不良行政行为进行司法监督是实现社会公正与维护行政行为公信力的需要,是监督和制约行政权力运行的需要,是行政行为正当性的基础,是保障公民正当权益的需要。其可行性在于:现行法律制度已经明确了对部分不良行政行为实行司法监督的法律依据,司法实践中已有对不良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先例,对不良行政行为进行司法监督的外部条件已成熟。对不良行政行为进行司法监督的具体措施是:对不良行政行为进行司法问责,通过行政公益诉讼对不良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完善对不良行政行为司法监督的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社会转型期我国公众监督存在的问题,从政治文化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公民意识与公众监督之间的互动关系,详细阐述了公民意识培育和公众监督优化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提出了培育我国民众公民意识和优化公众监督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3.
民意与法意在对热点案件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上存在分歧,背后体现了国家意志与民间意志的冲突、司法专业化和民意大众化之间的隔阂。民意有利于司法监督、促进司法民主,同时也影响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民意对案件的评论应坚持有限性和适度性原则,通过加强审判公开、提高判决书质量、完善人民陪审制度等方式实现民意与法意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我国保密法制建设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行政公开已成为现代行政趋势之今日 ,保密法制建设面监着诸多问题 ,涉及保密的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等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 ,应重新思考构筑一种新型的保密法制建设体系 ,实现行政权的有效行使和公民权的保护之间、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行政公开和保密之间以及保密与行政实效之间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宪法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近代宪法是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过程中产生的,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永恒的主题。基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我国要通过修宪和宪法解释工作进一步确认一些与中国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必要的基本权利,并通过规范国家权力和加强司法救济等手段来确保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宪法所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畅所欲言地进行表达,促进了我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和我国民主法治化进程。但同时由于自媒体本身的特点,公民在利用网络表达的时候,自媒体又给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带来了困惑,例如公众知情权和公民隐私权的冲突问题、自媒体对司法独立审判的影响、各阶层的"意见领袖"是否应该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网络表达是否应实行实名制、自媒体对网络言论环境的污染等问题。主要从自媒体的特点入手,阐述了自媒体的存在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自媒体进行法律规制的基本原则和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亟需构建公权引导、公民参与和媒体传导有效互动的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模式。强有力的公权引导要求立法机关参与普法、执法机关重视执法教育、司法机关拓展司法公开的深度和广度;有序的公民参与要求全面落实民主立法、深入推进执法、切实开展公民法治监督;媒体传导要求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体进行公民意识的普及以及鼓励和扶持公民教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梁莹 《理论探讨》2012,(1):19-23
在信息化时代,媒体日益成为公民志愿参与的虚拟社区,它在传播公共知识和激发公民志愿参与等方面具有其他中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借助媒体的志愿参与机制中,公民对媒体的信任程度直接影响到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识、程度和效果.对南京市的实证调查,就是在实证层面上公民对媒体的信任度与其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公民对媒体的信任度对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公民知情权的实现程度是其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否积极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引导公民对社区志愿服务积极而有效的参与,政府应致力于提高公民对媒体的信任度并充分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实现,培育公民的志愿精神与促进参与式民主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论法律情感的培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为重要的是培植公民积极的法律情感.法律情感是促进法律认知、提升法律观念与培育法律信仰的中介链接.法律本身蕴涵的普遍的道德性与人类理想价值,是法律情感缘起的基点;现代法律文化精神的浸润,是法律情感内植的核心;立法执法司法的实效性,是法律情感筑牢的关键;法律生活化,是法律情感滋长的内驱力;法制教育社会化,则是法律情感延展的一般进路.  相似文献   

20.
浅论涉诉信访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胜兰 《学理论》2009,(31):130-131
涉诉信访近年来已经问题化,甚至已成为维稳的政治问题。本文试从涉诉信访的概念、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其成因,进而提出构建司法涉诉信访解决机制,即法官职业化建设保障机制、三审终审机制、司法终结机制;以及司法外涉诉信访解决机制,即司法依据完善机制、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机制、综合治理机制、推进宪政治理机制以及加强媒体监督和社团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