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地农民往往会因为失去土地又不能稳定就业而是生活陷入困境,国家有义务为失地农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帮助失地农民应对生活困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公平。目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存在着征地补偿标准低、安置方式单一、保障水平低、法律援助不到位等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完善,以使农民的基本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越来越多。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要》,2000年-2030年的30年间,我国占用耕地数量将超过5450万亩,失地或者是部分失地农民将达到7800多万①。形成了大量的“种地无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创业无钱”的四无人员。农民没有了土地,生活就失去了保障。由于现行的法律法规补偿费偏低,一些地方在执行这些法规时出现极大的随意性,严重损害失地农民的权益,致使农民上访甚至暴力对抗等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城乡区域的均衡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城郊农民因城市扩建失去赖以为生的土地,成为"失地农民"这一新的弱势群体.失地意味着失业、失去生活保障.要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就必须发展经济、开发多元化的就业岗位,转变思想观念、鼓励农民积极创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加大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市场竞争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问题根源于20世纪50年代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性安排.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两次圈地热,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有所显现.归功于当时政府按计划录用失地农民就业的政策,使得这一问题得以掩盖.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第三次圈地潮来临,农民失去土地的速度不断加快.伴随着货币成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补偿方式,失地农民权益被不断侵害.成为种地无田,就业无岗,保障无份的"三无"人员.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领域的整体研究状况及发展动态,在对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做简单文献回顾后,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技术,从时间序列、学科和期刊分布、高产作者和研究机构分布、研究热点和研究缺陷等几个方面对CNKI数据库中失地农民研究领域近15年的学术论文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研究发现,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基本成型,具有较强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益、社会融入、就业、市民化、城市化、土地征收与补偿安置等问题成为我国失地农民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在完善法律制度、关注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可持续生计问题及政府权能问题等方面仍有扩展的空间,基于此本文提出几点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农民主要的生活收入来源,是赖以养老的主要依托。随着城市化扩张趋势的强烈,大量城郊集体农用土地被征用作非农建设用地。城郊失地农民成为当前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就业和生活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不明晰,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完善,土地征用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城郊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到底谁该为城郊失地农民今天面临的困难买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再就业困难,市民化过程艰难,成为城市相对弱势群体.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帮助他们尽快市民化、城市化,防止城中村、城中病的出现,关键在于政府转变城市建设工作思路,加大教育救助工作力度,针对失地农民开展相应的城市工作技能培训和城市文化生活素质教育救助.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农民主要的生活收入来源,是赖以养老的主要依托。随着城市化扩张趋势的强烈,大量城郊集体农用土地被征用作非农建设用地。城郊失地农民成为当前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就业和生活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不明晰,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完善,土地征用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城郊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到底谁该为城郊失地农民今天面临的困难买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浅述我国农村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劳动对象和经营基础,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是农民权益保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土地征用实践中,由于对“公共利益”界定不清,土地征用补偿费用过低,土地征用的补偿方式过于单一等原因,导致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农民的权益难以保障。要保护农民的利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土地.征用规范化,提高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住房和非农业用地需求大量增加,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数量迅速扩大。在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后,如何就业、如何养老、如何生活,成为失地农民必须面临的问题,成为政府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由于城市化征用了大量的土地,出现了大量的"无地,无业,无保障"的失地农民,他们面临生活、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多方面的困难。本文以可持续生计为视角,从资本的角度入手,以芜湖市失地农民为个案,从可持续生计的经济、物质、人力、自然和社会资本五种资本入手,具体分析了芜湖市弋江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充实失地农民的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夯实物质资本,完善社会资本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既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妥善解决该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我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存在着制度缺失,政策不统一、执行困难,保障项目少、保障水平低,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可以考虑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障系统,为失地农民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法律援助等综合性、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失地农民的主体性及其权益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由于政策、法律滞后,造成失地农民主体缺位,权益受损,失地农民在融入城市生活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在城市化的推进中,必须承认、重视失地农民这一特殊主体的地位和作用,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不完善,存在征收补偿标准过低、补偿费用计算不科学、对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助途径单一等问题,从而导致失地农民处于劣势,其合法权益易受侵害。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征地补偿标准,采取多元化安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失地农民利益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化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不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分立等因素导致我国失地农民数量剧增,失地农民利益补偿存在严重不公,失地农民的利益被侵犯。解决失地农民的利益补偿问题,既要考虑到他们当前的生活问题,更要保证他们的长久生计,这就需要从体制和机制上进行大量创新。  相似文献   

16.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既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妥善解决该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我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存在着制度缺失,政策不统一、执行困难,保障项目少、保障水平低,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可以考虑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障系统,为失地农民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法律援助等综合性、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失地问题是目前及今后相当一个时期我国所面临的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的复杂问题,众多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也必将成为我国政府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民因失地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在各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失去土地是引发农民群体性事件的主因,其触发点大都是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不法侵害,农民奋起维权,而地方政府处置不当。尽管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触发机制上有其偶然性,但在根源上却有其必然性。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的总根源在于:失地农民在丧失生产资料之后生产力的萎缩和生活力的下降。有鉴于此,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的防控对策就应把着力点放在恢复、提高失地农民的生产力和生活力上.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法律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对失地农民生活问题还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三方面去做:一是加强土地征用的法律规范;二是赋予农民新的权利;三是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特别规范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出现了大量被征收土地的农民。能不能有效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失地农民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群体,其社会保障问题是社会保障法律建设的重要内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存在立法滞后且较为原则,失地农民未获得平等社会保障权利,农村土地产权、土地征用以及法定安置途径方面立法对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不全面的问题。应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医疗保障法律制度、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就业和社会服务保障制度及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土地征用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