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打防"两抢"犯罪的三个难点以及队所的职责分工,决定了队所之间必须加强协作.公安机关在队所协作机制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部分成功经验,但是也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公安机关要以打防"两抢"犯罪为契机,以有效遏制"两抢"犯罪发案势头和减少"两抢"犯罪为目标,逐步完善队所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打防"两抢"犯罪的三个难点以及队所的职责分工,决定了队所之间必须加强协作.公安机关在队所协作机制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部分成功经验,但是也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公安机关要以打防"两抢"犯罪为契机,以有效遏制"两抢"犯罪发案势头和减少"两抢"犯罪为目标,逐步完善队所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抢劫、抢夺他人财物的“飞车两抢”案件在部分地区呈高发、蔓延态势,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由于“飞车两抢”犯罪随机性、突发性强,公安机关难以迅速组织警力进行有效堵截,这增加了破案难度。我们应该从这类案件的特点和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做到“三个立足”。  相似文献   

4.
近期,新疆"飞车"抢劫抢夺犯罪出现迅速发展蔓延势头,不法分子连续作案,疯狂"飞车"抢劫抢夺行人钱财,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针对"飞车"抢劫抢夺案件突发性强、流动性大的特点,公安机关必须从信息导侦、日常防控、夯实基础工作和查堵销赃渠道等方面进行打击防范.  相似文献   

5.
拉人上车抢劫案件特点及侦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人上车抢劫是当前"两抢"犯罪的一种新形式,发案数逐渐增加.拉人上车抢劫案件在案件人员、时空、案件现场以及犯罪手段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于一般"两抢"案件的新特点,在侦查对策上也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昆明市“两抢”案件不断上升,对社会危害较大。作案主体基本上是无业人员,团伙作案突出。缺乏有效防范流动人口作案机制及社会防控存在疏漏是“两抢”案件多发的原因。对策:1.抓好流动人口问题;2.发挥公安机关主力军作用;3.发挥社会各方力量。  相似文献   

7.
近三年来,上海市的"两抢一盗"犯罪立案数值呈持续走高趋势.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在2005年全国范围开展的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斗争的基础上,牢固树立持久作战、常年打防的意识,确立专项斗争常态化、情报支撑信息化、警务协作一体化、防控手段多样化、社会防控互动化的"五化"思路,落实情报主导、刑嫌调控、协同严打、综合运作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三"工作措施,构建打击和防控"两抢一盗"犯罪的长效机制,尽快有效遏制住此类案件的高发势头.  相似文献   

8.
从暴力的作用对象的角度区分抢夺罪与抢劫罪有诸多缺陷,这导致现行司法解释对飞车行抢定罪不准确、逻辑不严密.飞车行抢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背被害人意志,采取利用飞车压制被害人反抗的暴力手段抢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该行为具有侵害被害人生命和身体健康的高度危险性,并且行为人在主观上是要追求和利用这种危险达到非法取财的目的,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但不符合抢夺罪的构成要件.从社会实践的角度看,将飞车行抢定罪抢劫能够更好体现刑法的预防功能.为防止量刑歧重,对个案中未造成任何实际损害的行为人,可依《刑法》第23条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相似文献   

9.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自2001年1月至2003年10月,抢劫、抢夺("两抢")、盗窃犯罪案件居高不下,盗窃犯罪呈现出盗窃车辆案件多,盗窃公共财物多,共同盗窃犯罪多,盗窃目标明确的犯罪多等特点."两抢"犯罪呈现出犯罪手段形式多样,危害性大,车匪路霸案件突出,罪犯流动作案多,犯罪主体以青少年为主,团伙犯罪较为普遍等特点.其原因主要受社会上拜金主义、片面追求物欲风气,社会主体贫富差距拉大,有关部门管理混乱,控制弱化,司法机关打击不力,某些人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两抢”犯罪案件侦防实践显示:近年立案数增长惊人,暴力性趋势加剧,在发案区域、地点、时间、犯罪主体、作案手段、侵害目标等方面有新的特点。针对当前反“两抢”斗争局势,应着重通过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加快信息化建设,改进侦查破案模式;成立职能小组,建立反“两抢”工作长效机制;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加强破案力度,重点打击现行犯罪;推行“刑侦提要求,治安管落实”,加强特种行业的控制;以及构建预警型防范协作机制,形成专群结合的防范格局等方面措施强化反“两抢”斗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前三大诉讼法实行的是一元的证明要求 ,但在一些工业事故、交通事故以及公害事件所引起的侵权案件的处理中 ,要求认定案件的证据达到确实、充分的程度不利于对受害者的保护。我们应当借鉴以自由心证为背景的“比例认定”理论。“比例认定”是指在侵权案件中 ,法官对损害发生的因果关系没有形成完全的确信时 ,按心证程序比例确定损害赔偿额。  相似文献   

