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从战略贸易理论看美国对经济安全的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以来战略贸易理论在美国广为流行 ,并得到政界的共鸣。战略贸易理论强调 ,天赋的自然资源已不再是竞争的主要要素 ,知识和技术才是比较优势的根本来源。在人工智能产业上处于优势地位 ,国家不仅能繁荣富强 ,而且还可以处于国际政治的领导地位。国家的贸易和产业政策 ,决定着国家的竞争能力和发展道路 ,竞争能力的强弱和发展道路的正确与否 ,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安全的状况。战略贸易理论不仅仅是一种新的经济理论 ,它阐述的是广义的经济安全问题。这种经济安全强调对高新技术的扶植和垄断 ,强调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开拓国际市场 ,强调发展与安全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承担国际经济责任是中国从自身国家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以及国际地位和形象出发所做的必然选择。确立中国国际经济责任的基本内容,既要坚持与国家经济能力相适应的原则,也要兼顾国际共识,讲究国际战略。当前,中国所能承担的国际经济责任包括发展和稳定国内经济、保持外贸相对平衡、实现汇率水平与经济发展基本一致、保证公平竞争、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维护和协调国际经济关系、进行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等七大内容。承担模式是政府为主、企业落实、民间为辅,由上而下、多层次构成。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持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减缓美国金融风暴不断升级使全球贸易环境恶化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利影响,我国的贸易战略调整凸显必要和迫切。这也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贸易战略调整和转型应该摒弃出口至上导向,将千方百计地扩大出口战略让位于贸易平衡战略,选择多元化的贸易战略。既要正视我国的国情和眼前的各种问题,重视进口和国内市场及需求的作用,实行出口、进口和内销并重的平衡贸易战略,缓解目前的贸易摩擦态势,改变中国贸易不平衡的状况,又要正确把握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充分体现贸易战略的前瞻性、整合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外贸增速从绝对角度看虽呈显著下降之势,但从国际比较角度看降幅比较小。外贸增速下降是全球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前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经济规则形成的分工演进动力机制基本衰竭,新一轮科技革命及其可能引发的产业范式变革还未成为产业化发展趋势,由此推动的分工深化尚未露出端倪,以及全球经济新规则尚未实质性形成并进入普遍推行阶段。这也是当前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的突出表现和特征。在此期间,技术创新竞赛以及争夺制定全球贸易规则话语权将成为焦点问题。因此,在客观环境变化导致中国外贸增速下降的特殊时期,中国外贸发展战略应做出及时调整,并采取营造有利于创新驱动的外贸发展环境、以"一带一路"为抓手,探索制定全球贸易新规则等科学有效的应对举措,以夯实外贸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建国初期,中国实行“一边倒”的战略,主要发展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但是,中国并没有放弃资本主义市场,关闭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大门,而是在美国禁运的夹缝中竭尽所能地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外贸关系。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政府的重点是尽可能地从资本主义世界抢购抢运物资。战争爆发后,面对更严厉的禁运,中国政府利用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采取重点突破、以民促官、以货易货等策略,发展了与英国、日本、法国等多个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关系,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的封锁。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与大国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交评论》2017,(3):1-26
"一带一路"沿线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属于中低收入国家,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实现发展。东亚和中国依靠出口导向战略实现了工业化,但在今后一个时期,国际贸易增速将显著低于GDP增速,加上发达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世界发展需要新思路。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推动以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全球化。中国具备全球首屈一指的制造业贸易能力,东部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当于两个二战后美国经济规模大小的富裕经济地带,在战略上中国倡导共商、共享与共建原则,因此,"一带一路"具有深厚的带动力。预计2030年左右,"一带一路"沿线中低收入国家有24亿人将转变为中高收入人口,而届时中国有14亿人口将成为高收入人口。尽管富裕起来的中国在战略上的确构成对美国的重大挑战,但"一带一路"也为中美两国创造了合作共赢的机遇。因此,中国应统筹"一带一路"与"新型大国关系",从战略上更好地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7.
军事和经济是美国国家战略重心东移的两个支柱。相对军事东移比较容易的条件和明显的奏效程度,经济东移要遇到更多的困难。面对经济实力相对式微、与亚太各国的貌合神离以及中国崛起后与本地区经济联系加强与深化的局面,美国在贯彻这一国家战略时不得不采取新的策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是美国意图运用"巧实力"掌控亚太地区经贸规则制定、建立其主导下的"国际机制",一方面取得最大限度的国家利益,另一方面以此将中国的发展导入其"合意"的轨道。中国应对的方针应当是,进一步加强与本地区国家的经贸联系,用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方法巩固经济利益,防范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化挑战为机遇。  相似文献   

8.
美国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对华接触政策,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新自由主义者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崛起"的初步反应。其在政治领域,主要是通过政府高官乃至元首的多边和双边会谈、访问来进行;在经济领域,是使中国在接受美方相关条件的基础上,把中国纳入多边国际经济体制,并试图加深中国对美国和整个国际经济体系的依赖;在安全领域,则试图在承认中国若干合法安全利益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把中国纳入相关国际安全体系,并注重推动两边军事交流。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接触政策具有国际和国内"双管齐下"、接触加威慑"软硬兼施"两大特征。然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无论是其国际行为还是其国内进程,都要基于中国自身的战略考量,都有其复杂的内在逻辑,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接触政策只是中国发展与崛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外部变量而已。  相似文献   

