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塑造了三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古娟、赫米恩、厄秀拉。她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作者的价值取向:他赞美完整的人,而不是被产业主义、机械的爱情或僵死的现代知识扯得粉碎的人。  相似文献   

2.
英国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素以特立独行而著称,他的一生著作甚丰。《鸟啼》是他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写的一片散文。本文通过对《鸟啼》的写作背景及内容分析,解读劳伦斯的生死观及其理想与现实的生命矛盾。  相似文献   

3.
不可否认,劳伦斯是本世纪英国文坛的巨擘,国外,对其研究日趋隆盛;国内,眼下他亦为令人刮目相看的“热点”作家.有评论说,自劳伦斯逝世后,他无论作为作家还是作为人都具有了传奇性.他从不汲汲于生活的细枝末节,而只关注人的深层意识,人的命运.他一生勤勉写作,周游列国,四处奔波.他无疑是一位遗世卓然的作家.对于这位英国现代主义小说最杰出的作家来说,资本主义工业社会无异于一种罪恶.他的作品力图表现资本主义工业化如何破坏了人与人之间自然和谐的关系,机械文明又如何摧残了人的自然本性.对社会的批判和对心理的探索这两方面的结合,恰恰构成了劳伦斯创作最根本的特色;这一特色最集中地体现在他创作鼎盛时期的《虹》(The Rainbow,1915)和《恋爱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1920)这两部姐妹篇小说中.  相似文献   

4.
综观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大都以描写爱情为主要创作题材.在他的笔下,爱情都是以优美抒情的风景描写为背景,是一种永远无法实现的感伤愿望,爱情虽然美好,但它带来的是痛苦、失望和死亡.在他有关爱情的主题中无一不抹上浓重的悲剧色彩,这与他个人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5.
《巴黎圣母院》是维克多.雨果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敲钟人卡西莫多在读者心中一直都是一个外貌丑陋而内心高尚的形象。然而当我们以理性的目光再次审视这个文学形象时就会发现卡西莫多性格是非常复杂的。本文从亲情与爱情的冲突以及人性与兽性的矛盾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卡西莫多的性格特征,从而得出结论,那就是卡西莫多的爱情并不值得人们称颂,他的身上只不过体现了“人性与兽性统一”。  相似文献   

6.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在情节、语言、人物塑造和主题等方面娴熟地、全方位地运用了各种讽刺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画卷,揭露了以门第为轴心的爱情与婚姻,抨击了腐朽的旧爱情的婚姻观,宣扬了作者进步的爱情与婚姻道德观。本文拟探讨《傲慢与偏见》情节设计方面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7.
婚姻是一种社会制度,是客观的东西,具有理性、规定性、公开性、稳定性、特别是唯一性等特点;爱情是男女之间的一种心理感受,属于主观的范畴,具有感性、随意性、隐私性、易变性、尤其是多样性等特点.爱情是两性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婚姻是两性关系的一种主要形式;爱情可以超越婚姻,婚姻不能左右爱情.婚姻与爱情的关系决定了一个社会及其成员应该始终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这个基本前提,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婚姻规范.  相似文献   

8.
晏几道的内心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晏几道所处的政治环境,他本人孤高耿介的性情,不屑攀附权贵、不愿随俗俯仰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他不可能在仕途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性格内倾、趋于女性化的小晏,以其独特的方式——钻进艺术的象牙塔和追求感情生活,来寄托其美好理想,舒吐其愤懑不平。他离经叛道的价值取向,尤其是他对女性的平等态度、感情的纯洁与高尚,超乎于同时代词人之上。小晏的人生观及恋爱观均为审美式而非功利式的,他对爱情(主要是精神爱)的不倦追索,正是对永恒的美、永恒的理想的不倦追索。而其爱情词所抒写的哀伤与失落,也寄托了他经历华屋山丘、一贵一贱的人生道途后的深沉感受  相似文献   

