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治理能力体现在政府运用公共政策进行社会治理效力。政策网络开辟了中观研究视角,成为制度研究和行为研究之间的纽带,也超越了多元主义视角研究的局限,构建的是政党、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的多维互动机制,可以重新审视政府治理能力问题。在政策网络视阈,政府治理能力受到政策网络中各主体协同互动程度和政策网络开放程度的影响。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通过"政策学习"提高各主体间协同互动程度,解决政策执行"中梗阻"现象;通过扩大政策网络开放程度,解决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现象。  相似文献   

2.
政府治理能力体现为政府运用公共政策进行社会治理的效力。政策网络开辟了中观研究视角,成为制度研究和行为研究之间的纽带,也超越了多元主义视角研究局限,构建的是政党、政府、市场、社会多维互动机制,可以重新审视政府治理能力问题。在政策网络视阈,政府治理能力受到政策网络中各主体协同互动程度和政策网络开放程度的影响。要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需要通过“政策学习”提高各主体间协同互动程度;通过“政策社群”提高政策网络的集成程度;通过“资源均衡化”扩大政策网络的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3.
政府决策的现实规则:内涵、构成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决策作为一种组织行为,是由组织制度与决策主体心理互动形成的决策现实规则决定的。这种现实规则由决策领导规则、决策群体规则和社会心理规则共同组成,它们交互影响,在政府决策中形成问题选择规则、方案设计规则和政府最终决策规则。在现实中,决策制度框架及其约束力因素、领导者个人心理因素、群体决策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是影响政府决策现实规则的基本因素。政府决策过程应健全制度构成体系,提高制度约束力,并在不同阶段注重决策主体心理因素的变化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风险社会中,政府有着与生俱来的风险偏好,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风险源成为被关注的首选项.基层政府的政策选择性执行就是将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风险源作为首选项而演变成一种制度化的非正式行为,其组织基础和制度环境在于政治锦标赛体制.源于政治锦标赛体制的政策选择性执行将导致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碎片化、部门碎片化、功能碎片化、服务裂解性等为特质的碎片化政府的形成,其治理策略以整体性治理为理论工具,以公民需求最大化为导向,构建协调与整合策略工具箱,建构整体性责任机制,实现基层整体性治理.  相似文献   

5.
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是指城乡居民在基本社会保障方面享受水平基本相当的服务。现行城乡二元分割中社会保障的不均等化,是由于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偏差造成的,新的社会问题凸显对政府政策造成羁绊。政府作为政策制定主体和公共服务权威型提供者,在建构城乡社会均等化保障体系上应该遵循服务性、社会利益的增进与平衡、科学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政策价值分析的冲突和统一等政策理念,进行政策建构行为的优化,做出合理的政策选择。要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财政制度,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公平和谐政策观念。多元共拓资金筹措渠道,编织社会保障多层防护网。  相似文献   

6.
政府利益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是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者 ,是公共利益的代表 ,但是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具有独立于公共利益的自身利益 ,并表现为多种利益形式。政府利益的存在无疑会给政策的执行带来较大的影响 ,使政策执行出现各层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 ,对政策目标的最终实现形成障碍。这就需要采取措施消除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行为给政策执行造成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力是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支撑,而政策执行行为内嵌于特定的府际利益关系背景之中。提升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力,纠正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行为,需正视以纵向府际应付关系、横向府际竞争关系及部门之间分割关系为主要特点的府际利益博弈关系下的执行效率低下、边际创新增多和信息共享失败的综合作用。在推进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中,探寻地方政府与公共政策的"重叠共识",在府际关系中构建共容利益共同体,对推进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现代化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益分析:研究政策执行问题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政策执行本质上是相关政策主体之间基于利益得失的考虑进行的一种利益博弈过程。利益对于政策执行问题的研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政策与利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政策执行主体的行为从根本上受利益驱动,主体利益矛盾或冲突的客观必然性决定了政策执行阻滞现象发生的现实可能性,如果不对利益的本质及其与政策的关系有所了解,就很难理解人们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行为动力,更谈不上对政策执行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因此,利益分析理应成为我们研究政策执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研究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9.
地方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多元利益主体相互竞争和博弈的情形下,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实际上就是各个利益主体的博弈过程。将地方政府置于核心地位,通过建立上级政府、其他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机构、受益群体、目标群体这五方利益群体的“钻石”模型,全面分析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各主体的利益博弈,有助于深入探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利益取向偏差现象,最大程度地实现合作博弈,维护社会利益均衡,推动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是中央生态环保政策的主要执行者,但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生态环保政策过程中,却存在着观望性、象征性、选择性和变通性等执行偏差问题,致使中央生态环保政策得不到全面贯彻落实、政策效能无法全面显现。从中央与地方生态环保政策执行的"委托—代理"关系来看,中央生态政绩考核在地方的部分失灵、地方治理资源约束条件下的财政压力、央地生态环保信息的不对称和中央生态环保政策执行的激励不足等,是造成地方政府生态环保政策执行偏差的成因。亟须通过完善中央生态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与机制、协调央地政府间利益关系、健全中央生态环保信息收集系统和强化中央生态环保政策执行激励等,矫治地方政府执行中央生态环保政策的偏差行为,推动地方政府有效执行中央生态环保政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是“制度一行为”博弈的策略组合。在经济导向的考核制度和分税制为基础的政府间利益分配制度的激励下,地方党政首长的核心偏好是地方财政收入。在这一偏好的影响下,对于中央政府的政策,地方政府政策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策略,形成中央和地方的博弈关系。即有利于短期内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的就执行,反之就不执行。在中央和地方的博弈格局下,只有理清与政策执行相关的系列制度、偏好、行为策略等变量的关系,才能认知地方政策执行行为逻辑。  相似文献   

