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戒毒困难,复吸率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其中女性复吸尤其值得关注。由于社会性别因素,吸毒女性的心理压力比男性更大,复吸率更高。基于此,构建防治女性吸毒者出所后复吸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至关重要。这一体系的建立,可使女性吸毒者心理行为得到矫正,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与社会形成良好的、正常的互动,顺利回归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2.
我国女性吸毒问题日益严重.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方法,对强制隔离戒毒所的120名女性进行了复吸原因的相关调查,根据调研结果分析了女性吸毒者复吸的主客观因素,从女性吸毒者回归社会的角度探讨了复吸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女性吸毒者具有低度社会联结特征,其薄弱的社会联结与吸毒行为密切相关。女性初次吸毒的主要原因是朋辈影响和寻求新鲜刺激,影响复吸的关键因素是社会排斥、毒源难绝、生理成瘾,吸食的毒品主要是海洛因和冰毒,吸食合成毒品呈上升趋势,主要吸毒场所具有社会控制程度较低的特征。女性吸毒者有较强的就业服务和社会融入需求。从毒品需求侧开展毒品治理,应从实际出发,建立"不想吸、不能吸、不敢吸、不必吸"的禁毒戒毒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关于吸毒人群心理状况的研究是毒品和吸毒者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此类研究基本均是从心理学视角出发的量化研究,而从吸毒者角度讨论因使用毒品而带来的主观心理体验的研究则较为罕见。本研究基于标签理论视角,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了36位吸毒人员关于吸毒经历的主观心理体验。研究发现,吸毒者被标签化的过程普遍包含了隐瞒、被发现、被贴上标签以及标签的内化这几个阶段。而在这一历程中始终伴随着的是社会歧视与排斥。一些吸毒者选择接受这一事实,而另一些则表示了不满与反抗。从心理体验的角度出发,吸毒者被标签化的经历也可总结为害怕歧视、感受歧视、面对歧视以及最后对歧视的或接受或反抗的心理过程。基于这一研究发现,本研究提出,应转变禁毒戒毒工作的犯罪学视角,并配合以禁毒教育内容与宣传策略的改变,从而修正社会大众对于毒品和吸毒者的刻板印象,并缓解吸毒者被标签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边疆地区女性毒品犯罪问题较为突出,从社会性别角度来研究女性毒品犯罪问题,可以显现毒品犯罪问题中男女的差异,有利于预防女性毒品犯罪问题.由于性别不平等,边疆地区女性处于弱势地位,毒品犯罪的非暴力性及暴利性加剧了贫困女性涉毒的风险,预防与控制边疆地区女性毒品犯罪问题,应该纳入社会性别视角.  相似文献   