9.
《呼啸山庄》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在爱情方面游离于地主林顿和农民赫斯克剩弗之间,造成了赫斯克利弗的变态和自身的爱请悲剧。本文试从女权主义的角度探讨女主人公的悲剧成因在于落后闲塞的传统的封建社会中男女二元对立和爱情的必然不和谐性。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发展的空间,不在于大全,而在个性与特色!在于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契合与前导性的价值功力;更在于地方性大学依存地方文化、传承地方文化优良传统和科学发展地方文化优势的多个生长性元素的合力性水准。因此。近年我国个地方性大学的发展性研究多愿以对自身个性的打造和特色的探讨而为发展的起点和归宿。辽宁地方高校文化文化建设,应该皈依于关东这片热土、守望这片热土的特色、个性与活力。辽宁地方高校发展的命脉,在于对辽宁地方文化个性和地缘文化特色的有机把控。在于辽宁地方大学文化建设的别具一格的地缘文化规律和地缘精品文化空间的独有和不可替代!此乃辽宁高校科学发展的希望空间和魅力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东方社会与国家的生成、关系、矛盾和趋势,是马克思长期探究的重大课题。他以"不存在土地私有制"作为了解东方社会的"一把真正的钥匙",看到建立在土地公社制基础上的自给自足的村社构成了东方社会的基本单位,并认为东方乡村社会的独特性构成了东方国家专制性的"坚实基础"。而东方农村公社的公私二重性又决定其社会与国家的双重结构关系,即一方面国家垄断社会,二者高度同构,但另一方面东方社会与国家之间关系还有彼此相对独立的一面。东方社会与国家的独特性又决定其无法复制西方式的发展路径,同时也存在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但这种跨越需要吸收资本主义创造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2.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在主题、语言、人物塑造和情节等方面娴熟地运用了各种讽刺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当时社会盛行的以金钱为轴心的爱情与婚姻,抨击了只注重物质、门第而不注重男女双方之间的爱情的婚姻。通过对几对青年男女结合过程的描述,一方面,作者批判了腐朽的旧的爱情与婚姻观念;另一方面,作者宣扬了自己关于完美婚姻的观点:既注重物质也注重爱情的婚姻才是完美的,完美的婚姻应该是物质与爱情的完美结合。本文拟探讨《傲慢与偏见》中主题的讽刺。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关于爱情主题的叙述是各国文学比较热衷的话题,文学作品里描述的爱情故事更是层出不穷。《倒数第二梦》围绕两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阐述爱情回归之旅。爱情的回归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作品表层故事中体现出的爱的产生,爱情受挫。爱情回归;另一方面,结合弗洛姆的文学理论,以及灵与肉的关系,论述真正的爱情回归是灵魂与肉体的完美结合。针对有些现代爱情浮躁,情感混乱的状况,《倒数第二梦》在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中,有着深刻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为防止衰老而保持文化整体的灵活性、模糊性,在整体结构各部分的均衡、调和与相反相成中运行,注重继承性、连续性、传述性,构成了中国文化与文学的发展模式。西方文化作为一种正常发展的文化,必须时时否定旧有,其文化与文学是在整体结构各部分的精确性、片面性、极端性对立斗争中,以批判性、否定性与跳跃性的形式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坛极具个性的一位现代主义小说家。他一生致力于探索父权制的工业文明社会中男人与女人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基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其小说《儿子与情人》中自然与三位女主人公:莫莱尔夫人、米丽安和克拉拉,在符号上互为象征、融为一体;在经验上共历磨难、饱经摧残;在地位上沦为"他者"、被动失语的相同经历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劳伦斯是一位为自然和女性而创作的作家,具有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6.
解琳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6):168-168,172
劳伦斯以独特的方式在作品中揭露和批判了工业文明和虚伪的社会道德对人性的压抑及异化,并呼唤人性的回归,生命本真的还原.文章通过分析劳伦斯的思想和作品,指出劳伦斯呼唤的是一种真实的、尊重人性的自然的理想道德.  相似文献   

17.
民商事案件的涉外性直接关涉到案件在诉讼程序中的“法律待遇”,目前对该问题的判断主要存在着“法律关系构成要件涉外说”和“联系说”两大标准,前者的优点在于具体易操作,后者的长处在于全面而无遗漏。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于民商事案件涉外性的判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未来的模式选择上宜仍以法律关系构成要件涉外说为基础,辅以必要的兜底条款以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8.
确定教唆犯刑事责任边界的核心在于选择合理的共同犯罪体系,重点在于把握共同犯罪流程演化与因果关系变动。区分制与教唆犯从属性原则在教唆犯与实行正犯之间建立三重因果关系,确保了构成要件的定型性、违法的共同性与责任的个别化,是明确教唆犯刑事责任边界的前提。基于此,以《刑法》第29条第2款为主线,根据犯罪流程的演化及因果关系的变化可知:被教唆者的行为尚未进入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性问题,教唆者绝对不可罚;预备犯之教唆者相对可罚,为照应预备犯的处罚规则,应将《刑法》第29条第2款的处罚规则改为"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被教唆者僭越共同犯罪合意的场合,应根据教唆之罪与被教唆者实行之罪在构成要件层面的关系来具体归责。  相似文献   

19.
犯罪理论最终决定于社会基本特征.犯罪构成源于实体观,犯罪生成源于关系观.犯罪构成在于以罪定刑,对抗性程序和客观事实;犯罪生成在于以刑定罪,协商性程序和法律事实.农业社会是整体生成的,工业社会是犯罪构成的.德日体系是构成论框架下的生成论,仍然属于犯罪构成.未来知识社会的犯罪论,是整体生成、要件生成的,是生成论框架下的构成论,属于犯罪生成.  相似文献   

20.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通过在主题、语言、人物塑造和情节等方面对各种讽刺手法的娴熟的、全方位的综合运用,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经典的人物形象,如贝内特太太、柯林斯先生、威克姆和宾利小姐、凯瑟琳夫人、等等。通过人物形象的讽刺,作者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盛行的以金钱为轴心的极端物质化的爱情与婚姻,抨击了只注重物质、门第而不注重男女双方之间的爱情的婚姻,宣扬了作者自己的爱情与婚姻道德观。本文拟通过探讨《傲慢与偏见》中对贝内特太太的讽刺来管窥奥斯汀博大精深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