9.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目前呈现一种"多框架并存、竞争性合作"的特点。在此背景下,中国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主要面临两个挑战,一是美国力推TPP以介入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二是港澳台进一步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对此,中国需冷静应对TPP,同时积极促成东亚"10+X"框架下的贸易自由化,并积极联合港澳台,共同谋求建立"大中华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已经在国际范围内获得共识,但从整体而言,要全面提升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综合影响力,公共产品走向世界的国际战略是不可或缺的。就国家对国际社会的贡献讲,确立公共产品的国际战略是建设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必由之路,同时就国家的综合发展上,确立公共产品的国际战略与国家的自身发展相辅相成。国家必须从战略上考虑,制定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公共产品营销策略,使公共产品快速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责任论”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旨在对快速发展的中国进行战略遏制的新论调。要警惕“中国责任论”的不当责任诉求,时刻保持战略清醒;认清“中国责任论”背后西方国家的险恶战略图谋,不断增强战略定力;坚决反对、有效应对“中国责任论”,努力提高国际战略运筹水平,树立正确国际责任观,在合理履行国家责任中建立中国的国际战略信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于1987年12月20日至25日在福州市举行。会议就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战略和外贸体制改革两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现将讨论中关于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战略问题的主要观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推动我国外贸战略不断转变与深化.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由国际贸易大国向强国转变之际,应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加工贸易升级转型;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增加新兴服务业出口;建立战略性进口机制,扩大资源和高技术进口;积极改善国际环境,有效应对贸易摩擦等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中国的国家身份定位自2001年以来经历了一些变化。911事件之前,小布什政府把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者”;之后,美国出于反恐的需要,把中国定位为“若即若离的盟友”。2011年底,美国对中国的国家身份定位调整为“亚洲的恃强欺弱者”,这一转变能部分地解释美国在2011年的11月为何高调宣布“重返亚太”。目前,美国对中国的国家身份定位再次处于一个不是很确定的时期,中国被定位为美国的贸易伙伴、发展模式的竞争者以及潜在的敌人。  相似文献   

15.
战略文化是国家战略决策者在国家安全事务方面的战略思维模式。《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与《美国国防战略指针》在战略环境的认识、国际冲突的看法、暴力效用的理解上均有明显不同,凸显了中国合作型战略文化与美国冲突型战略文化的差异。中国应通过建构成熟的合作型战略文化、加强与美国的战略互动、充分利用美国战略文化的弱点来有效地规避美国的战略压力,掌握未来中关战略博弈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结构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贸依存度高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对外经济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总体上看,我国外贸依存特征为外贸依存地区、国家集中,外贸依存东高西低,一般贸易外贸依存度上升、但加工贸易依存度依然偏高,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外贸依存度高,对资源的进口依赖度高,对高技术装备和核心技术的进口依赖高等。研究我国外贸依存度的这些结构性特征,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分析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典型四国的经济安全战略的基础上,认为中国现阶段适合提出防御稳健型的经济安全战略,在战略纲要形式上选择由集中领导下的分散嵌入型向比较完全的分散嵌入型过渡。战略纲要制定宜以五年为周期,配合以年度评估。经济安全战略纲要内容包括:战略背景,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采取的战略措施。本文在"外部着眼,内部着手"的研究思路下,提出中国国家经济战略的形式和战略纲要的可行性框架,希望对构筑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体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问题。面对能源消费的严峻形势,中国势必要制定海外能源战略,以保证能源的安全稳定获得。那么,中国海外能源安全战略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对我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带来哪些不利影响?本文认为中国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定价机制,加快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资源的国际合作,加强石油运输的安全等措施,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与和平发展战略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是货物、服务、生产要素更加自由跨国界移动,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依赖、更加国际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跨国公司的作用越来越大,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越来越快,经济全球化是由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环境所决定的,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面对这一现实,中国应结合本国实际,为发展中国经济作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外交评论》2014,(4):25-40
中国处于国内体制改革和外交战略转型的双重机遇期,在对外交往中需要在经济实力和实际影响力之间进行有效的相互转化,以实现国家利益。国家营销理论对国家战略的规划定位、体系设计与实施手段的分析框架,尤其是其对战略实施阶段的多元营销手段,可以用来分析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国家营销视野下的外交战略分析框架包括三个部分:国家战略定位和道路选择、外交战略体系设计、外交战略实施。中国外交首先要在国际体系层面找准国家定位,在国内层面找准政策定位,在外交路线上做出明确选择。中国逐渐将经济外交列为核心外交政策,辅之以公共外交、文化外交等政策手段,围绕"实力与权力之间的有效转化"这一核心议题,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层面进行外交布局。中国在价值塑造、市场细分、促销渠道等外交战略实施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