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牯牛降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对资源的保护及永续利用进行探讨。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走访调查、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对保护区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特色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牯牛降有珍稀濒危药用植物30科58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18种,其他珍稀药用植物40种。在58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中,28种是常用中药材的正品来源,12种是中国特有的第四纪以前孑遗植物。结论 牯牛降国家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类丰富,需合理利用,并加强环境和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摸清皖南野生药用植物分布的新种类,为后期安徽省药用植物资源种类的统计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野外调查、文献查阅和标本鉴定的研究方法。结果 皖南有4种药用植物分布新记录,新记录种分别是锦葵科植物白背黄花稔Sida rhombifolia Linn.、景天科植物土佐景天Sedum tosaense Makino、大戟科植物飞扬草Euphorbia hirta Linn.和荨麻科植物小叶冷水花Pilea microphylla (Linn.) Liebm.。结论 这4种药用植物标本可为其在安徽的分布提供依据,可丰富安徽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安徽省桔梗科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价值。方法:野外资源调查和标本研究。结果:安徽省桔梗科药用植物共有7属12种3亚种,其中2种1亚种为安徽省分布新记录,另外,还有3个新分类群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安徽省桔梗科药用植物资源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总体研究中药野生资源的分布规律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高等植物》关于植物分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对其中主要的药用植物资源的野生分布区的形状、面积等方面进行初步的研究。结果 选取的常用药用植物中,70%以上符合带状分布;7.87%的药用植物分布省区在5个以下,71.63%的药用植物分布达到或超过10个省区;常用中药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于甘肃、陕西、河南、四川、山东等省及江淮流域和江南地区。结论 中药野生资源多呈带状分布,多数为广布种,常用中药主产于汉民族的主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安徽省合肥市郊大蜀山几种常见的药用植物为例,分析铅(Pb)在药用植物不同部位的分布,初步探索Pb在药用植物体内分布的规律。方法:采用湿法消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Pb元素的含量。结果:植物体内Pb的含量与植物种类和生长环境有关。本实验为从源头控制中药材和中成药重金属超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宁国市云梯乡的药用植物资源,对当地的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实地考察,采集药用植物标本,深入基层访问药农.结果:当地植物资源丰富,保护意识薄弱,资源值得开发研究.结论:应在加强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前提下,适当开发旅游资源,合理利用中药资源,加强科技协作与普及,促进当地医药事业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安徽大别山东南部的万佛山蕨类植物进行资源调查,探明其区系特征与资源利用。方法:对万佛山区进行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并对它们的区系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蕨类植物有71种,隶属24科,39属,集中分布于海拔400~1100 m;具有明显热带性质和丰富的温带成分;并以水龙骨科、鳞毛蕨科、蹄盖蕨科等在系统演化上较高级的类群占优势。结论:万佛山区蕨类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值得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8.
将动植物资源保护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在教学中增加环境保护和物种保护意识的教育,客观评价珍稀植物、动物等物种的药学价值,科学地介绍替代品,适当介绍珍稀动植物人工培养或药效成分人工化学合成的知识等,并组织学生们学习和讨论。培养既有高超医疗技能,又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动植物资源保护意识的中医药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人事天地》2008,(10):F0003-F0003
