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宪法学视角看,"弱势群体"系"制度保护不足的宪法权利主体",其宪法权利体系由"自由权"、"社会权"等实体性宪法权利与"请求保护权"等程序性宪法权利组成。弱势群体享有宪法上一般权利主体和特殊权利主体之双重地位,由此而可能发生的"权利竞合"与"权利冲突"现象,须借鉴域外宪法学原理,而透过法律条款作妥适之处理。弱势群体之宪法权利可经由立法路径转化为法律法规上之具体权利,亦可通过"合宪性解释"方式经由"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两种路径而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美国宪法的成长过程是权利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进程,也是美国社会变迁的制度轨迹.其权力结构及其行使方面,塑造了美国独有的分权制模式并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的宪法政框架,蕴涵了权利至上与程序优先的理念.违宪审查既是保障美国宪法实施,落实分权制衡的有效措施,更是法治文化和权利文化的制度化形态.权利文化是宪政文化的核心,权利扩张及宪法化和国际化是权利文化的重要表征.建构弘扬权利文化的宪政机制具有普遍意义,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3.
从年初至今互联网上的"馒头"事件引发出的一连串"博弈"效应,在法学领域具有值得深入发掘的理论价值.文章采用一种"抽丝剥茧"的论证方式,对"馒头"案所涉的私法问题、宪法问题以及宪法与私法之间的博弈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阐述,对博弈各方的宪法权利、权利冲撞、冲撞协调给予了一一论证.并结合德国经验的启示,提供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宪法权利冲突解决方案,为宪法权利进入私法提供一种"实证"性的进路.  相似文献   

4.
公民宪法权利到法律权利的转化要依靠宪法的实施。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要想真正实现宪法权利到法律权利的现实切换,需要立法保障、社会权保障和司法保障协同推进。立法保障是宪法权利转化为法律权利的基础与前提;社会权保障是指公民权利尤其是社会权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具体制度的安排;司法保障是指权利司法救济机制的合理配置尤其是宪法诉讼模式的建立能为宪法权利提供全面的保障。这三种保障模式有不同的侧重点要求。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宪法第一案”的讨论集中于宪法司法化而少有注意宪法的私法化问题。宪法第一案中反映出的宪法私法化倾向因为“有权利必有救济”而正当化了。实际上,在坚持公法/私法的区分的基础上也可以给宪法第一案当事人的权利提供必要的救济。应当区分两种不同的公法私法化,宪法第一案所代表的公法私法化背后隐藏着令公私法混淆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比较法视角通过对中国宪法文本对权利规定的考察 ,分析了中国宪法权利思想的一系列缺失及其产生的深层原因 ,造成的影响 ,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宪法基本权利的性质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理论认为,宪法基本权利是一种防御和对抗国家的消极自由权,这值得重新思考.在现代社会.宪法基本权利分为自由权和社会权,但不能既将它们视为性质的划分.又看作是范围的划分,自由权与社会权只可用来区分宪法基本权利的范围.而且,自由权不仅仅是一种消极权利,社会权也不只是一种积极权利.自由权与社会权的性质已经由对立走向融合,每项宪法基本权利都具有消极权利和积极权利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8.
宪法诉讼-宪法权利保障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宪法权利又称为基本权利,对于公民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当宪法权利受到侵犯时,人们往往通过行政诉讼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但由于行政诉讼本身的缺陷,宪法权利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济。现阶段修改行政诉讼法是完善宪法权利保障的重要途径。建立宪法诉讼则是宪法权利得到保障的必由之路,也是最根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宪法权利对应的是国家权力(主要是立法机关的立法权),法律权利对应的有国家权力(如行政权、司法权),也有社团的权力和权利以及私人的权利.自然禀赋赋予人们"应当享有"宪法权利,而要"实现"这些权利则需将其法律化.  相似文献   

10.
基本权利与人权、宪法权利概念的长期混淆性使用模糊了其外延分野,厘清以基本权利为中心、从人权到宪法权利转化的机制,是研究“被取消”的权利性质的基础条件;而迁徙自由作为一项被宪法取消的权利,在演绎和归纳两个方面的形式逻辑推理和规范与实证两个层面的分析中,回归了其应然的基本权利属性;相反,被禁止的权利和未被列举的权利与迁徙自由有本质的差别,这进一步夯实了迁徙自由仍旧为基本权利的论点。  相似文献   