12.
刑事自诉案件立案难渐渐引起各界关注 ,检察机关对其能否行使监督职权在刑事诉讼法中无任何规定 ,这就需要让检察机关明朗其行使监督职权的可行性及迫切性 ,同时明确哪些是法院的违规操作 ,检察机关又该如何确立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刑事案件中,盗窃案件的作案人为了逃避打击,总是千方百计毁灭罪证,伪装现场使得盗窃案件现场的情况更加复杂。因此如何分析、识别和揭露伪装盗窃现场,还原出盗窃案件的本来面目,对侦破盗窃案件、提高盗窃案件的破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赔钱赎刑"现象,结合办案实践,多方面深入解读经济赔偿与国家刑罚权的关系。同时提出了建立财产保全、国家补偿制度、丰富非刑罚惩罚手段等建议,以期发挥经济赔偿在新刑罚改革中的作用,为刑事案件轻缓化处理提供更为合理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试论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判委员会制度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项司法审判制度。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 ,其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 :审判委员会履行法定职责不够全面 ;审判委员会制度与现代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相矛盾 ;审判委员会组织的行政化难以保证审判质量 ;审判委员会制度不利于落实错案追究制度。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国情和政情 ,准确界定重大、疑难案件的范围 ,严格控制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数量 ,转变审判委员会的职能 ;规范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程序 ,建立委员间接听审制度、回避制度、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时限制度、说明理由制度及记录签阅制度 ;改革司法权行政化模式 ,实行审判委员会委员精英化。  相似文献   

16.
案例教学是目前我国国际法学教学中普遍提倡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中的教在于运用具体案例对国际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分析和说明,为学生理解国际法理论提供感性认识背景,便于学生对有关内容的掌握;案例教学中的学在于通过案例学习理解和掌握国际法有关原理的内容,形成理性认识。案例教学不同于判例教学,它只是一种辅助方法。为使案例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学中应在案例的选择和准备、课堂案例讲授、课堂及课后学生分析、最后总结,以及书面作业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7.
虽然我国实务上明确根据客观归责论说明裁判理由的案件很少,但客观归责论所揭示的规范判断方法对于判断客观构成要件符合性、限定处罚范围都很重要,因果关系的相当性说与客观归责论的差异也是根本性的。客观归责论所指明的刑法规范判断方向是完全正确的,至于是否非得使用客观归责论的相关术语,是否必须按照制造风险与实现风险的进路进行思考,并非问题的关键。对于绝大多数案件而言,分析实行行为违反何种行为规范以及其危险性何在、其是否直接指向结果等,就可以认为实务上承认或接受了客观归责论的规范思考。当然,实务上应当针对行为危险性是否存在、结果如何具体地进行归属的判断等较为复杂的情形进行规范维度的审慎检验,并应关注客观归责论在正当防卫等领域的适用可能。  相似文献   

18.
对专利产品平行进口如何进行法律调控是国际贸易和法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贸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专利产品平行进口。但是,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并没有直接规范专利产品平行进口的条文,司法实践中也没有案例可供参考。车轮案是日本最高法院对专利产品平行进口首次表态的判例,它以专利权人在第一次销售专利产品时未附加限制销售地区为由,允许平行进口,由此否认了专利权人的禁止请求权。该判决一经作出,即在国际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现将三村量一法官就该案撰写的文章翻译成中文,以为我国学者研究和法官处理专利产品平行进口问题,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前,行政公益诉讼在我国还未被立法者所承认,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活动领域的违法事件也日益增多,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成为必然趋势。综合国外行政公益诉讼经验和我国现实基础,检察机关作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原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在刑民交叉案件的程序处理顺序上,无论是“先刑后民”“先民后刑”还是“刑民并行” ,均是一种既定的程序处理模式,省思当下刑民交叉案件的司法现状,其程序处理应当立足于更深层次的因素。从分类上来看,传统的界定标准与类型划分存在一定瑕疵,类型化的程序处理机制只是一种表象适配,以案件事实为中心的界定与分类才更为妥善。在此前提下,较为妥当地处理刑民交叉程序冲突的进路应当坚持以前置关系判断为主、利益保护判断为辅的原则。优先判断是否存在前置关系,存在时适用“先刑后民”或“先民后刑” ,不存在时适用“刑民并行” 。同时,以利益保护作为辅助性原则,重点考量依据前置关系判断的程序适用是否对涉案人或单位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如具有利益保护的重要性,应重新判断程序适用模式。贯彻层次性的理念,也能为刑民交叉案件中较为疑难的程序问题提供解决思路,诸如生效裁判既判力、证据交叉适用、涉案款物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