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招生人数的大幅增加,"90后"大学毕业生逐渐成为就业大军的主体。在现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社会背景下,"90后"大学生就业自然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其教学质量和发展前景与大学生就业有着紧密联系。就业难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要改变我国"90后"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失现状,亟需各大高校针对"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有效对策,同时借鉴英美发达国家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以期在促进我国"90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同时,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30家用人单位和261名应届大学生问卷调查为依据,分析目前用人单位择才用人的新趋势,以及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就业选择,揭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大学毕业生如何在就业理念、能力、心理及就业信息方面做好就业准备,加强就业指导,提出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3.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工难同时并存的现象揭示了目前大学毕业生的素质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潜在的巨大差距。在校期间如何系统地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已经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角度出发,对职业能力的内涵进行了经验性总结,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引起各方专家重视,并在高校内开展职业能力培养工作,有效帮助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人潮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4.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工难同时并存的现象揭示了目前大学毕业生的素质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潜在的巨大差距.在校期间如何系统地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已经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角度出发,对职业能力的内涵进行了经验性总结,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引起各方专家重视,并在高校内开展职业能力培养工作,有效帮助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人潮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30家用人单位和261名应届大学生问卷调查为依据,分析目前用人单位择才用人的新趋势,以及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就业选择,揭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大学毕业生如何在就业理念、能力、心理及就业信息方面做好就业准备,加强就业指导,提出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6.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就业能力调研,确认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研究其与社会需求间的差异,并提出改进建议,对高校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大学生加强自身就业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女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存在一些问题,其根源是女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法制不健全。要加强对女大学生就业权益的法治保障:一是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的法规;二是建立专门的禁止就业歧视机构;三是强化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执行;四是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女大学生维权意识和能力;五是高校要大力向用人单位宣传推荐女大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8.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对自身就业素质的认识虽然有所增强,但大学生个体自身就业素质能力现状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探索有效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的途径,成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研究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当代部分大学生存在着功利主义的荣誉观,这种非健康荣誉观的形成受到功利主义价值观、就业压力和求职导向、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这种功利主义荣誉观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荣誉观的途径,是进一步做好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当代部分大学生存在着功利主义的荣誉观,这种非健康荣誉观的形成受到功利主义价值观、就业压力和求职导向、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这种功利主义荣誉观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荣誉观的途径,是进一步做好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贫困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其本和家庭的生计,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要通过制定有利于贫困大学就业的宏观政策,降低其就业成本,引导用人单位与高校之间建立互动制度,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保障体系等行政措施来提高其就业率,同时要逐步完善贫困大学生就业的法律法规建设,强化执法保障,以行政和法律的硬性规定来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高校大学生综合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培养方式相似化、产品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高校应从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入手,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设置专业、建立特色品牌专业,改革课程设置和设计,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校企"双主体"对接,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等,构建学校教育与学生就业市场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调查研究发现,一方面学生自身缺乏相应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对就业能力的认知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间尚存在着差异,迫切需要加强对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从大学生、高校、企业和政府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女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其主观原因包括:部分女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就业观念陈旧,对就业竞争缺乏自信心。女大学生应从上述客观原因出发,认清就业形势和自身的优劣势,积极应对,调整心态,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5.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广泛存在,并对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消极影响。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根源在于用人单位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益的需求与女大学生满足这种需求的能力相对较弱之间的矛盾,也与传统性别文化观念的影响以及法律保障不力等息息相关。国家应采用经济调节手段消除二者之间的矛盾,同时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强化男女平等意识,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6.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之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也存在着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首先应规范就业市场,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以社会需求和市场为导向调整大学专业、课程结构,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另外,高校要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意识,切实做好针对性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市场已从"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带有不同思想的"商品",需要接受市场的考验.高校作为大学生商品的输出方,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用人单位为中心,创造性地将营销理念导入学生教育管理过程,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从营销的视角出发,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可以采取4C营销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校本科毕业生择业趋向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6所高校500多名本科毕业生的择业趋向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毕业生更期望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更期望进入国有单位,更期望拿到高工资:择业标准由传统的单一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主要选择标准集中在用人单位的薪酬和福利待遇、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或能否发挥自己的特长;“先就业后择业”观得到了毕业生的普遍认可.动态择业意识增强。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对策:加强正确择业观的宣传教育;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就业环境;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  相似文献   

19.
杨柳  王冠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2):156-156,158
在当今的社会时代下,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加快,社会缺少一大批人才,然而当代的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却遭到许多用人单位的质疑,如何改变大学生就业难、提高大学生就业力将更让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必修的通识教育课程。其原因有二:一是为了贯彻和执行国家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相关政策,二是借此平台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和途径、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从而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力和就业率。笔者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由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力不强,即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不足所引起的。就业力不仅是大学生短期的求职就业能力,更是一个社会人长期的职业发展能力。鉴于就业力对大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作用,笔者尝试对基于大学生就业力培养的就业指导课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