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对青海省囊谦县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实际调查,运用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生计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移民家庭的生计脆弱性十分突出,表现为:生计资本存量极不平衡且多元不足,社会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的总水平分别为0.712、0.380、0.347、0.299、0.169;从生计资本在不同类型家庭之间分布来看,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在不同类型家庭中的差距较小,而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在不同类型的家庭中差别较大,这主要从经济维度反映了当地不平等现象比较明显。生计策略单一化,主要为采集虫草。针对此现状,本文从加强生计资本建设和创造就业机会两个方面提出了减轻生计脆弱性、实现可持续生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我国失地农民的生存现状,分析了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基于“可持续生计”的角度提出了对失地农民进行利益补偿的对策。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了我国失地农民的基本现状;第二部分从征地补偿、就业、基本生活保障权及收入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第三部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保障制度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制度安排,是实现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重要途径。长安区的调查发现,失地农民保障制度的供需矛盾,即短期安置与长期生计、安置模式单一与多种生计资源的矛盾。这些矛盾的调节需要在"大保障"理念的指导下构建科学的失地农民保障制度,通过制度构建可以实现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项目失地农民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解决该问题,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在全面分析项目失地农民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项目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领域的整体研究状况及发展动态,在对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做简单文献回顾后,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技术,从时间序列、学科和期刊分布、高产作者和研究机构分布、研究热点和研究缺陷等几个方面对CNKI数据库中失地农民研究领域近15年的学术论文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研究发现,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基本成型,具有较强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益、社会融入、就业、市民化、城市化、土地征收与补偿安置等问题成为我国失地农民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在完善法律制度、关注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可持续生计问题及政府权能问题等方面仍有扩展的空间,基于此本文提出几点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较多的计划生育家庭没有实现少生快富,反而陷于贫困。根据可持续生计理念与森的贫困理论,计划生育家庭贫困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本的贫乏、人力资本的不强、社会资本的匮乏、经济资本的不足、能力资本的贫困等五个方面。为此,应从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构建立体的独生子女家庭贫困和风险预防体系、构建社会网络支持增加社会资本、构建中国特色的养老体系减少经济负担、提升家庭能力建设等方面来消除计划生育家庭的贫困。  相似文献   

7.
中国失地农民利益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化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不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分立等因素导致我国失地农民数量剧增,失地农民利益补偿存在严重不公,失地农民的利益被侵犯。解决失地农民的利益补偿问题,既要考虑到他们当前的生活问题,更要保证他们的长久生计,这就需要从体制和机制上进行大量创新。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同时也是农民失去土地的过程,出现了大量的征地拆迁现象。由于征地拆迁过程中,公共政策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失地农民群体利益诉求表达不畅、整合弱化、回应迟钝、实现弱保障,引发了失地农民群体的生计问题。重构公共政策一体化运行机制,构建畅通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有效的利益诉求整合机制和保障性的利益诉求回应实现机制,从而实现公共政策整体合理性,切实确保失地农民群体的可持续性生计,维持社会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同时也是农民失去土地的过程,出现了大量的征地拆迁现象。由于征地拆迁过程中,公共政策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失地农民群体利益诉求表达不畅、整合弱化、回应迟钝、实现弱保障,引发了失地农民群体的生计问题。重构公共政策一体化运行机制,构建畅通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有效的利益诉求整合机制和保障性的利益诉求回应实现机制,从而实现公共政策整体合理性,切实确保失地农民群体的可持续性生计,维持社会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化中的角色举足轻重,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的高质量实现。土地承载着物质保障和情感依附功能,是农业转移人口留置于农村最重要的资源。生计资本是生计活动的基础,是在城镇稳定居住的决策基础,也是农地政策对农村家庭禀赋提升的结果。因此,农地政策作为生计系统的外部因子对于市民化决策的影响可能隐含着"农地政策回应→生计资本→市民化意愿"这一因果链条。本文采用11个省份开展的"全国百村农业转移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农地政策回应、生计资本现状及市民化意愿选择之间的关系,探索农地政策回应、生计资本影响市民化的具体路径,最终得出结论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1)农业转移人口对农地政策回应程度较高,农地流转参与经历对于市民化选择有较强的促进作用。(2)多数农业转移人口具有定居城镇的意愿,自然资本发挥推力作用,社会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拉力作用显著。(3)在农地政策回应、生计资本与市民化意愿的影响机制上,农地政策回应通过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社会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对市民化产生正面影响。研究的可能性贡献在于证明了政策回应、生计资本和市民化之间的因果链条;强调了农地政策在推行过程中要及时关注政策执行细节及反馈,适当的政策引导将保障低生计资本群体的发展权利,促进高生计资本群体的城镇生活取向;提出农地政策、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和住房政策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契合,以更好地弥合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不想"和"不能"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当前,经济理论界负有两大社会责任:一方面,从理论上说明我国现阶段社会形态的历史定位和全部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为改革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从理论上揭示我国面临的诸如贫富悬殊、民生难题、经济失衡、蕴含危机等问题的经济根源,为解决问题提供正确的思路。但是,研究经济理论和破解经济难题必须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必须从生产方式入手。"生产方式"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范畴和首要研究对象。为此,经济学界必须改变忽视和贬低生产方式范畴的传统偏见。  相似文献   

12.
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实施全面脱贫攻坚的战略工程,是针对生活条件相对匮乏人群实施的一项惠民政策.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前后移民的生计模式发生了明显向好变化,主要体现在移民的职业变化更大、收入来源更宽、生活理念更优等方面.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的实践表明,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对移民生计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生存成本看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是关系到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征占农村集体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确实保障失地农民长远生计,对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使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非公经济组织在精准扶贫中具有稳定农村社会结构、提升抵御社会风险、构建贫困户发展的社会网络、提供贫困户发展所需的资本等功能。因此,我们要立足基层协商民主实施协同科学决策,拓宽推进贫困人口能力发展的社会网络,强化贫困人口发展的社会资本支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联合体",强化贫困户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担当,助推贫困户可持续生计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济南市在棚改旧改工作中始终按照三项原则:"不与民争利、阳光征收、用群众工作方法";坚持一个中心:"和谐有序";遵循"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工作思路,顺利实现了既定目标,为片区开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目前济南市的棚改旧改工作仍存在政策滞后,任务繁杂艰巨,人为阻碍因素复杂多样,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凸显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因时因势修订政策,坚决实施依法拆迁,尝试人性化奖励政策,把失地农民纳入失业保险的保护等,确保济南市在大建设、大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住房和非农业用地需求大量增加,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数量迅速扩大。在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后,如何就业、如何养老、如何生活,成为失地农民必须面临的问题,成为政府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失地农民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而失地农民的生活困境,是与城镇化、工业化背道而驰的,也成了社会稳定的最大隐患。因此,从失地、失业、失保三个方面总结了失地农民的困境表现,分析原因归根结底是漠视农民的利益,甚至是侵害农民的权益,拟提出几条措施和改革建议,让失地农民也能分享城镇化和工业化带来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为了保障失地农民权益而专门出台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至今,已在各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数量急剧增加,现有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弊端逐渐显露,无法满足失地农民的养老需求。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为例,在对郫都区失地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结合该地区失地农民面临的养老困境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我们实现理念更新,树立契约理念、公正理念、可持续理念、统筹理念及可操作理念。在这些理念指导下,国家要在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能力发展、相关法律制度以及其他外部条件等方面提供保障,以保证失地农民顺利地实现市民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耗散结构理论视角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的本质区别,并以大量国家的具体数据解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应用热力学原理设计了生态经济系统,以探讨经济增长的物理本质,并提出了科学发展包括的是人造资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