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已经迈入消费主义时代。西方消费文化的扩张对中国社会传统的消费观念造成了强烈的影响和冲击,消费文化已经逐步取代传统文化而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产品的消费在当前中国消费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基于电子产品的特点,它从符号化过程、时尚制造和传媒互动等方面凝聚了消费主义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消费社会发端于西方,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全球蔓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情、面子两个元素滋生出的人情消费、面子消费,在现代丰裕的物质条件下,充分地配合了消费主义在中国的开疆拓土.不可否认的是消费主义的蔓延以及物化社会的出现,使得中国人情面子的运作发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物质生产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出现了明显物化、异化,表现出普遍的社会精神文化病态。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于正在迅速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有一定借鉴意义,中国必须避免重走西方老路,主动避免现代社会病,着力抵消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努力健全社会制度,将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为社会改革的首要目标,为青少年以至全民的健全健康人格的养成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在华青年员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和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而产生的一个社会影响力日渐提升的新兴群体。在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对当今跨国公司在华青年员工的价值取向从政治、经济、社会、情感和信仰等方面进行系统解析,引导跨国公司在华青年价值取向健康发展,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引导路径。  相似文献   

5.
关于消费社会的研究已引起了人们对消费文化的关注。消费文化的形成,与构成西方文化的基督教文化和古希腊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欧洲人对外扩张的过程中,消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商品经济助长了这种传播的势头。当今社会,消费文化不再是贵族的特权,在中产阶级中也已经广泛流传,并且大有向平民渗透之势。  相似文献   

6.
积极构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是社会最重要的整合手段,是政治(政权)“合法性”的依据,它对社会活动的价值导向、社会心理的升华、社会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着重要影响。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为此,要构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体系:一是加强意识形态政治性与社会性的有机结合,实现主体意识形态的内在化;二是增强意识形态安全意识,正确发挥意识形态的功能;三是主动参与文化全球化的过程,提高与多元意识形态长期相处共存的能力;四是在国际交往中既要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又要充分警惕西方的西化、分化;五是在各种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主动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六是发挥中国文化的辐射性功能,让世界了解中国,扩大我国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歧与冲突在西方社会由来已久,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科玄论战”中两种文化的冲突现象也尤为明显。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揭示出近代中国在形上智慧与西方自然科学文化的选择中面临的困境,探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消除“两种文化”的分裂状态、打破两者之间壁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有跨国公司掌握着我国的经济命脉,它的兴起与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我国跨国公司在发展中有着自己的特色,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尤其在治理问题上,需要更好的完善。完善我国国有跨国公司治理,需要发挥集中管理的优势,强化责任,以治理为中心,树立正确的治理理念,完善跨国公司文化建设,并关注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意味着以生产为主导的社会已经转变为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西方社会集中批判了消费领域出现的异化现象,消费文化并没有解决由生产而带来的问题,相反把问题扩大到消费领域。消费文化强调消费符号化,符号意义超越人本意义,导致人的异化场域扩大,解构着文化自信的培养。同时也要看到,消费文化是人类表达自身消费欲望的方式,建构与世界意义的途径,展现自我价值的方法。消费社会的形成,消费人格的多元以及消费方式的更新却又在重建着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个人社会身份意识与社会定位是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精神的反映。中西方文化差异与社会运转机制的不同决定并反映为作为社会基层的个人社会身份意识和社会定位依据的根本差异。马克思唯物史观从阶级角度对个人身份定位的重新诠释,不仅对西方社会和文化精神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传统中的个人定位意识的家族制观念和家族制基础也起着深层的解构作用。中国当代改革开放、计划生育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这一总体性工程的继续与深化。只有实现了个人社会定位基础由传统到现代的转换,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重建才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原文化是中国整体思维方式形成的滥觞,《周易》与《道德经》对中华民族观察、思考、分析事物的方法发挥了奠基作用;中原文化的整体思维方式与古希腊文化的理性思维方式分别对东西方社会的政体制度、民族特性、社会伦理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中原文化与古希腊文化本身对东西方社会的进步也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方消费主义凭借各种先发优势,竭力将西方的消费方式树立为幸福生活的标尺,把裹挟西方价值观念的物质产品与文化产品打包兜售给中国,其真实目的是要通过消费领域的文化形态渗透来破坏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这种悄然的文化侵袭势必会对我国文化建设系统的有序运作和良性循环带来严重的甚至是"功能性"损害。因而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找到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现实路径,无疑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议程。  相似文献   

13.
西方消费主义凭借各种先发优势,竭力将西方的消费方式树立为幸福生活的标尺,把裹挟西方价值观念的物质产品与文化产品打包兜售给中国,其真实目的是要通过消费领域的文化形态渗透来破坏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这种悄然的文化侵袭势必会对我国文化建设系统的有序运作和良性循环带来严重的甚至是"功能性"损害。因而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找到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现实路径,无疑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议程。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在西方社会的产生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关系密切。机械化的规模生产应用到文化领域催生了现代文化工业。大众文化娱乐形式的出现让普通大众也可便利地接触文化艺术这个曾经只属于少数人的特权领域,西方社会进入大众文化消费时代。大众文化内嵌着物质主义的实用价值观,是一种打破雅俗之分的文化。进入后工业社会,西方国家向着重视自我价值实现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转变,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定制化服务和灵活生产成为可能,文化产业作为高经济附加值服务行业以及以内容为核心的知识经济代表性领域再次迸发活力。文化产业发展与西方社会从工业化到信息化的社会变迁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同构关系,这种互动关系主要通过文化生产和文化生活(文化实践活动、文化价值观念)两个方面的基本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作为民主政治意义上的中国协商政治形态,是中国文化传统、政治传统与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等交互作用的结果。多元社会是协商政治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中国协商政治形态的产生和演变,既受制于中国经济社会的结构状况,又受制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还受制于中国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中国协商政治形态的演变路径,印证了人类不是被动适应环境,而是主动应对环境,从而改变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6.
企业社会责任与劳动者权益改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玉芳 《工会论坛》2004,10(4):9-10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跨国公司的活动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劳工权益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西方国家兴起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促使跨国公司关心劳工的基本权利 ,企业社会责任有了创新 ,SA80 0 0应运而生。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的体系中 ,我国企业将面临企业社会责任的压力 ,但它的实施对我国劳工权益的改善 ,对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又有促进作用 ,因此对这一运动要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7.
沿袭两千年的臣民文化对中国影响深远,也是中国民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的问题。中国臣民文化可以概括为:思想顺从、意识被动、心理依附等。西方社会由于独特的环境,造就了与中国臣民文化不同的文化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一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梁漱溟先生曾在科学和文化两个基点上对东西文化进行了比较,把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视为西方文化的结晶,认为具有普遍的绝对的价值。西方的学术思想与我们截然两样,即所谓"科学的精神",同时西方社会"个性伸展、社会性发达",中国社会则个性束缚、社会性不发达。这种比较突显了西方文化的某些先进性。因此,要复兴中国文化就必须学习西方的科学与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在与西方节日的相互碰撞中呈现出式微迹象。对跨文化视野下的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认识中国传统节日负载的消极因素,并在合理借鉴和合理改造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其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20.
战略视野中的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跨国公司的扩张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形成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跨国公司的积极推动又把这一运动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并演变成一种隐蔽性较强的贸易壁垒,使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面临新的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回顾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历程,诠释企业社会责任的科学内涵,提出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剖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战略性收益,来提高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应对挑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双赢,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