广西国有雅长林场林区内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分布的野生植物共214科20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近2种,二级保护植物18余种。松科新种拉雅松为雅长林区所独有;草本以野生兰科植物最出名,目前已发现130种。主要的野生动物有28目61科267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5种,二级保护40种,列入广西重点保护的20种。林场现划定为国家重点公益林面积69.62万亩,为大型公益型林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潜山县药用植物的资源特点和合理利用。方法 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整理分析,对重点调查的145种中药的资源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该地区共有药用植物853种,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部分品种栽培相对广泛。结论 潜山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应该可持续利用野生中药资源和合理发展中药种植,促进中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我国西南地区裸子蕨科凤丫蕨属植物的分布特点及其药用价值。方法 查阅馆藏植物标本和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中国凤丫蕨属植物有39种,其中西南地区有29种,分布区域比较集中、海拔较高。该属一些植物的根茎及全草在西南地区作为民间药材使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结论 西南地区凤丫蕨属药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7月18日,记者在武汉轻丁大学的一个实验室里见到了曾万勇博士,他正在进行药用植物铁皮石斛种苗无公害栽培试验,通过生物技术法在不使用农药化肥的情况下,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草酸钙簇晶在部分双子叶药用植物中的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徒手切片法进行显微观察,并进行记录和拍照,对含簇晶主要几科常见药用植物不同器官中草酸钙簇晶的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不同科、属植物中所含的簇晶各具特色,同科不同属植物所含簇晶也有差异;同一植物不同器官中簇晶数目明显不同,相同器官在不同生长期簇晶数目不同.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败酱科败酱属6种同属药用植物的原植物及其根药材进行鉴别。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法、微性状鉴别法和显微鉴别法对6种植物的根、茎、花序梗、花和果实等部位进行比较鉴别。结果败酱无果苞,花序梗单侧具糙毛,簇晶多成排或散聚于细胞中;攀倒甑、斑花败酱茎具两列糙毛,花白色或黄白相间,簇晶少;少蕊败酱无根茎花序梗具柔弱糙毛,簇晶多;异叶败酱花序梗被短糙毛,石细胞多且层纹明显;岩败酱果苞常具3主脉,花序梗被微糙毛,石细胞少。结论通过性状、微性状和显微特征可以鉴别败酱属6种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15.
山沟沟旅游区地处杭州西北四十公里的“浙江省蜜梨之乡“余杭区鸬鸟镇,景区内拥有杭城第一峰--海拔1095米的窑头山和次高峰海拔1025米的红桃山,是太湖的重要源头之一.旅游区内资源丰富,有国家珍稀植物千年红豆杉群,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麂等,植被覆盖率95%,形成了与周边环境不同的独特的“康乐型“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6.
生物技术是21世纪发展最快、最有生命力的一门高新技术性前沿学科.近年来,许多新兴的生物技术已应用于中药的生产与开发,促进了中药产业的飞速发展.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资源领域的应用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优良品质选育、活性成分生产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和县药用植物的资源种类与分布特点。方法 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整理与分析调查结果。结果 和县分布的药用植物606种,隶属133科,400属,其中常用药用植物152种,主要分布在西北丘陵低山区。结论 和县常用中药资源丰富,应可持续利用野生中药资源和合理发展中药种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夏枯草、薯蓣为例 ,探查铅 (Pb)、镉 (Cd)、汞 (Hg)、砷 (As)在药用植物不同部位的分布。方法 :采用湿法消化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Pb、Cd ,原子荧光法测定Hg、As。结果 :夏枯草和薯蓣不同部位都含有Pb、Cd、Hg、As ,其中Pb的含量最高 ,两植物中 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高低顺序均为 :Pb >As≥Cd >Hg ;Pb和Hg在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布高低顺序是 :叶 >根 >茎 >果穗 ;Cd在两植物根部含量分布最高 ;As在两植物中有不同的分布。结论 :Pb和Hg主要分布在吸收部位 ,叶受其污染最为严重 ;Cd主要贮存于 2种植物的根部 ;果穗中重金属含量分布最低。  相似文献   

19.
植物新品种的培育、推广和应用是我国科技兴农政策的重要途径。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实质就是要保护育种者的权利。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我国对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与我国农林业发展的要求并不相称。因此,应结合我国农林业发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实际,适时采取提高立法层次、下放行政权力、扩大保护目录、降低保护门槛、建立补偿激励机制等措施,完善我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体制。  相似文献   

20.
植物新品种“授权”保护是我国政府针对植物新品种保护专门制定的一项法律制度。云南省为加强地方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在国家“授权”保护制度发布之后,也制定了植物新品种“注册”保护制度.通过对比发现,“授权”保护与“注册”保护之间,在保护客体,保护范围、保护期限、审查程序、转让限制等方面存在明显立法冲突。“注册”保护已经超越地方立法权限范畴,需要国家或地方立法机关对云南省植物新品种“注册”保护制度予以重新审视,并就其中与“授权”保护制度冲突的内容,作出必要的调整与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