6.
吸毒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来讲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帮助吸毒者彻底摆脱毒瘾成为十分迫切的社会工作。本文分析了吸毒者的心理原因,提供了心理矫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了解低收入者吸毒的原因,探讨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笔者用问卷调查100名低收入者吸毒的原因.发现就业情况、朋辈群体、对毒品的无知、吸毒人员的辨别能力及意志力等与是否容易吸毒关系密切.笔者建议针对低收入人群采取特殊的预防教育方式,对于低收入人群的吸毒者要充分发挥社会帮教作用,多关注其生活环境,加强心理教育,整合力量,达到预防吸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香港政府的防治毒品政策大体可分为两大主轴。第一主轴是刑事司法,包含立法禁毒、执法及针对毒品相关罪行及吸毒者的判刑。第二主轴是社会政策,包括预防吸毒行为、识别吸毒者及提供戒毒复康服务。就吸食氯胺酮而言,香港青少年群体很大程度出现了帕克所述的"正常化"现象。同时,日常社交圈子中网络状的接触点大幅增加了非滥药群尝试氯胺酮的可能性。这种吸毒"正常化"对香港毒品防治政策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生活史的研究方法,在间接引用霍华德·贝克尔经典的越轨生涯模式的基础上,详细记录一个青年吸毒者的毒品吸食经历,并将其细分为吸毒前期、吸毒初期、吸毒中期与吸毒后期四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差异性的吸毒成瘾因素。由此,将导致青年吸毒成瘾的因素视作一个阶段性、动态化的演变过程,从历史视角探究一个普通青年是在什么样的因素影响下转变成为一个稳定且规律的吸毒者。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禁毒工作中 ,吸毒人员回归社会是一大难题 ,也是制约整个禁毒工作的“瓶颈”。吸毒人员回归社会难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吸毒者自身的原因和不良交往等多元因素造成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影响 ,互为因果 ,致使吸毒人员难于回归社会 ,从而衍生出诸多严重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女性吸毒问题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女性吸毒人数在过去几年持续上升,由于女性与男性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以及高比例的吸毒女性卖淫已成为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女性吸毒现象开始受到关注.为此应加强女性世界观、人生现、道德观教育,提高其自尊、自爱意识,提高女性素质,增强自主、自强的能力,提高女性对毒品问题严重危害性的认识,并为吸毒女性提供必要的社会关爱和救助,进一步落实社会帮教措施.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是一种目前无法治愈、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它的广泛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人群以吸毒人员为主,对社会治安有较大影响。应对措施:普及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加大对吸毒贩毒及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打击力度;加强和改进戒毒工作;保障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权利,社会及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遏制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正式宣布开展美沙碣维持治疗以来,已是全世界同类禁毒防艾技术项目中实施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是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并力推的禁毒防艾技术项目的争议从未停止过,支持者与反对者均各执一词。从有关研究文献和资料入手,梳理美沙酮的来源、使用及在相关国家的治疗争议。分析引入中国的社会背景,对正在中国各地不断扩展的美沙酮治疗项目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艾滋违法犯罪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对社会公共安全带来极大危害和威胁。"艾滋小偷"、"艾滋卖淫女"、"艾滋吸毒者"正成为困扰各地公安机关的难题。我们基于J市的实证调查,提出进一步完善防控"艾滋"违法犯罪的如下社会公共安全对策建议: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修订《传染病防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监狱法》、《劳动教养管理法》、《禁毒法》时能充分考虑到有利于防治艾滋病工作的开展,使艾滋病防治工作更好地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各地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对艾滋违法犯罪人员羁押监管场所的建设;坚持预防为主,努力消除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因素,特别要加强公安民警职业暴露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影响女性吸毒的诸多因素中,文化因素起主要的或者说重要的作用。女性吸毒是文化的产物,对女性吸毒的治理关键在于文化预防。实证调查和文献研究表明,社会不良文化、家庭文化、女性教育程度、吸毒亚文化等是影响女性吸毒的主要社会文化因素。因此,预防女性吸毒的根本措施在于建立健康进步的主流文化、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女性教育事业、适度控制女性亚文化、构建和谐社区文化等。  相似文献   

16.
社会排斥、社会工作与艾滋病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本身的处境出发,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手法,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艾滋病的防治。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面临多重社会排斥,包括家庭排斥、社区排斥、医疗排斥、教育排斥和就业排斥等。建议我国采用以消除社会排斥为目的的社会工作方法,从个案、小组、社区三个层次介入,进一步搞好艾滋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禁毒防艾文化建设,从广义上讲是加强有关禁毒防艾思想观念的舆论宣传、禁毒防艾基础设施及相关制度建设;从狭义上讲是指加强有别于传统的经济、法律、行政、医药等禁毒防艾手段的文化禁毒防艾方法和措施创新。要从理论研究和舆论宣传,从增加经费投入,从组织领导工作,从民间文化推广,从国际合作交流诸方面,加强禁毒防艾建设。  相似文献   

18.
浅议我省全民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对日益严重的毒品问题和艾滋病疫情,建立全民禁毒防艾教育工作体系,大力开展规范、系统的宣传教育,动员全体公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认清毒品和艾滋病的危害,自觉抵制毒品和艾滋病的侵袭,积极参与禁毒和艾滋病防治工作,是加强禁毒防艾工作,有效遏止毒品和艾滋病发展蔓延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9.
抚州市打击艾滋病患者犯罪的做法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抚州市临川区公安分局针对市区内艾滋病患者的犯罪特点,解决了艾滋病犯罪嫌疑人关押难、取证难、抓捕难、处置难和防范难的问题,有效地遏制了辖区内艾滋病患者的犯罪,为其他地区打击艾滋病患者犯罪提供了相关经验。同时,为预防和减少艾滋病患者犯罪的社会危害,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建立专门的关押和收治场所,建立专项救助资金,并加强社会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0.
面对严峻的吸毒贩毒形势,我国政府采取了理性客观务实的态度,采取美沙酮替代疗法(试点),致力于有效治理吸毒成瘾者,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和预防减少犯罪,在实际操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吸毒现象有其产生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要迅速而彻底禁绝吸毒是不现实的;面对吸毒与艾滋病要防治结合、多管齐下,有效预防才能减少犯罪,美沙酮替代疗法的实施,体现了人性关怀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