12.
教育政策主体由决策主体、辅助决策主体、执行主体和对象主体构成。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引发了主体间的矛盾与冲突,并导致政策效能降低。要最大限度实现政策目标,就必须寻求主体间利益契合点,提高主体素质和政策认同感,完善决策机制和监督制度,强化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13.
政府执行力提升的内在机制——基于政策网络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执行力是政策有效贯彻执行的前提条件。现有的研究路径只是从宏观的制度上和微观的行为上研究政府执行力问题。政策网络开辟了中观研究视角,把制度研究和行为研究连接起来,重新审视政府执行力问题。政府执行力是在政策网络中各结构体协同互动中形成和提升的。政策网络中全方位、多向度的“政策学习”构成了政府执行力提升的内在机制。“政策学习”是由行为学习、价值学习和规范学习构成的。顺应、认同和内化反映了学习的不同程度。只有深层次的学习才有高层次的政府执行力。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对社会影响深刻而广泛,目标群体的利益格局一般都要受到影响。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主要是社会各阶层成员,社会阶层之间在政策制定、执行、评估与反馈等诸多环节作用迥异,基于这种差异形成的政策利益分配机制会导致政策失灵。为防止或消除"政策失灵",政府应当健全和完善政策利益分配机制,调整政策过程相关利益主体的结构,以保证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政策执行力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关键要素。由于利益错位以及政策执行要素缺失,当前中国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存在着政策僵化执行、迟缓执行、截取执行、变相执行等削弱政府政策执行力的行为。完善政策执行客观机制、提升政策执行能动因素是提升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方案被采纳之后,将政策内容付诸实施,转变为现实的过程。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政策执行的好与差,直接关系到政策成败,而政策成败则关系到社会公共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从更深层次而言,涉及到社会利益分配的公正与否,因为公共政策本身是政府行为的直接产品,其本质是政府对全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从这角度上讲,政策执行比政策制定更为重要。政策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从而加剧政策执行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使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  相似文献   

17.
通过若干农村政策执行案例的解读,分析村干部在执行国家政策中"村头官僚"角色的生成理路与行动逻辑。由于国家对乡村组织功能的双重定位,村干部在政策执行中事实上处于"第三领域"的自由政治空间,使其从忠实代理人角色向追逐自我利益最大化的"村头官僚"角色蜕变,他们通过政策规则的利益化、政策价值的权力化、政策认同的村庄化,解构和重构了国家政策的文本逻辑,导致了国家政策在乡村社会的执行扭曲。要实现村干部政策角色的正确回归,一方面应加强对村干部政策执行行为的监督和约束,保证国家政策在农村的贯彻实现,另一方面应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和乡村治理制度,实现基层政权的现代公共性转型,使国家政策执行更具活力与绩效。  相似文献   

18.
组织借助与规范多重性——社会政策实施中的重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政策的实施必须依赖于某种组织机构的设立.其中,既包括正式组织,也包括非正式组织.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临时性组织的设立及其所面临的多重性规范,以及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规范冲突对于政策执行效果有着广泛的影响.在面临多重组织规范的情况下,政策执行者有可能偏离中央决策而采取符合自身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9.
政府、政策与政策执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具有工具性,这一工具性具有三重性。政府工具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政策实现的。政策执行是以利益链为动力机制,以责任链为平衡机制,从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过程。改进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信息管理水平,是提高政策执行有序化程度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0.
引入第三方对社会组织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进行评价和监督,已经或正在成为社会治理转型背景下,多元主体协同实施社会有效管理的重要机制。第三方评估机构如何达成与政府的互动合作,并建立起社会公信力事关重大。Q评估机构在评估实践中,坚持以评促建的原则,从支持性评估理念的生产到支持性评估指标的设计、方法的创新,再到社会组织支持性结构的搭建,充分展示了第三方评估机制的积极作用。这一机制的运行,对于加强多元主体的互动合作,促进社会主体自主成长和能力建设,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助力社会组织治理转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