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公平和效率一直是困扰我国政府行为的两难选择."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不应由政府来公开倡导,而只能作为一种企业精神来提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强调以"公平"为导向,"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理应是构建我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把尽可能由社会其他组织承担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交由社会生产经营,政府根据情况在必要时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要集中解决传统公共服务体制、传统体制下的管理机制、公共服务领域成本膨胀、公共产品配置不公、公共服务决策暗箱操作等问题。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的主题是解决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前提,按照公平原则构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把市场化作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长远战略。  相似文献   

3.
在结构性改革中优化公共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个公共服务的基本分析框架 ,其包括四个层次 :公共服务的范围、公共服务的提供、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与公共服务制度激励。我国当前重点强调在我国结构改革过程中保证公共服务的效率和公平。在结构调整中保证低收入人群最基本的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 ,保证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水平 ,是维护社会基本正义、凝聚力和稳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社会公平是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的支柱之一,在公平这个伦理范畴内,代际公平一直以来都是备受争议的话题。在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增强的当今中国,公共管理者、公民。应当将代际公平列为公共服务相关的公共政策制定标准,在正义的储存原则和政策分配原则引导下,设计出符合代际正义的公共服务体制。  相似文献   

5.
现代公共服务的一般使命包括保障普遍人权、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以及提供共同的发展条件。上世纪末以来席卷全球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理论及其实践,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启示和借鉴,但其对工具理性的过度崇拜以及根本价值取向的模糊,也暴露出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新公共服务理论将公民权、社会责任、公共利益等价值量度重新置回行政话语的中心,有助于我们在进行公共服务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过程中避免误区,坚持公共利益信仰和公民本位观点,正视公共服务责任,真正实现公共服务的基本使命。  相似文献   

6.
目前,人们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由于我国原有基础薄弱、水平较低,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公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公共服务发展的历程证明,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是在立法、司法等力量的直接推动、政府主导和公众参与下逐步实现的。因此,必须通过加强立法,建立健全社会公共服务法律体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督促政府履职尽责,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畅通民众表达公共服务意愿的通道,建立违宪审查制度,保障公民社会公共服务权利的实现等,满足民众享有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的公共服务需求,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7.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议题所要回应的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哪些不均等。在计划经济时代,公共服务是以单位福利的方式呈现和提供的,单位制度下的身份取向塑造了最初的公共服务分配不均等。在市场化改革中,虽然市场提供的公共服务通过价格和货币实现了形式上的机会平等,但是这种形式上的机会平等被市场化改革的其他作用扭曲。当前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回应的是计划时代以来累积的基本公共服务上的不公平问题。从价值追求上来说,基本公共服务的分配经历了没有价值考量、形式公平和实质公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1997-2010年英国政府加大力度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确保开始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致力于解决儿童以及青少年的贫穷和社会排除问题的政策,试图通过整合早期教育、家长就业、保育服务、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确保从源头抓起,最终达到社会公平和正义。本文力图阐述和分析政策产生的背景、主要做法以及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提出起点公平与社会正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显失公平制度,在合同法领域向来颇有争议,显失公平的思想萌芽于罗马,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法的历史进程中对其逐步发展完善。我国由于长期的传统计划经济,素来强调社会公平,强调公共利益,"习惯于低效率下低水平的公平,表现在法律上就是以社会公权为由对私法关系的干涉。"99年合同法的颁布对平稳、有序、安全交易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显失公平的认定上,显失公平的使用对象上,在显失公平的效力上,控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上还有必要对其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及功能优化一直以来都是公共服务领域的重点与难点。学术界关于公共服务供给"单一中心"与"多元主体"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单一主体供给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必须建立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供给模式,这也是由公共服务本身的多元化特性以及各国改革经验决定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提出使我国公共服务多元参与体系有了本土化的理论依据,也为平衡政府、市场、社会三主体关系提供了思路。未来应结合社会治理重心转向与国际公共服务领域的整体趋势,分别从政府、市场、社会入手,树立新安全观与新公平观、融合公益目标与市场机制,进一步助推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从而提升供给效率、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公共服务个人选择权的扩展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尽管很多国家都对公共服务选择权的扩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但公共服务选择权的扩展并不一定导致公平的选择和享用.资源和成本的不公平,能力的差异以及风险选择的存在都影响着公共服务公平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政职能主要是面向市场的宏观调控和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因此地方政府要推进社会公平,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拓宽公民参与渠道,保证公众的利益协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公共服务民营化是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取向,为我国城市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逐步推行民营化的治理变革,取得了许多成果和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政府在城市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完善服务监管体制,健全法律制度体系,努力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培育和发展社会公共组织,推动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阶段教育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教育公共服务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广为社会公众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教育公共服务的发展还不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因此,通过考察国外教育公共服务发展的有效做法及有益经验,分析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关于“公共财政性教育投入、教育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体系、进一步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对教育公共服务实施绩效评估,以及加强对教育公共服务的监管等主要问题,以有效探讨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目标、效率与公平、监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重点探讨了社会公平与交通的关系。首先提出把公平作为交通发展新价值取向的观点,比较系统地对我国交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以及实现交通公平的已有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注重交通公平的意义和作用。阐述了交通公平的内涵,提出树立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和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运输服务等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公共服务合同出租制(contracting-out)是当代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形式,他们被广泛用于政府的公共服务领域。其优势在于: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功能优势互补,可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二是可以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之间引入竞争机制,控制住生产成本,约束公共服务的内在膨胀趋势,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英、美两国公共服务合同出租的实践经验可对我国的行政改革尤其是公共服务输出方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教育公平已经成为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懈追求的目标。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阐述了政府在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教育公平中的职责。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公平理念。这一理念在其演进中,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寻求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坚持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强调公平内容的系统全面。分析和把握这一理念的特征,对深入理解邓小平社会公平理念以及推进我国社会公平建设都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现代政府职能的定位与转变的逻辑起点是有限政府假设,政府行使公共权力要以对公共利益的保障为前提。在现实中,政府的职能设定与转变会受到多种动力因素主导,而非单纯出于对公共权力的依赖。在社区公共服务领域,政府的职责与功能正在从传统的管制定位向服务定位的方向转变。以北京市社区体育服务管理为例,政府职能在社区公共服务领域中所发生的转变行为有其内在及外在的进行动力因素,促进政府在社区管理创新过程中应实施有利于社会发展效率与公平的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与社会的现实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构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在我国社会快速转型和变迁的背景下,构建中国式的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显得更加迫切。文章运用博弈的视角,梳理了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理论发展脉络,提出了变和博弈理念下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中国式政府与社会关系发展的必然。最后,文章总结,在公共服务领域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模式必须通过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信任机制、合作机制,同时,通过一系列制度化的发展才能够得以实现,最终发挥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领域内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