11.
男性生育权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育是一个久远而常新的话题 ,然而基于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别 ,以及近现代女权运动的发展 ,人们对生育权的讨论和关注大多集中在妇女的生育权上 ,对男性生育权问题研究得很少 ,甚至予以否认。但从我国法律及国际法精神看 ,男性生育权存在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 ,其生育行为能力受生理、伦理等因素的限制。在特殊情况 (婚内、单身、被监禁 )下 ,仍应保障男性生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受教育权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属于人权的范畴。在国际人权法视野中,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的法律属性日益凸现。现代文明国家应当为公民因受教育权而产生的纠纷提供有效的司法解决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生育权及其实现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育权是一项自然权利,是基本人权之一,但生育权的行使不同于其他民事权利。生育权的实现方式要受到社会的、伦理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生育权受到法律的规制实属必然,并应由夫妻双方共同行使。公民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其生育权时,应得到法律的认可。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方式仅限于自益权和共益权同时让渡。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股权转让方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基于自益权和共益权的不同性质,在股权转让时,应把这两种权利分离,分别进行转让。对于可能因此而引起的权利冲突,可通过规范股权转让行为等方式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诉权是基本人权的救济手段,诉权又是救济性的基本人权。作为公权与私权之间的桥梁,程序与实体之间的纽带,诉权的宪法化和宪法性为诉权提供了司法救济和宪法救济两个渠道,救济也相应地分为两个相互连接的层次:权利的救济导引出诉权,作为一种救济权的诉权的救济导引出宪法诉讼。从保障诉权进而保障人权的角度出发,我们应顺应世界各国整体性的走向和趋势,建立中国的违宪审查和宪法诉讼制度,走宪法司法化之路。  相似文献   

16.
民法本位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本位问题系民法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者乃同一指称 ,这才是民法本位本源意义上之界定。以往学界对此似有所忽视 ,偶有学者对此撰文 ,但论证肤浅 ,未能抓住问题之本质。民法本位历经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之嬗变 ,古代民法为义务本位 ,近现代民法为权利本位。近代民法为个体化的权利本位 ,现代民法为社会化的权利本位 ,二者为权利本位发展的两个阶段。我国当前私权意识与权利体系尚处于初创阶段 ,与此因应 ,我国未来民法典应以个体化的权利为本位。  相似文献   

17.
宪法与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与人权密不可分,保障人权是宪法的根本价值追求。当代宪法在关注自由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平等,关注平等就是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按照我国宪法"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构建和发展我国保障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制度,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是现代信用经济发展的基础。以个人信用信息为中心的个人征信体系带来了授信人知情权与被征信人信息隐私权的冲突,平衡二者的冲突是个人征信立法的重要任务。法律原则是法律制定与适用的指导,所以,在利益衡量、权利协调、比例、人格尊严原则的指导下,个人征信法律制度将会逐渐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9.
矿业权是明确矿产归属的物权、可以开发的特许授权和实际开发的企业产权复合而成的权利集合体,矿业权所属的探矿权与采矿权的基本构造与矿业权相同。矿业权是并不存在的权利,国外没有矿业权理论和制度,日本和韩国矿业立法规定的矿业权与我国的矿业权理论完全不同。我国矿业权理论源于对日本矿业权制度的"异化"而影响至今。虚无的矿业权导致我国矿业制度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导致矿业制度的诸多困境、两难。应当撤销虚无的矿业权理论,将矿产物权、特许授权和企业产权三者并列,以此构建现代矿业制度。  相似文献   

20.
无罪推定原则以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宗旨,已经为现代法治国家所普遍实行,并成为现代刑事司法的理论基石,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保护人权的基本原则。该原则在我国的贯彻实施还存在诸多不足和急需改进的地方。为更好地贯彻这一原则建议将无罪推定原则写进宪法中,建立适合我国的沉默权制度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加强对犯罪嫌歉人,被告人辩护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